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總理——我所敬仰的偉大的共産黨員
關燈
小
中
大
我認識的共産黨員不多,其中,最佩服的是周恩來總理。
在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70周年之際,我心潮澎湃的浪花上又浮現出周總理的高大身影。
第一次見到周總理 歡迎會上,第一次幸福地見到了周總理。
這次集會是歡迎從外地來到重慶的文藝工作者的。
會開始不久,總理從郊外匆匆地趕來。
他一進到會場,就像一道陽光射進陰暗的屋子裡那樣,裡面的氣氛頓然不同了,人們歡喜活躍起來了!總理和我們幾個人熱情地握過手,講了一些歡迎的話。
這些話我已記不清了,因為這位磁石般的人物,一下子就把我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隻見他不論走到會場的哪一個角落,立刻就引起周圍射來一雙雙欽佩的眼光,仰起一張張喜悅的笑臉。
他是一股熱流,一團火焰,給每個人以無限的光明和希望!這在當時霧都重慶的悲觀、頹廢、窒息的生活氣氛之中,就像是一年難見幾次的燦爛的陽光!周總理召見我們 1945年8月14日夜,我們在歌樂山上聽到了日本帝國主義者無條件投降的消息。
那時在“中央大學”和在“上海醫學院”學習的我們的甥女和表侄女們,都高興得熱淚縱橫。
我們都恨不得一時就回到北平去,但是那時的交通工具十分擁擠,直到1945年底我們才回到了南京。
正在我們作北上繼續教學的決定時,1946年初,文藻的清華同學朱世明将軍受任中國駐日代表團團長,他約文藻擔任該團的政治組長,兼任盟國對日委員會中國代表顧問。
文藻正想了解戰後日本政局和重建的情況和形勢,他想把整個日本作為一個大的社會現場來考察,做專題研究,如日本天皇制、日本新憲法、日本新政黨、财閥解體、工人運動等等,在中日邦交沒有恢複,沒有友好往來之前,趁這機會去日,倒是一個方便,但他隻作一年打算。
因此當他和朱世明将軍到日本去的時候,我自己将兩個大些的孩子吳平和吳冰送回北平就學,住在我的大弟婦家裡;我自己帶着小女兒吳青暫住在南京親戚家裡。
當年的11月,文藻又回來接我帶着小女兒到了東京。
我們在東京的幾年時間,是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
文藻利用一切機會,同美國來日研究日本問題的專家學者以及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的同行人士多有接觸。
我自己也接觸了當年在美留學時的日本同學和一些婦女界人士,不但比較深入地了解了當時日本社會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同時也深入地體會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 這時我們結交了一位很好的朋友——謝南光同志,他是代表團政治組的副組長,也是一個地下共産黨員。
通過他,我們研讀了許多毛主席著作,并和國内有了聯系。
文藻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每當買來一本新書,就寫上自己的名字和年、月、日。
代表團裡本來有許多台灣特務系統,如軍統、中統等。
他們聽說政治組同人每晚以在吳家打橋牌為名,共同研讨毛澤東著作,便遣人趁文藻上班時,溜到我們住處,從文藻的書架上取走一本《論持久戰》。
等到我知道了從卧室出來時,他已走遠了。
我們有一位姓林的朋友——他是橫濱領事,對共産主義同情的,被召回台灣即被槍斃了。
文藻知道不能在代表團繼續留任。
1950年他向團長提出辭職,但離職後仍不能回國,因為我們持有的是台灣政府的護照。
這時華人能在日本居留的,隻有記者和商人。
我們沒有經商的資本,就通過朱世明将軍和新加坡巨商胡文虎之子胡好的關系,取得了《星槟日報》記者的身份,在東京停留了一年,這時美國的耶魯大學聘請文藻到該校任教,我們把赴美的申請書寄到台灣,不到一星期便被批準了!我們即刻離開了日本,不是向東,而是向西到了香港,在周恩來、羅青長的幫助下由香港回到了祖國! 這裡應該補充一點,當年我送回北平學習的兒女,因為我們在日本的時期延長了,便也先後到了日本。
兒子吳平進了東京的美國學校,高中畢業後,我們的美國朋友都勸我們把他送到美國去進大學,他自己和我們都不贊成到美國去。
便以到香港大學進修為名,買了一張到香港而經塘沽的船票。
他把我們給國内的一封信縫在褲腰裡,船到塘沽他就溜了下去,回到北京。
