第46回 折同侪 古鑒識先機 遇異人 飛刀殲醜類
關燈
小
中
大
。
莫非這人真該我救他麼?” 衆人先聽他隻贈前藥,意似不欲終始其事,方要懇求,二鳥便已飛來。
二人住口谛聽,若通烏語。
二道人不但面容如一,而且說話同發同收,一字不差,動作也如影随形,除有時獨自言動外,更是不爽毫厘。
衆人雖在憂煩之中,也幾乎忍不住想笑。
二道人各自說了兩句,同對衆道:“适才青鸾報信,說家師飛書到來,或者這人與我有緣。
說來話長,且到我家中相叙如何?隻是你們扶抱病人,仍是不可手沾他皮肉。
”衆人自是欣慰,齊聲稱謝應了。
當下二道人在前領路,叫婦孺下來,呂偉抱着張鴻騎虎,同了衆人由山後繞下。
時近黃昏,瞑色欲斂。
遙望前面,炊煙袅袅,上出林薄,山人墟落隐約在望。
明明有好走的野路,道人卻帶了衆人由素無人迹的林莽中穿行。
野草縱橫,灌木雜沓,浮泥沙窩所在都是,更有荊棘刺草之屬礙路牽衣,上面都生毒刺,人中立腫,比來路所經還要艱險得多。
山月未升,天又逐漸昏黑下來。
如非道人帶路,又有白猿、金猱左右将護,就本山上民也通不過去。
道人領着衆人,在這暗林昏莽之中左繞右轉,曲折穿行,走到天黑,還沒将那片林莽走完。
雖隻一會工夫,衆人都覺不耐。
靈姑、虎王心急,幾番要想用飛刀、飛劍向前開路。
呂偉持重,恐道人有心相試,連忙止住。
又走出四五裡,忽走入一片森林裡去。
沿途俱是原生古木,參天矗立,密如排柱。
上面虬枝交錯,繁蔭密結,宛如重幕,看不見絲毫星月之光。
底下隙地又盡是些荊棘野草,藤蔓糾纏。
林木最密之處,人都單行,虎須強力跻身而過。
兩旁老樹受了震動,樹頭枝幹相擦,上面常年積存的殘葉沙土,紛紛墜落如雨,撲面生腥。
不時還有些帶毛小蟲在内,落到人頭頸裡,刺癢非常。
前後人的呼吸之聲都可聽見。
老樹梢上,蛇蟲松鼠之類見人驚竄,噓噓亂叫,襯得暗林景物越發幽險,陰森怖人。
尚幸衆人目力敏銳,身懷絕技;如換常人,休說通行,吓也吓死。
二道人隻從容前行,若無其事,好像走熟了似的,從未回頭張望一次。
前後走有半個時辰,草莽漸少,林木行列也漸稀疏。
可是地下殘枝落葉厚積尺許,多半年久,朽腐糟爛,一不小心,腳便踏陷在内,黴臭之味甚是難聞。
衆人隻得施展踏雪無痕的輕身本領,提氣前行。
正在煩惡,前面忽現光明。
跟着道人過去一看,身已出林,走上石地。
可是對面石壁削立千丈,山月已出,正照上面,仿佛披了一層白霜,雄麗無比。
走不幾步,便到壁下,無路可通。
衆人多半猜道人是神仙一流,以為他要喝壁開路。
沿壁走了十來丈,壁間現出一小洞,上下石塊參差,形若巨齒,大僅容身。
洞口離地三尺,尚須縱躍而入,望去黑洞洞的。
二道人已相繼躍入,隻得随了進去。
裡面奇黑,由明入暗,幾不能辨。
靈姑方奇怪二道人乃有道之士,怎住在這等險惡幽暗、毫無生趣之所?眼前驟亮,二道人各把雙手揚起,發出一片紅光,照路前進。
洞頂甚是高大,洞途石筍怒生,鐘乳四垂,多半通體明澈,晶瑩耀目。
吃紅光一映,晶屏翠蓋,玉棟珠纓,缤紛幻彩,頓成奇觀。
