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回 巧得寶珠 飛丸誅毒蟒 窮穿螺徑 遊子困荒山
關燈
小
中
大
二人覺出聲響不像秋蟲,偏頭一看,又吓了一大跳。
原來斜對面一株老樹幹上,盤着一條三丈來長的錦鱗大蟒,頭有菜碗般大,目射金光,口中紅信遠射尺許,吞吐若焰,看神氣似往二人頭前蹿來。
相隔不過丈許,忽又掣了回去,噓的一聲,倏地身子似轉風車一般,弩箭脫弦,昂着蟒頭,朝昨晚來處猛蹿出去。
驚魂乍定,同時又瞥見前面風沙滾滾,飛也似跑來一個怪物,比水牛還要粗大得多,一雙怪眼宛如電炬,也未看清形象。
相隔還有半箭多地忽然停住,不等怪蟒蹿到,轟的一聲怒吼,撥轉身回頭就跑。
這一蟒一獸,跑起來俱都神速異常,塵沙高湧中,晃眼便不見影迹。
二人心想,前行有怪,後退無路,兩邊雖是懸崖峭壁,藤樹頗多,可以攀援,便避開蟒盤那面,援上崖去,步步留心。
且喜平安到頂,隻是峽谷中橫,到處都是斷崖絕澗阻隔,不能飛渡。
後來看見崖下似乎有路,隻得援了下去,順着谷徑亂蹿,始終也未找見道路。
繞了一陣又回原處,知已困入螺絲峽内,幾次按照日影查探,留下标記,好容易走上生路,以為可以出險,哪知再往前走,仍須走回,不過不是原發腳處。
似這樣,每換一個新地方,必要往返繞上好幾次,才能發現出一點新的形勢。
由天亮起直到午後,始終未将那谷走完,最後走到一處,地勢忽見寬大,人也饑疲交加,口渴異常,忽聞水聲滴瀝,循聲一看,原來高崖下面有一崖洞,裡面有一泉源,其細如線,自洞頂往下飛墜,水甚甘例。
二人用手上銀環試過無毒,正取木瓢痛飲,又将水壺灌滿,因嫌洞中陰濕,洞門低厭,不見陽光,打算同到外面吃完幹糧上路。
忽聽轟轟怒吼之聲,震得四山齊起回應,聽出是那怪獸吼聲,心方一驚。
随聽洞外狂風大作,走石飛沙,探頭往外一看,原來那地方三面危崖,面臨絕澗,當中一片草地,廣約七八畝,兩斜角各有一條谷徑。
就這退步探頭之間,一條比水牛還大一倍的獨角怪獸,周身熱氣蒸騰,正由斜對面谷口狂蹿而來,一躍便是十餘丈。
剛剛到地,一條瀑布也似的彩練也從谷口來路抛起,直落場中,正是那條毒蟒。
雙方立時惡鬥起來,那鬥勢的猛惡從來未見。
先是怪獸蹲伏地上,将一雙兇睛,電炬也似注定毒蟒,身也縮在一起,口中轟轟怒吼發威,一動不動。
那蟒初來時勢本迅急,等到雙方對面,怪獸返身踞地發威相待,反倒把勢停住,已快要蹿到怪獸身上,猛然縮退回來,前頭依舊昂立,身子和轉風車一般略微制動,全身便盤成一大圈,隻剩蟒頭昂起四五尺高下,也将一雙兇光閃閃的蟒目注定仇敵,口中紅信火焰也似閃爍不停,吞吐之間寬達尺許,看去比怪獸還要猛惡可怖。
雙方好似劍拔弩張,各以全力貫注敵人,相機而動,對方稍有空隙立即乘機暴起之狀。
似這樣相持了半盞茶的光景。
怪獸意似不耐,剛把頭往前微伸,一聲怒吼,那蟒已和電一般急往前蹿去。
