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本的妄改
關燈
小
中
大
佛比人還忙,又要講經說法,又要普渡衆生。
黛玉念的是阿彌陀佛,寶钗笑的是如來佛,且不管佛書上怎麼講,反正兩個名字先不對頭,張冠李戴着。
誰都一目了然的,難道曹雪芹連這個也不曾瞧見麼。
這是出乎想象之外的。
後人便覺得不大好,于是從乾隆甲辰抄本到程本以下如嘉慶道光的本子,都把上文的“阿彌陀佛”簡化為一“佛”字,而下文的如來佛卻沒有動,便成為下列的樣子,程甲本作: 黛玉先念一聲佛,寶钗笑而不言。
惜春道,寶姐姐笑什麼?寶钗道,我笑如來佛比人還忙,又要度化衆生。
(甲辰本及其他各本同) 都歸到如來佛的身上,好像通一點,雖然後來的狄平子先生還不滿意。
其實已經搞錯了,不過他們的錯正在狄說的反面。
為什麼改錯了,我們先得問原本的何以不錯。
第一,黛玉口中的阿彌陀佛,真是阿彌陀佛,不能簡化為“佛”字的。
因正和同回上文寶玉發病時她說的“該阿彌陀佛”相應,甲戌本脂批所謂: 針對得病時那一聲 是也。
若改為“佛”當然也不算錯,但失卻前後照應,非作者之意,而神理已非。
再說“阿彌陀佛”跟“如來佛”的矛盾也極其表面的。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諸佛誰不普渡衆生?千佛即一佛也,不然,又為什麼都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妄揣曹雪芹的佛學也未必怎樣精深,但這點常識總是有的。
況且一世界一如來。
如來乃諸佛的通稱,不限于釋迦,阿彌陀佛亦稱如來,經典上有明文的。
不過,做小說,談論小說,不必這般學院氣罷了。
從《紅樓夢》來看,林黛玉念阿彌陀佛,寶钗卻笑如來佛,張冠李戴也有一種好處,使說話口氣稍為錯開一點,不太針鋒相對,可能作者有意這樣安排的。
反正,俗情的說法,對諸佛名号本無須十分認真也。
總之,舊本原來不錯,甲辰本以下簡化佛号已非作意,有正本把舊本的“如來佛”改了去尤為大錯。
我雖沒有看過一切的本子,就我所看到的,就常識來推測,決沒有一個本子像有正本那樣。
這是狄平子改的,改了還為我們講娑婆世界、極樂世界的區别。
最後還提出一個物證來,在有正本上第二十五回之末,看得出: 我笑彌陀佛 這彌陀兩字,筆迹跟上下文不同,字形也稍大一些,擠在那兒不很舒服的樣子。
大字本最明顯,小字本也看得出。
這就證明戚蓼生序本亦同各本作如來佛,即有正的手民也還照抄了。
其作“彌陀”者,不僅為狄平子所改,而且寫好清樣之後臨時挖改的。
我對這有正本很覺頭痛,不知它究竟改去戚本多少。
這一例因非常突出,所以不憚煩的說明,别的地方咱們不見得有這樣的好運氣。
黛玉念的是阿彌陀佛,寶钗笑的是如來佛,且不管佛書上怎麼講,反正兩個名字先不對頭,張冠李戴着。
誰都一目了然的,難道曹雪芹連這個也不曾瞧見麼。
這是出乎想象之外的。
後人便覺得不大好,于是從乾隆甲辰抄本到程本以下如嘉慶道光的本子,都把上文的“阿彌陀佛”簡化為一“佛”字,而下文的如來佛卻沒有動,便成為下列的樣子,程甲本作: 黛玉先念一聲佛,寶钗笑而不言。
惜春道,寶姐姐笑什麼?寶钗道,我笑如來佛比人還忙,又要度化衆生。
(甲辰本及其他各本同) 都歸到如來佛的身上,好像通一點,雖然後來的狄平子先生還不滿意。
其實已經搞錯了,不過他們的錯正在狄說的反面。
為什麼改錯了,我們先得問原本的何以不錯。
第一,黛玉口中的阿彌陀佛,真是阿彌陀佛,不能簡化為“佛”字的。
因正和同回上文寶玉發病時她說的“該阿彌陀佛”相應,甲戌本脂批所謂: 針對得病時那一聲 是也。
若改為“佛”當然也不算錯,但失卻前後照應,非作者之意,而神理已非。
再說“阿彌陀佛”跟“如來佛”的矛盾也極其表面的。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諸佛誰不普渡衆生?千佛即一佛也,不然,又為什麼都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妄揣曹雪芹的佛學也未必怎樣精深,但這點常識總是有的。
況且一世界一如來。
如來乃諸佛的通稱,不限于釋迦,阿彌陀佛亦稱如來,經典上有明文的。
不過,做小說,談論小說,不必這般學院氣罷了。
從《紅樓夢》來看,林黛玉念阿彌陀佛,寶钗卻笑如來佛,張冠李戴也有一種好處,使說話口氣稍為錯開一點,不太針鋒相對,可能作者有意這樣安排的。
反正,俗情的說法,對諸佛名号本無須十分認真也。
總之,舊本原來不錯,甲辰本以下簡化佛号已非作意,有正本把舊本的“如來佛”改了去尤為大錯。
我雖沒有看過一切的本子,就我所看到的,就常識來推測,決沒有一個本子像有正本那樣。
這是狄平子改的,改了還為我們講娑婆世界、極樂世界的區别。
最後還提出一個物證來,在有正本上第二十五回之末,看得出: 我笑彌陀佛 這彌陀兩字,筆迹跟上下文不同,字形也稍大一些,擠在那兒不很舒服的樣子。
大字本最明顯,小字本也看得出。
這就證明戚蓼生序本亦同各本作如來佛,即有正的手民也還照抄了。
其作“彌陀”者,不僅為狄平子所改,而且寫好清樣之後臨時挖改的。
我對這有正本很覺頭痛,不知它究竟改去戚本多少。
這一例因非常突出,所以不憚煩的說明,别的地方咱們不見得有這樣的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