隻是鐘乳大多,奇石礙路,彎環曲折,窄處僅一人多寬。
雖光怪離奇,景物瑰麗,終覺隻可供探幽之興,不是居人所宜。
虎王首先忍不住問道:“二位道長就住在這洞裡麼?”二道人同聲答道:“這裡哪有空地方住人?不過向洞主借路罷了。
”衆人一聽不能住人,卻另有一個洞主,方覺道人說話矛盾,忽見前面晶輝瑩流,垂乳長約數十丈,恍若天神自洞頂下懸,紅光照處,芒彩四射,耀眼生缬。
靈姑眼尖,一眼望見上面似趴着一個怪東西,長約丈許,頭有幾點藍色晶光,閃閃下射,先還以為鐘乳受光凝成的幻影。
康、連二猱發現更早,長嘯一聲,便要躍起。
吃白猿一爪一個夾頸皮抓住,叫了一聲,雙猱才停了勢,隻睜眼望着上面。
嘯聲才住,那怪物也跟着蠕蠕蠢動。
二道人頓現驚慌之狀,同聲大喝道:“他們都是遠客,生人新來,要到我家去,不比土著,休得見怪。
他們明早仍由此洞出去,如有什麼事,明晚尋我便了。
”說罷,怪物又怒嘯一聲,才停了動轉。
聲如洪鐘,震得全洞皆起回音,嗡嗡繞耳,半晌方息。
衆人擡頭仰視,見那怪物頭如贍蜍,生着四隻藍眼,血盆大口直緣到頸間,赤舌如扇,吞吐不休。
自腰以下,形如蜈蚣,後面一條鳄魚長尾,腹下兩排短足,通體長約一丈四五,寬約三尺。
壁虎般趴伏乳屏後面,面向來人,距地甚高。
背後兩片黑影閃動,仿佛生有雙翼,正瞪怪眼向下怒視。
乳屏透明若晶,全身畢現,俱甚駭然。
道人喝罷,各拔竹劍,取出令牌,分了一人回來督隊,一前一後護住衆人,由屏側石筍林中繞過。
過後又改作回望倒行,意似怕那怪物反臉傷人,防備萬一,态甚嚴重。
怪物也不再見動作。
呂偉嚴戒衆人不要回顧。
再行半裡,石乳阻隔,早望不見怪物影子。
虎王問那怪物是什麼東西。
二道人說: “此乃本洞主人。
出洞不遠,就是我家了。
”虎王知他顧忌,呂偉又搖手示意,便不再問。
前途鐘乳漸稀,奇石磊阿,又走了一段極難走的路,方到盡頭。
由一個小洞隙中俯身鑽進,二次又見月光。
走出洞外一看,天地忽然開朗,月光之下,隻見平原蕪蕪,淺草如茵。
左側群峰秀聳,林壑幽奇。
數十百株古松,輪困盤拿,各俱異态,勢欲飛舞。
盡前面一片危崖,宛若排蟑,崖隙問一道飛瀑,寬約丈許,恍若玉龍飛下,匹練懸空,直落百十丈。
下面為林木所遮,煙霏霧湧,看不見落處,隻聽泉聲殷如轟雷。
崖右一條白光,如銀蛇走地,蜿蜒迂回而來,與右側清溪相會,林石掩映,似斷還連,奔泉為地勢所扼,再吃沿途溪中奇石一阻隔,激起一二十處的水花,珠雪群飛,發出怒鳴,與源頭瀑聲相應,-琮轟隆,彙為雅奏。
上面是碧空高潔,雲朗星輝;下面是雜花媚目,松蔭匝地。
端的紅塵不到,景絕人間。
久行險阻晦塞之境,不意得此,俱都稱贊不置。
道人領了一行人、獸,傍山背水,行抵左側峰下,忽見竹樓三五,隐現峰腰,到了峰腳,卻又不見。
方以為仙人多好樓居,延客必在竹樓以内,道人卻不往上走。
峰回路轉,又現出十數畝平地,七八間竹屋背峰而建。
兩旁辟土數畝,左邊菜畦,右邊花圃。
對面是一個大池塘,作蚪虬形,尾端向外,想也是瀑布餘流。
方塘若鏡,勻不生波,天光上下,凝青沉沉。