本朝怪獸迎面咬到,不料對方靈警,故意誘敵,引使先發,頭頸要害已先留意,一見那蟒猛張血口迎面咬來,獸頭往頸裡一縮,就勢把頭一低,便将生在鼻梁上面的獨角,朝蟒六寸要害猛挑上去。
那蟒也早防到敵人有此一着殺手,蟒頭一偏,待要避開來勢。
怪獸身形微起,兩隻前爪便将蟒頭抱住,按在地上。
因雙方動作俱都快極,時機不容一瞬,又均具有神力,已然抓到,便不能緩勢,所抓不是蟒頭要害。
蟒被仇敵抓住,越發激怒,“噓”的一聲急叫,蟒身便和彩練一般盤向怪獸身上,本意将其纏緊勒死。
誰知怪獸先前連吃蟒虧,好容易才得脫身前來,天生異獸,機警非常,早打好了應付方法。
隻初對敵時前腿微擡,将蟒抓住,立即按向地上,全身始終緊縮,貼緊地面。
那蟒受制情急,暴怒之間,蟒頭又被抓緊按住,不能随意轉動,百忙中以為纏住仇敵用力一絞,乘其負痛緩勢,猛然一掙便可脫身,那時仇敵全身受制,便可大肆兇威,置之于死。
一味順勢纏繞過去,雖将怪獸連頭帶尾一齊纏住,但是成了直圈,未由腹背繞過,一點也奈何不得。
怪獸上來任其纏繞,并不掙逃,隻将前爪緊按蟒頸,瞪目縮頭,注定敵人,待機而動。
那蟒被按住,頭頸仍能伴縮自如,隻是怪獸身材高大,前腿更長,這一向前平伸出去,蟒頭露在外面僅隻三尺,相隔較遠,幾次猛張血口想咬,俱因怪獸戒備嚴密,獨角厲害,剛往前一蹿,怪獸便用獨角朝頸猛刺,隻得縮退回去,似這樣又相持了頓飯光景。
二人藏身洞内,隻管平日膽大,幾曾見到這等猛惡之物,如何還敢出來?眼看時光漸晚,想起廟中所聞,山中又有惡物,如何能夠過夜?日落
原來斜對面一株老樹幹上,盤着一條三丈來長的錦鱗大蟒,頭有菜碗般大,目射金光,口中紅信遠射尺許,吞吐若焰,看神氣似往二人頭前蹿來。
相隔不過丈許,忽又掣了回去,噓的一聲,倏地身子似轉風車一般,弩箭脫弦,昂着蟒頭,朝昨晚來處猛蹿出去。
驚魂乍定,同時又瞥見前面風沙滾滾,飛也似跑來一個怪物,比水牛還要粗大得多,一雙怪眼宛如電炬,也未看清形象。
相隔還有半箭多地忽然停住,不等怪蟒蹿到,轟的一聲怒吼,撥轉身回頭就跑。
這一蟒一獸,跑起來俱都神速異常,塵沙高湧中,晃眼便不見影迹。
二人心想,前行有怪,後退無路,兩邊雖是懸崖峭壁,藤樹頗多,可以攀援,便避開蟒盤那面,援上崖去,步步留心。
且喜平安到頂,隻是峽谷中橫,到處都是斷崖絕澗阻隔,不能飛渡。
後來看見崖下似乎有路,隻得援了下去,順着谷徑亂蹿,始終也未找見道路。
繞了一陣又回原處,知已困入螺絲峽内,幾次按照日影查探,留下标記,好容易走上生路,以為可以出險,哪知再往前走,仍須走回,不過不是原發腳處。
似這樣,每換一個新地方,必要往返繞上好幾次,才能發現出一點新的形勢。
由天亮起直到午後,始終未将那谷走完,最後走到一處,地勢忽見寬大,人也饑疲交加,口渴異常,忽聞水聲滴瀝,循聲一看,原來高崖下面有一崖洞,裡面有一泉源,其細如線,自洞頂往下飛墜,水甚甘例。
