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與女伶(2)
關燈
小
中
大
本書描寫十二钗,或實寫其形容姿态,或竟未寫;但無論寫與不寫,在我們心中都覺得她們很美,這又不知是什麼伎倆。
這裡且借了平兒紫鵑略略一表。
實寫紫鵑的形容書中幾乎可以說沒有,隻在第五十七回說過一些衣裝: 見他穿着彈墨绫薄綿襖,外面隻穿着青緞夾背心。
(六二二頁) 以外我就想不起什麼來了。
他隻寫紫鵑老是随着黛玉,其窈窕可想,此即不寫之寫也。
第五十二回還有較長的一段: 寶玉聽了,轉步也便同他往潇湘館來。
不但寶钗姊妹在此,且連邢岫煙也在那裡。
四人圍坐在熏籠上叙家常,紫鵑倒坐在暖閣裡臨窗作針黹。
一見他來,都笑道:“又來了一個,可沒了你的坐處了。
”寶玉笑道:“好一幅‘冬閨集豔圖’。
”(五六三頁) 寶玉隻一句話,有多少的概括! 至于平兒,書中也不曾寫什麼。
即有名的“理妝”一回,亦隻細寫妝扮,反正不會“妝嫫寶黛”的呵。
她的出場在第六回: 劉姥姥見平兒遍身绫羅,插金帶銀,花容玉貌的,便當是鳳姐兒了。
(六五頁) 似乎庸俗,不見出色。
我以為正惟其庸俗,方一絲不走,在劉姥姥眼中故。
又書中說,“劉姥姥雖是村野人,卻世情上經曆過的”(三十九回,四一五頁),平兒若不端莊流麗,劉姥姥亦不會無端誤認她為鳳姐也。
還有兩段,一反一正,都從他人口中側面寫來。
如第四十六回鳳姐的話:“琏兒不配,就隻配我和平兒這一對燒糊了卷子和他混罷。
”(四九八頁)用燒糊了的卷子來形容她自己和平兒,信為妙語解頤,咱們也要笑了。
若第四十四回,“那鳳丫頭和平兒還不是個美人胎子”(四七二頁),那倒是真話實說,賈母也是不輕易許人的。
B齡官、藕官、芳官——齡官為梨園十二個女孩子之首(第三十回,三一九頁),于寶玉眼中“隻見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纖,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者是也。
她的事迹在本書凡三見。
其一見于第十八回記元春歸省: 太監又道:“貴妃有谕,說齡官極好,再作兩出戲,不拘那兩出就是了。
”賈薔忙答應了,因命齡官作“遊園”“驚夢”二出。
齡官自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戲,執意不作,定要作“相約”“相罵”二出。
賈薔扭他不過,隻得依他作了。
賈妃甚喜,命不可難為了這女孩子,好生教習。
(一八四頁) “遊園驚夢”在《牡丹亭》中,“相約相罵”在《钗钏記》中[39]。
齡官為什麼不肯演那最通行的“遊園驚夢”,而定要演這較冷僻的“相約相罵”呢?據說為了非本角戲之故。
所謂“角”者,角色,生旦淨末醜之類是也。
齡官當然演旦角,而旦角之中又有分别,以“遊園驚夢”之杜麗娘說,是閨門旦,俗稱五旦;以“相約相罵”之雲香言,是貼旦,俗稱六旦。
今謂“遊園驚夢”非本角戲而定要演“相約相罵”,齡官的本工當為六旦。
——但事實不完全是這樣。
在上文已演過四折,元春說齡官演得好,命她加演,可見齡官在前演的四折中必當了主角。
那四折,旦角可以主演隻兩折:“乞巧”與“離魂”。
據脂批說:乞巧、“長生
這裡且借了平兒紫鵑略略一表。
實寫紫鵑的形容書中幾乎可以說沒有,隻在第五十七回說過一些衣裝: 見他穿着彈墨绫薄綿襖,外面隻穿着青緞夾背心。
(六二二頁) 以外我就想不起什麼來了。
他隻寫紫鵑老是随着黛玉,其窈窕可想,此即不寫之寫也。
第五十二回還有較長的一段: 寶玉聽了,轉步也便同他往潇湘館來。
不但寶钗姊妹在此,且連邢岫煙也在那裡。
四人圍坐在熏籠上叙家常,紫鵑倒坐在暖閣裡臨窗作針黹。
一見他來,都笑道:“又來了一個,可沒了你的坐處了。
”寶玉笑道:“好一幅‘冬閨集豔圖’。
”(五六三頁) 寶玉隻一句話,有多少的概括! 至于平兒,書中也不曾寫什麼。
即有名的“理妝”一回,亦隻細寫妝扮,反正不會“妝嫫寶黛”的呵。
她的出場在第六回: 劉姥姥見平兒遍身绫羅,插金帶銀,花容玉貌的,便當是鳳姐兒了。
(六五頁) 似乎庸俗,不見出色。
我以為正惟其庸俗,方一絲不走,在劉姥姥眼中故。
又書中說,“劉姥姥雖是村野人,卻世情上經曆過的”(三十九回,四一五頁),平兒若不端莊流麗,劉姥姥亦不會無端誤認她為鳳姐也。
還有兩段,一反一正,都從他人口中側面寫來。
如第四十六回鳳姐的話:“琏兒不配,就隻配我和平兒這一對燒糊了卷子和他混罷。
”(四九八頁)用燒糊了的卷子來形容她自己和平兒,信為妙語解頤,咱們也要笑了。
若第四十四回,“那鳳丫頭和平兒還不是個美人胎子”(四七二頁),那倒是真話實說,賈母也是不輕易許人的。
B齡官、藕官、芳官——齡官為梨園十二個女孩子之首(第三十回,三一九頁),于寶玉眼中“隻見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纖,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者是也。
她的事迹在本書凡三見。
其一見于第十八回記元春歸省: 太監又道:“貴妃有谕,說齡官極好,再作兩出戲,不拘那兩出就是了。
”賈薔忙答應了,因命齡官作“遊園”“驚夢”二出。
齡官自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戲,執意不作,定要作“相約”“相罵”二出。
賈薔扭他不過,隻得依他作了。
賈妃甚喜,命不可難為了這女孩子,好生教習。
(一八四頁) “遊園驚夢”在《牡丹亭》中,“相約相罵”在《钗钏記》中[39]。
齡官為什麼不肯演那最通行的“遊園驚夢”,而定要演這較冷僻的“相約相罵”呢?據說為了非本角戲之故。
所謂“角”者,角色,生旦淨末醜之類是也。
齡官當然演旦角,而旦角之中又有分别,以“遊園驚夢”之杜麗娘說,是閨門旦,俗稱五旦;以“相約相罵”之雲香言,是貼旦,俗稱六旦。
今謂“遊園驚夢”非本角戲而定要演“相約相罵”,齡官的本工當為六旦。
——但事實不完全是這樣。
在上文已演過四折,元春說齡官演得好,命她加演,可見齡官在前演的四折中必當了主角。
那四折,旦角可以主演隻兩折:“乞巧”與“離魂”。
據脂批說:乞巧、“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