偶而風來,水面上便生微皺,絲紋萬縷,耀若金鱗,旋複靜止。
到此群喧頓息,泉瀑之聲為高峰危崖所阻,已不複入耳,比初出洞時又是一番境界。
道人引衆到了門前,一個先走進去,将明燈點起,一個便揖客人内。
呂偉仍抱了張鴻,與衆人随同走進。
道人命将張鴻放置竹榻之上,又給口中塞了一塊黑藥。
這時張鴻已能睜眼視物,隻是周身麻木,不能張口。
張遠情切老父,眼都哭腫,等乃父躺倒,便向二道人跪下,哭求施救。
二道人道:“你父中毒已深,不是即日可好。
既遇見我,你又具有至性異禀,異日轉禍為福都說不定。
你們都未進飲食,我這裡隻有野蔬粗飯。
好在你們自帶食物,屋後竈具齊全,可随我一同收拾,吃了飯再細說吧。
”說完,便當先往後屋走去。
衆人雖急于療治張鴻,并聽這雙生異人來曆,因看出道人性情古怪,不便違拗。
除張遠侍父,虎、猱未進門外,各取路菜、幹糧,随同走至後面。
這些屋宇間間都是紙窗素壁,潔淨無塵。
每間屋頂各懸着一個透明晶盞,大小形式不一,裡面貯的不知是什麼油質,望如清水,各有幾根小指粗細、用山棉搓成的燈心搭在盞邊。
每點必雙,點時道人隻用手指一彈,各發出一點極細的火星飛向盞邊,立有兩個燈頭燃着。
燈光奇亮,滿室通明。
清香微妙,不見一絲油煙。
廚房設在最後一間,最為高大寬廣。
當中一座大爐竈,安着一口形式古拙的大鍋,鍋底油光,仿佛常用。
兩旁另有兩個小爐竈,鍋具卻甚素淨。
呂偉看那大鍋邊款,隐有宋初年号,分明古時行軍之物,至少也可供得百人食量。
道人隻兄弟兩個,荒山隐居,怎會時常使用?情知有異,不由多看了幾眼。
虎王正和白猿抱了食糧走進,見鍋脫口驚問道:“好一口大鍋!這是二位道長煮飯吃的麼?”道人揪然道答:“人哪有此大量:這是沒法子事。
今晚你那金猱闖禍,雖有勝算,還無把握,少時再細說吧。
”衆人聽他前後話一樣,便不再問。
道人又去屋側剪了些肥韭山蔬,王守常夫妻連忙接過洗淨。
問明道人并不茹素,取此随帶的臘肉,一同連飯煮熟。
用原有瓦缽和随帶用具盛了,端至外面。
分别飲食。
道人連贊腌臘、路菜之美,同聲笑道:“自受家師之教,伏居此山,不嘗此味己有多年了。
”呂偉為讨他歡心,說:“來時朋友贈此甚多,道長既嗜此味,敬當轉贈。
”道人方在謙謝,虎王道:“諸位無須如此,建業村内每值秋後起腌,交春始止,此物多如山積。
明早回去,我着猿、虎送來好了。
”道人驚道:“你不與他們同行的麼?歸路已斷,怎好回去?”虎王便把虎、猿靈異之處說出。
道人大喜道:“我真眼淺。
初見你們帶着猿、虎、雙猱,這小姑娘又有一樣至寶,雖覺異樣,但你們俱是常人。
”并非道術之士,不過資質甚好罷了,想不到有這些來曆。
師父常說我就在這兩年脫困,還我金丹。
昨日又算出今日除害,主有陰人作梗,但是先難後易。
果然我除害時下手稍慢,被小姑娘飛刀所誤,害沒除盡,以後是更為難。
照此說來,除這兩害,定有一個應在你們身上了。