二人用手上銀環試過無毒,正取木瓢痛飲,又将水壺灌滿,因嫌洞中陰濕,洞門低厭,不見陽光,打算同到外面吃完幹糧上路。
忽聽轟轟怒吼之聲,震得四山齊起回應,聽出是那怪獸吼聲,心方一驚。
随聽洞外狂風大作,走石飛沙,探頭往外一看,原來那地方三面危崖,面臨絕澗,當中一片草地,廣約七八畝,兩斜角各有一條谷徑。
就這退步探頭之間,一條比水牛還大一倍的獨角怪獸,周身熱氣蒸騰,正由斜對面谷口狂蹿而來,一躍便是十餘丈。
剛剛到地,一條瀑布也似的彩練也從谷口來路抛起,直落場中,正是那條毒蟒。
雙方立時惡鬥起來,那鬥勢的猛惡從來未見。
先是怪獸蹲伏地上,将一雙兇睛,電炬也似注定毒蟒,身也縮在一起,口中轟轟怒吼發威,一動不動。
那蟒初來時勢本迅急,等到雙方對面,怪獸返身踞地發威相待,反倒把勢停住,已快要蹿到怪獸身上,猛然縮退回來,前頭依舊昂立,身子和轉風車一般略微制動,全身便盤成一大圈,隻剩蟒頭昂起四五尺高下,也将一雙兇光閃閃的蟒目注定仇敵,口中紅信火焰也似閃爍不停,吞吐之間寬達尺許,看去比怪獸還要猛惡可怖。
雙方好似劍拔弩張,各以全力貫注敵人,相機而動,對方稍有空隙立即乘機暴起之狀。
似這樣相持了半盞茶的光景。
怪獸意似不耐,剛把頭往前微伸,一聲怒吼,那蟒已和電一般急往前蹿去。
本朝怪獸迎面咬到,不料對方靈警,故意誘敵,引使先發,頭頸要害已先留意,一見那蟒猛張血口迎面咬來,獸頭往頸裡一縮,就勢把頭一低,便将生在鼻梁上面的獨角,朝蟒六寸要害猛挑上去。
那蟒也早防到敵人有此一着殺手,蟒頭一偏,待要避開來勢。
怪獸身形微起,兩隻前爪便将蟒頭抱住,按在地上。
因雙方動作俱都快極,時機不容一瞬,又均具有神力,已然抓到,便不能緩勢,所抓不是蟒頭要害。
蟒被仇敵抓住,越發激怒,“噓”的一聲急叫,蟒身便和彩練一般盤向怪獸身上,本意将其纏緊勒死。
誰知怪獸先前連吃蟒虧,好容易才得脫身前來,天生異獸,機警非常,早打好了應付方法。
隻初對敵時前腿微擡,将蟒抓住,立即按向地上,全身始終緊縮,貼緊地面。
那蟒受制情急,暴怒之間,蟒頭又被抓緊按住,不能随意轉動,百忙中以為纏住仇敵用力一絞,乘其負痛緩勢,猛然一掙便可脫身,那時仇敵全身受制,便可大肆兇威,置之于死。
一味順勢纏繞過去,雖将怪獸連頭帶尾一齊纏住,但是成了直圈,未由腹背繞過,一點也奈何不得。
怪獸上來任其纏繞,并不掙逃,隻将前爪緊按蟒頸,瞪目縮頭,注定敵人,待機而動。
那蟒被按住,頭頸仍能伴縮自如,隻是怪獸身材高大,前腿更長,這一向前平伸出去,蟒頭露在外面僅隻三尺,相隔較遠,幾次猛張血口想咬,俱因怪獸戒備嚴密,獨角厲害,剛往前一蹿,怪獸便用獨角朝頸猛刺,隻得縮退回去,似這樣又相持了頓飯光景。
二人藏身洞内,隻管平日膽大,幾曾見到這等猛惡之物,如何還敢出來?眼看時光漸晚,想起廟中所聞,山中又有惡物,如何能夠過夜?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