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與襲人(3)
關燈
小
中
大
終然夭羽之野。
”這裡斷章取義,取其“直”也。
雖仿佛拟人不切,而寓意甚深。
“直烈”二字足傳晴雯矣。
2、指奸斥佞語挾風霜,其詞曰:“嗚呼!固鬼蜮之為災,豈神靈而亦妒。
鉗奴之口,讨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
”(九○一頁)悍婦或者指王善保家的等人。
“奴”指誰呢?3、作诔之因緣,其詞曰:“始知上帝垂旌,花宮待诏,生侪蘭蕙,死轄芙蓉。
聽小婢之言,似涉無稽;以濁玉之思,則深為有據。
”小丫頭信口胡謅,寶玉何嘗不知,隻是假話真說,話雖假而情理不全假,而寶玉也就當真的聽了[26]。
晴雯之生平頗合于《離騷》的“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诼謂餘以善淫”,诔文之模拟騷體,誠哀切矣。
卻有一點,晴雯以丫鬟的身份而寶玉寫了這樣的“長篇大論”,未免稍過其分。
今日诔晴雯尚且如此,他日诔黛玉又将如何?事在後回,固不可知。
我以為黛玉死後,寶玉未必再有诔文,所謂至親無文,至哀無文者是也。
本回之末于焚帛奠茗以後: 忽聽山石之後有一人笑道:“且請留步。
”二人聽了,不免一驚。
那小鬟回頭一看,卻是個人影從芙蓉花中走出來,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來顯魂了。
”吓得寶玉也忙看時,——且聽下回分解。
(九○三頁) 次回說這人就是林黛玉。
無怪後來評家都說晴雯為黛玉的影子了。
第七十九回寶黛二人相遇,談論這篇文字,黛玉先以“紅绡帳裡”為庸俗,拟改為“茜紗窗下”,這本是改得對的。
寶玉深以“如影紗事”(此文隻見《紅樓夢稿》)為妙,卻認為此乃潇湘之窗,不能借用,唐突閨閣,萬萬不可,說了許多個“不敢當”,于是改“公子”為“小姐”,易“女兒”為“丫鬟”,骈文裡如何能有“小姐”“丫鬟”等字樣呢,這就是瞎改。
改來改去都不妥,自然地迸出了一句: 寶玉道:“我又有了,這一改可妥當了。
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垅中,卿何薄命。
”黛玉聽了,忡然變色,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拟,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笑着點頭稱妙……。
(九○五頁) “公子女兒”本不完全平列,“小姐丫鬟”更是上下的關系了,改為“卿”對我,敵體之辭,那就不切合寶玉晴雯,反而更切合于寶玉黛玉。
故庚辰本脂批曰:“一篇诔文總因此二句而有;又當知雖诔晴雯,而又實诔黛玉也。
”于“忡然變色”句,脂批又曰:“睹此句,便知诔文實不為晴雯而作也。
”照這樣說來,後回黛玉死後,即寶玉無文,固亦在意中也。
《芙蓉诔》既然兩用,芙蓉花又系雙指。
第六十三回黛玉掣簽為芙蓉花,晴雯卻沒有掣,隻把骰子盛在盒内搖了一搖,我曾說過:“且晴雯的簽實在無法抓的。
她要抓,一定是芙蓉。
那麼,叫黛玉抓什麼呢?”又說:“晴雯為芙蓉無疑,而黛玉又是芙蓉。
……晴雯不抽簽者,是無簽可抽也。
”[27]且她倆不僅在芙蓉花上糾纏不清。
書中也曾實寫她們容态的相似。
王夫人聽了這話,猛然觸動往事,便問鳳姐道:“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裡罵小丫頭。
我的心裡很看不上那狂樣子……”(第七十四回,八三一頁) 這裡明罵晴雯,暗貶黛玉,近則關系晴雯之死,遠則牽連黛玉之終,真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也。
”這裡斷章取義,取其“直”也。
雖仿佛拟人不切,而寓意甚深。
“直烈”二字足傳晴雯矣。
2、指奸斥佞語挾風霜,其詞曰:“嗚呼!固鬼蜮之為災,豈神靈而亦妒。
鉗奴之口,讨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
”(九○一頁)悍婦或者指王善保家的等人。
“奴”指誰呢?3、作诔之因緣,其詞曰:“始知上帝垂旌,花宮待诏,生侪蘭蕙,死轄芙蓉。
聽小婢之言,似涉無稽;以濁玉之思,則深為有據。
”小丫頭信口胡謅,寶玉何嘗不知,隻是假話真說,話雖假而情理不全假,而寶玉也就當真的聽了[26]。
晴雯之生平頗合于《離騷》的“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诼謂餘以善淫”,诔文之模拟騷體,誠哀切矣。
卻有一點,晴雯以丫鬟的身份而寶玉寫了這樣的“長篇大論”,未免稍過其分。
今日诔晴雯尚且如此,他日诔黛玉又将如何?事在後回,固不可知。
我以為黛玉死後,寶玉未必再有诔文,所謂至親無文,至哀無文者是也。
本回之末于焚帛奠茗以後: 忽聽山石之後有一人笑道:“且請留步。
”二人聽了,不免一驚。
那小鬟回頭一看,卻是個人影從芙蓉花中走出來,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來顯魂了。
”吓得寶玉也忙看時,——且聽下回分解。
(九○三頁) 次回說這人就是林黛玉。
無怪後來評家都說晴雯為黛玉的影子了。
第七十九回寶黛二人相遇,談論這篇文字,黛玉先以“紅绡帳裡”為庸俗,拟改為“茜紗窗下”,這本是改得對的。
寶玉深以“如影紗事”(此文隻見《紅樓夢稿》)為妙,卻認為此乃潇湘之窗,不能借用,唐突閨閣,萬萬不可,說了許多個“不敢當”,于是改“公子”為“小姐”,易“女兒”為“丫鬟”,骈文裡如何能有“小姐”“丫鬟”等字樣呢,這就是瞎改。
改來改去都不妥,自然地迸出了一句: 寶玉道:“我又有了,這一改可妥當了。
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垅中,卿何薄命。
”黛玉聽了,忡然變色,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拟,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笑着點頭稱妙……。
(九○五頁) “公子女兒”本不完全平列,“小姐丫鬟”更是上下的關系了,改為“卿”對我,敵體之辭,那就不切合寶玉晴雯,反而更切合于寶玉黛玉。
故庚辰本脂批曰:“一篇诔文總因此二句而有;又當知雖诔晴雯,而又實诔黛玉也。
”于“忡然變色”句,脂批又曰:“睹此句,便知诔文實不為晴雯而作也。
”照這樣說來,後回黛玉死後,即寶玉無文,固亦在意中也。
《芙蓉诔》既然兩用,芙蓉花又系雙指。
第六十三回黛玉掣簽為芙蓉花,晴雯卻沒有掣,隻把骰子盛在盒内搖了一搖,我曾說過:“且晴雯的簽實在無法抓的。
她要抓,一定是芙蓉。
那麼,叫黛玉抓什麼呢?”又說:“晴雯為芙蓉無疑,而黛玉又是芙蓉。
……晴雯不抽簽者,是無簽可抽也。
”[27]且她倆不僅在芙蓉花上糾纏不清。
書中也曾實寫她們容态的相似。
王夫人聽了這話,猛然觸動往事,便問鳳姐道:“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裡罵小丫頭。
我的心裡很看不上那狂樣子……”(第七十四回,八三一頁) 這裡明罵晴雯,暗貶黛玉,近則關系晴雯之死,遠則牽連黛玉之終,真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