”說完,二道人互相把臂,同聲慶幸不置。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莫非這人真該我救他麼?” 衆人先聽他隻贈前藥,意似不欲終始其事,方要懇求,二鳥便已飛來。
二人住口谛聽,若通烏語。
二道人不但面容如一,而且說話同發同收,一字不差,動作也如影随形,除有時獨自言動外,更是不爽毫厘。
衆人雖在憂煩之中,也幾乎忍不住想笑。
二道人各自說了兩句,同對衆道:“适才青鸾報信,說家師飛書到來,或者這人與我有緣。
說來話長,且到我家中相叙如何?隻是你們扶抱病人,仍是不可手沾他皮肉。
”衆人自是欣慰,齊聲稱謝應了。
當下二道人在前領路,叫婦孺下來,呂偉抱着張鴻騎虎,同了衆人由山後繞下。
時近黃昏,瞑色欲斂。
遙望前面,炊煙袅袅,上出林薄,山人墟落隐約在望。
明明有好走的野路,道人卻帶了衆人由素無人迹的林莽中穿行。
野草縱橫,灌木雜沓,浮泥沙窩所在都是,更有荊棘刺草之屬礙路牽衣,上面都生毒刺,人中立腫,比來路所經還要艱險得多。
山月未升,天又逐漸昏黑下來。
如非道人帶路,又有白猿、金猱左右将護,就本山上民也通不過去。
道人領着衆人,在這暗林昏莽之中左繞右轉,曲折穿行,走到天黑,還沒将那片林莽走完。
雖隻一會工夫,衆人都覺不耐。
靈姑、虎王心急,幾番要想用飛刀、飛劍向前開路。
呂偉持重,恐道人有心相試,連忙止住。
又走出四五裡,忽走入一片森林裡去。
沿途俱是原生古木,參天矗立,密如排柱。
上面虬枝交錯,繁蔭密結,宛如重幕,看不見絲毫星月之光。
底下隙地又盡是些荊棘野草,藤蔓糾纏。
林木最密之處,人都單行,虎須強力跻身而過。
兩旁老樹受了震動,樹頭枝幹相擦,上面常年積存的殘葉沙土,紛紛墜落如雨,撲面生腥。
不時還有些帶毛小蟲在内,落到人頭頸裡,刺癢非常。
前後人的呼吸之聲都可聽見。
老樹梢上,蛇蟲松鼠之類見人驚竄,噓噓亂叫,襯得暗林景物越發幽險,陰森怖人。
尚幸衆人目力敏銳,身懷絕技;如換常人,休說通行,吓也吓死。
二道人隻從容前行,若無其事,好像走熟了似的,從未回頭張望一次。
前後走有半個時辰,草莽漸少,林木行列也漸稀疏。
可是地下殘枝落葉厚積尺許,多半年久,朽腐糟爛,一不小心,腳便踏陷在内,黴臭之味甚是難聞。
衆人隻得施展踏雪無痕的輕身本領,提氣前行。
正在煩惡,前面忽現光明。
跟着道人過去一看,身已出林,走上石地。
可是對面石壁削立千丈,山月已出,正照上面,仿佛披了一層白霜,雄麗無比。
走不幾步,便到壁下,無路可通。
衆人多半猜道人是神仙一流,以為他要喝壁開路。
沿壁走了十來丈,壁間現出一小洞,上下石塊參差,形若巨齒,大僅容身。
洞口離地三尺,尚須縱躍而入,望去黑洞洞的。
二道人已相繼躍入,隻得随了進去。
裡面奇黑,由明入暗,幾不能辨。
靈姑方奇怪二道人乃有道之士,怎住在這等險惡幽暗、毫無生趣之所?眼前驟亮,二道人各把雙手揚起,發出一片紅光,照路前進。
洞頂甚是高大,洞途石筍怒生,鐘乳四垂,多半通體明澈,晶瑩耀目。
吃紅光一映,晶屏翠蓋,玉棟珠纓,缤紛幻彩,頓成奇觀。
隻是鐘乳大多,奇石礙路,彎環曲折,窄處僅一人多寬。