由聯系方面把他送進了北大。
因為他選的是建築
在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70周年之際,我心潮澎湃的浪花上又浮現出周總理的高大身影。
第一次見到周總理 歡迎會上,第一次幸福地見到了周總理。
這次集會是歡迎從外地來到重慶的文藝工作者的。
會開始不久,總理從郊外匆匆地趕來。
他一進到會場,就像一道陽光射進陰暗的屋子裡那樣,裡面的氣氛頓然不同了,人們歡喜活躍起來了!總理和我們幾個人熱情地握過手,講了一些歡迎的話。
這些話我已記不清了,因為這位磁石般的人物,一下子就把我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隻見他不論走到會場的哪一個角落,立刻就引起周圍射來一雙雙欽佩的眼光,仰起一張張喜悅的笑臉。
他是一股熱流,一團火焰,給每個人以無限的光明和希望!這在當時霧都重慶的悲觀、頹廢、窒息的生活氣氛之中,就像是一年難見幾次的燦爛的陽光!周總理召見我們 1945年8月14日夜,我們在歌樂山上聽到了日本帝國主義者無條件投降的消息。
那時在“中央大學”和在“上海醫學院”學習的我們的甥女和表侄女們,都高興得熱淚縱橫。
我們都恨不得一時就回到北平去,但是那時的交通工具十分擁擠,直到1945年底我們才回到了南京。
正在我們作北上繼續教學的決定時,1946年初,文藻的清華同學朱世明将軍受任中國駐日代表團團長,他約文藻擔任該團的政治組長,兼任盟國對日委員會中國代表顧問。
文藻正想了解戰後日本政局和重建的情況和形勢,他想把整個日本作為一個大的社會現場來考察,做專題研究,如日本天皇制、日本新憲法、日本新政黨、财閥解體、工人運動等等,在中日邦交沒有恢複,沒有友好往來之前,趁這機會去日,倒是一個方便,但他隻作一年打算。
因此當他和朱世明将軍到日本去的時候,我自己将兩個大些的孩子吳平和吳冰送回北平就學,住在我的大弟婦家裡;我自己帶着小女兒吳青暫住在南京親戚家裡。
當年的11月,文藻又回來接我帶着小女兒到了東京。
我們在東京的幾年時間,是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
文藻利用一切機會,同美國來日研究日本問題的專家學者以及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的同行人士多有接觸。
我自己也接觸了當年在美留學時的日本同學和一些婦女界人士,不但比較深入地了解了當時日本社會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同時也深入地體會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 這時我們結交了一位很好的朋友——謝南光同志,他是代表團政治組的副組長,也是一個地下共産黨員。
通過他,我們研讀了許多毛主席著作,并和國内有了聯系。
文藻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每當買來一本新書,就寫上自己的名字和年、月、日。
代表團裡本來有許多台灣特務系統,如軍統、中統等。
他們聽說政治組同人每晚以在吳家打橋牌為名,共同研讨毛澤東著作,便遣人趁文藻上班時,溜到我們住處,從文藻的書架上取走一本《論持久戰》。
等到我知道了從卧室出來時,他已走遠了。
我們有一位姓林的朋友——他是橫濱領事,對共産主義同情的,被召回台灣即被槍斃了。
文藻知道不能在代表團繼續留任。
1950年他向團長提出辭職,但離職後仍不能回國,因為我們持有的是台灣政府的護照。
這時華人能在日本居留的,隻有記者和商人。
我們沒有經商的資本,就通過朱世明将軍和新加坡巨商胡文虎之子胡好的關系,取得了《星槟日報》記者的身份,在東京停留了一年,這時美國的耶魯大學聘請文藻到該校任教,我們把赴美的申請書寄到台灣,不到一星期便被批準了!我們即刻離開了日本,不是向東,而是向西到了香港,在周恩來、羅青長的幫助下由香港回到了祖國! 這裡應該補充一點,當年我送回北平學習的兒女,因為我們在日本的時期延長了,便也先後到了日本。
兒子吳平進了東京的美國學校,高中畢業後,我們的美國朋友都勸我們把他送到美國去進大學,他自己和我們都不贊成到美國去。
便以到香港大學進修為名,買了一張到香港而經塘沽的船票。
他把我們給國内的一封信縫在褲腰裡,船到塘沽他就溜了下去,回到北京。
由聯系方面把他送進了北大。
因為他選的是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