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吳藏殘本(2)

關燈
這殘本回目的異文已如上引,它的分回跟上兩類都不同。

    第十七回特别的長,直叙到元春回家,石頭大發感慨為止,故目錄下句有“賜歸甯”之文。

    第十八回從元春進園開始,遂有“隔珠簾父女勉忠勤”之說。

    總括地說,這三種本子的目錄都相當地配合了本文,很難說哪一個最好。

    不過殘本分回自成一格,可見這本确在程高排印以前,與戚本相先後,其時《石頭記》尚在傳抄中,未有固定的面貌,可以自由改動的。

    ——雖然有些地方是妄改,詳見下文。

     談到本文的異同,自非短文所能列舉,王佩璋同學已将全書校錄了,這兒拟就第一回和第五回又第十三十六回談一談。

     第一回記甄士隐看見太虛幻境的牌坊,上有七言對聯,看《紅樓夢》的大概都記得,即“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卻不道這本偏是五言: 色色空空地,真真假假天。

     有人說大約從城隍廟裡的“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偷來的,殆非《石頭》原作。

    這且不去說他。

    尤特别的到第五回上賈寶玉遊太虛幻境,看見對聯,又改回七言的原詞,難道幻境換了楹帖嗎,當然不是的。

     這事證明這殘本并非一個整的抄本,乃是雜湊而成。

    舒序已明說,而且第五回抄寫的筆迹,亦跟第一回至第四回的迥别,尤為明證。

     第十三回記秦可卿的死,本有個老問題,即“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脂本、程甲本都作“疑心”,而程乙本以來改作“傷心”,這問題算已解決了。

    這本不但作“疑心”,在下面還多出一句話來: 彼時合家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說他不該死。

     這不見得是作者的手筆。

    但強調這“疑心”兩字,說秦可卿決不是病死的,卻不失作意。

    這又證明妄改作“傷心”,時間比較晚,大約從程乙本開始(一七九二)。

    有正本作“傷心”,疑亦非戚本之舊,可能近人根據刻本改的。

    後來的嘉慶道光本并作“傷心”。

    但這傷心兩字并沒有能夠統一起來,到光緒間石印《金玉緣》本又作“疑心”,且附一條很好的夾注(見《紅樓夢研究》一七七頁)。

    從這裡看出,晚近的本子反而回頭有些地方跟原本接近,可見《紅樓夢》的版本流傳,無論在前半部或後半部,其情形都是非常複雜的。

     此外這第十三回還有一個特點,古怪且近乎荒謬的異文特别的多。

    這個本子原近戚本,但在這回差得很多,姑錄數段以供談助,不再多費筆墨了。

     如太監戴權來祭秦氏,賈珍趁勢花一千二百兩銀子給賈蓉捐了一個五品龍禁尉,戴權走時,賈珍送他。

     戴權在轎内躬身笑道:“你我通家之好,這也是令郎他有福氣造化,偏偏遇的這們巧。

    ” 在轎内躬身,說賈家與太監通家之好;賈蓉才死了媳婦而反說他有造化,這都是奇怪的。

     又如賈珍求鳳姐協理甯府這一大段,文字很特别,又添了許多,而且不見好。

     賈珍笑道:“嬸嬸意思侄兒猜着了,是怕大妹子勞苦了。

    若說料理不來,我保管必料理的來。

    他料理的便是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