雖光怪離奇,景物瑰麗,終覺隻可供探幽之興,不是居人所宜。
虎王首先忍不住問道:“二位道長就住在這洞裡麼?”二道人同聲答道:“這裡哪有空地方住人?不過向洞主借路罷了。
”衆人一聽不能住人,卻另有一個洞主,方覺道人說話矛盾,忽見前面晶輝瑩流,垂乳長約數十丈,恍若天神自洞頂下懸,紅光照處,芒彩四射,耀眼生缬。
靈姑眼尖,一眼望見上面似趴着一個怪東西,長約丈許,頭有幾點藍色晶光,閃閃下射,先還以為鐘乳受光凝成的幻影。
康、連二猱發現更早,長嘯一聲,便要躍起。
吃白猿一爪一個夾頸皮抓住,叫了一聲,雙猱才停了勢,隻睜眼望着上面。
嘯聲才住,那怪物也跟着蠕蠕蠢動。
二道人頓現驚慌之狀,同聲大喝道:“他們都是遠客,生人新來,要到我家去,不比土著,休得見怪。
他們明早仍由此洞出去,如有什麼事,明晚尋我便了。
”說罷,怪物又怒嘯一聲,才停了動轉。
聲如洪鐘,震得全洞皆起回音,嗡嗡繞耳,半晌方息。
衆人擡頭仰視,見那怪物頭如贍蜍,生着四隻藍眼,血盆大口直緣到頸間,赤舌如扇,吞吐不休。
自腰以下,形如蜈蚣,後面一條鳄魚長尾,腹下兩排短足,通體長約一丈四五,寬約三尺。
壁虎般趴伏乳屏後面,面向來人,距地甚高。
背後兩片黑影閃動,仿佛生有雙翼,正瞪怪眼向下怒視。
乳屏透明若晶,全身畢現,俱甚駭然。
道人喝罷,各拔竹劍,取出令牌,分了一人回來督隊,一前一後護住衆人,由屏側石筍林中繞過。
過後又改作回望倒行,意似怕那怪物反臉傷人,防備萬一,态甚嚴重。
怪物也不再見動作。
呂偉嚴戒衆人不要回顧。
再行半裡,石乳阻隔,早望不見怪物影子。
虎王問那怪物是什麼東西。
二道人說: “此乃本洞主人。
出洞不遠,就是我家了。
”虎王知他顧忌,呂偉又搖手示意,便不再問。
前途鐘乳漸稀,奇石磊阿,又走了一段極難走的路,方到盡頭。
由一個小洞隙中俯身鑽進,二次又見月光。
走出洞外一看,天地忽然開朗,月光之下,隻見平原蕪蕪,淺草如茵。
左側群峰秀聳,林壑幽奇。
數十百株古松,輪困盤拿,各俱異态,勢欲飛舞。
盡前面一片危崖,宛若排蟑,崖隙問一道飛瀑,寬約丈許,恍若玉龍飛下,匹練懸空,直落百十丈。
下面為林木所遮,煙霏霧湧,看不見落處,隻聽泉聲殷如轟雷。
崖右一條白光,如銀蛇走地,蜿蜒迂回而來,與右側清溪相會,林石掩映,似斷還連,奔泉為地勢所扼,再吃沿途溪中奇石一阻隔,激起一二十處的水花,珠雪群飛,發出怒鳴,與源頭瀑聲相應,-琮轟隆,彙為雅奏。
上面是碧空高潔,雲朗星輝;下面是雜花媚目,松蔭匝地。
端的紅塵不到,景絕人間。
久行險阻晦塞之境,不意得此,俱都稱贊不置。
道人領了一行人、獸,傍山背水,行抵左側峰下,忽見竹樓三五,隐現峰腰,到了峰腳,卻又不見。
方以為仙人多好樓居,延客必在竹樓以内,道人卻不往上走。
峰回路轉,又現出十數畝平地,七八間竹屋背峰而建。
兩旁辟土數畝,左邊菜畦,右邊花圃。
對面是一個大池塘,作蚪虬形,尾端向外,想也是瀑布餘流。
方塘若鏡,勻不生波,天光上下,凝青沉沉。
