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吳藏殘本(1)
關燈
小
中
大
近承吳曉鈴先生借閱所藏鈔本《紅樓夢》四十回,原系八十回本,今缺四十一回以下。
有乾隆五十四年序,出程高排本三年以前,誠罕見之秘笈也。
是否乾隆時原抄固亦難定,但看本文的情形,以原抄論殆無不可。
抄者非一手,乃由各本湊合而成者。
這兒先談它的序文。
作序者乃杭州人舒元炜字董園。
他和他弟弟舒元炳同來北京趕考。
藏校這抄本的卻另是一人,舒應他的請而寫這篇序,故自稱為“客”,稱那人為筠圃主人(筠字殘半,以意揣補)。
序文是骈偶的濫調,而且很長,不能全錄,摘出有關系的幾條。
其弟有《沁園春》一詞題《紅樓夢》亦敷衍故事而已,無甚精采。
(一)他告訴我們,當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還隻有八十回的《紅樓夢》。
惜乎《紅樓夢》之觀止于八十回也,全冊未窺,怅神龍之無尾,阙疑不少,隐斑豹之全身。
(舒序) 重展卷,恨未窺全豹,結想徒然。
(舒《沁園春》) (二)筠圃所藏亦隻有八十回,而且這八十回是拼湊起來的。
于是搖毫擲簡,口誦手批,就現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鄰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鈔胥。
……返故物于君家,璧已完乎趙舍(若先與當廉使并錄者,此八十卷也)。
(三)但《紅樓夢》原本是一百二十回,在這序裡有兩條。
如說: 漫雲用十而得五,業已有二于三分。
即八十回得了百二十回的三分之二。
下接說: 從此合豐城之劍,完美無難;豈其探赤水之珠,虛無莫叩。
即拟用四十回将八十回配全,而且很有希望的。
至于全書應該是一百二十回,序上有明文: 核全函于斯部,數尚缺夫秦關。
“秦關百二”原典出于《史記?高祖本紀》[13],“百二”本是一百和二的意思,但“秦關百二”已是成語,流俗沿用自不必拘。
此百二即一百二十之簡稱。
詳述這第三段,因這話是很重要的,乾隆末年相傳《紅樓夢》原本一百二十回,這跟我以前所想到所說過的稍有不同。
從他的說法有顯明的兩點: (一)跟我們所說的不甚相合。
我根據脂硯齋評,認原本八十回後還有三十回,合成一百十回(詳見《紅樓夢研究》),但他卻說有一百二十回。
(二)跟程偉元的話有些相合。
程甲本程偉元序: 然原目一百二十卷,今所傳隻八十卷,殊非全本。
即間稱有全部者,及檢閱,仍隻八十卷,讀者頗以為憾。
不佞以是書既有百廿卷之目,豈無全璧。
我從前以為這是程、高二人的謊話,現在看來并非這樣。
乾隆末年雖有《紅樓夢》百二十回的傳說,我們以前的說法不必因之推翻,卻需要一些修正和說明。
可以
有乾隆五十四年序,出程高排本三年以前,誠罕見之秘笈也。
是否乾隆時原抄固亦難定,但看本文的情形,以原抄論殆無不可。
抄者非一手,乃由各本湊合而成者。
這兒先談它的序文。
作序者乃杭州人舒元炜字董園。
他和他弟弟舒元炳同來北京趕考。
藏校這抄本的卻另是一人,舒應他的請而寫這篇序,故自稱為“客”,稱那人為筠圃主人(筠字殘半,以意揣補)。
序文是骈偶的濫調,而且很長,不能全錄,摘出有關系的幾條。
其弟有《沁園春》一詞題《紅樓夢》亦敷衍故事而已,無甚精采。
(一)他告訴我們,當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還隻有八十回的《紅樓夢》。
惜乎《紅樓夢》之觀止于八十回也,全冊未窺,怅神龍之無尾,阙疑不少,隐斑豹之全身。
(舒序) 重展卷,恨未窺全豹,結想徒然。
(舒《沁園春》) (二)筠圃所藏亦隻有八十回,而且這八十回是拼湊起來的。
于是搖毫擲簡,口誦手批,就現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鄰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鈔胥。
……返故物于君家,璧已完乎趙舍(若先與當廉使并錄者,此八十卷也)。
(三)但《紅樓夢》原本是一百二十回,在這序裡有兩條。
如說: 漫雲用十而得五,業已有二于三分。
即八十回得了百二十回的三分之二。
下接說: 從此合豐城之劍,完美無難;豈其探赤水之珠,虛無莫叩。
即拟用四十回将八十回配全,而且很有希望的。
至于全書應該是一百二十回,序上有明文: 核全函于斯部,數尚缺夫秦關。
“秦關百二”原典出于《史記?高祖本紀》[13],“百二”本是一百和二的意思,但“秦關百二”已是成語,流俗沿用自不必拘。
此百二即一百二十之簡稱。
詳述這第三段,因這話是很重要的,乾隆末年相傳《紅樓夢》原本一百二十回,這跟我以前所想到所說過的稍有不同。
從他的說法有顯明的兩點: (一)跟我們所說的不甚相合。
我根據脂硯齋評,認原本八十回後還有三十回,合成一百十回(詳見《紅樓夢研究》),但他卻說有一百二十回。
(二)跟程偉元的話有些相合。
程甲本程偉元序: 然原目一百二十卷,今所傳隻八十卷,殊非全本。
即間稱有全部者,及檢閱,仍隻八十卷,讀者頗以為憾。
不佞以是書既有百廿卷之目,豈無全璧。
我從前以為這是程、高二人的謊話,現在看來并非這樣。
乾隆末年雖有《紅樓夢》百二十回的傳說,我們以前的說法不必因之推翻,卻需要一些修正和說明。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