偶而風來,水面上便生微皺,絲紋萬縷,耀若金鱗,旋複靜止。
到此群喧頓息,泉瀑之聲為高峰危崖所阻,已不複入耳,比初出洞時又是一番境界。
道人引衆到了門前,一個先走進去,将明燈點起,一個便揖客人内。
呂偉仍抱了張鴻,與衆人随同走進。
道人命将張鴻放置竹榻之上,又給口中塞了一塊黑藥。
這時張鴻已能睜眼視物,隻是周身麻木,不能張口。
張遠情切老父,眼都哭腫,等乃父躺倒,便向二道人跪下,哭求施救。
二道人道:“你父中毒已深,不是即日可好。
既遇見我,你又具有至性異禀,異日轉禍為福都說不定。
你們都未進飲食,我這裡隻有野蔬粗飯。
好在你們自帶食物,屋後竈具齊全,可随我一同收拾,吃了飯再細說吧。
”說完,便當先往後屋走去。
衆人雖急于療治張鴻,并聽這雙生異人來曆,因看出道人性情古怪,不便違拗。
除張遠侍父,虎、猱未進門外,各取路菜、幹糧,随同走至後面。
這些屋宇間間都是紙窗素壁,潔淨無塵。
每間屋頂各懸着一個透明晶盞,大小形式不一,裡面貯的不知是什麼油質,望如清水,各有幾根小指粗細、用山棉搓成的燈心搭在盞邊。
每點必雙,點時道人隻用手指一彈,各發出一點極細的火星飛向盞邊,立有兩個燈頭燃着。
燈光奇亮,滿室通明。
清香微妙,不見一絲油煙。
廚房設在最後一間,最為高大寬廣。
當中一座大爐竈,安着一口形式古拙的大鍋,鍋底油光,仿佛常用。
兩旁另有兩個小爐竈,鍋具卻甚素淨。
呂偉看那大鍋邊款,隐有宋初年号,分明古時行軍之物,至少也可供得百人食量。
道人隻兄弟兩個,荒山隐居,怎會時常使用?情知有異,不由多看了幾眼。
虎王正和白猿抱了食糧走進,見鍋脫口驚問道:“好一口大鍋!這是二位道長煮飯吃的麼?”道人揪然道答:“人哪有此大量:這是沒法子事。
今晚你那金猱闖禍,雖有勝算,還無把握,少時再細說吧。
”衆人聽他前後話一樣,便不再問。
道人又去屋側剪了些肥韭山蔬,王守常夫妻連忙接過洗淨。
問明道人并不茹素,取此随帶的臘肉,一同連飯煮熟。
用原有瓦缽和随帶用具盛了,端至外面。
分别飲食。
道人連贊腌臘、路菜之美,同聲笑道:“自受家師之教,伏居此山,不嘗此味己有多年了。
”呂偉為讨他歡心,說:“來時朋友贈此甚多,道長既嗜此味,敬當轉贈。
”道人方在謙謝,虎王道:“諸位無須如此,建業村内每值秋後起腌,交春始止,此物多如山積。
明早回去,我着猿、虎送來好了。
”道人驚道:“你不與他們同行的麼?歸路已斷,怎好回去?”虎王便把虎、猿靈異之處說出。
道人大喜道:“我真眼淺。
初見你們帶着猿、虎、雙猱,這小姑娘又有一樣至寶,雖覺異樣,但你們俱是常人。
”并非道術之士,不過資質甚好罷了,想不到有這些來曆。
師父常說我就在這兩年脫困,還我金丹。
昨日又算出今日除害,主有陰人作梗,但是先難後易。
果然我除害時下手稍慢,被小姑娘飛刀所誤,害沒除盡,以後是更為難。
照此說來,除這兩害,定有一個應在你們身上了。
”說完,二道人互相把臂,同聲慶幸不置。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