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妓院風光:韋小寶婚姻面面觀
關燈
小
中
大
得到方怡完全是趁火打劫。
強搶民女性質的。
當時方怡的心上人身陷皇宮之中,求韋小寶去救,并表示“什麼條件都答應”,韋小寶趁機要挾方怡“除非你做我的大老婆”。
方怡不得不答應。
對劉一舟的愛,導緻她不得不答應嫁給韋小寶。
方怡的苦命可想而知。
所以,方怡投入神龍教要比沐劍屏主動得多,方怡以後害過韋小寶多次,也正是要對韋小寶進行報複。
至少,她對于韋小寶毫無感情。
E.建甯公主。
韋小寶并不愛建甯公主。
建甯公主也未必真的愛他。
他們倆是在送親的路上——韋小寶奉旨護送建甯公主去雲南平西王府與吳應熊成親——發生性關系的,是建甯公主誘騙了韋小寶(韋小寶沒這個膽子)。
然後幾經變故(包括吳三桂叛亂),而建甯公主又懷上了韋小寶的孩子,這才不得已下嫁韋小寶,而韋小寶對這位脾氣嬌縱,有施虐與受虐之癖的公主,又怕又恨,愛心是半分也沒有。
F.蘇荃 韋小寶第一次見到這位洪夫人時,固然對她的美貌饞涎欲滴,但說到愛那還差得遠。
因為韋小寶的性命難保,對洪教主怕得要死,對這位夫人也是心顫甚于心愛的。
蘇荃恐怕也完全沒有想到會嫁給韋小寶。
因為韋小寶在她的眼中隻不過是一位會拍馬屁的小男孩,如此而已。
他們倆的結合,完全是偶然——是那一次在麗春院中韋小寶無意之中同蘇荃發生了性關系,并使她懷孕了!——其時洪安通大勢已去,蘇荃便反戈一擊。
蘇荃嫁給洪安通本來就不是自願的。
而她嫁給韋小寶雖屬“自願”,但顯然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性。
一方面她已懷孕,不得不嫁雞随雞,另一方面她與韋小寶的性關系(盡管是無意中進行的)也使她覺得韋小寶遠勝于洪安通老頭子。
再則韋小寶年輕有為,在康熙面前大紅大紫,顯然前程無量。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是以使蘇荃主動請求下嫁。
而韋小寶則完全處于被動地位。
——當然,送上門的生意不能不做,送入懷中的美人兒不能不要。
更何況他想不要也不成(他怕她),而蘇荃又能遏制建甯公主(他也怕這位公主)。
所以便“笑納”了。
G.阿珂。
如前所述,韋小寶一心想得到阿珂,但始終像癞蛤蟆想吃天鵝肉,又剃頭挑子一頭熱。
不管韋小寶如何死纏死攪,阿珂對他非但沒有絲毫的愛心,反而越來越厭惡。
韋小寶也曾設計要挾,并強迫阿珂與他拜堂成親,但這全無用處,因為她全都不買帳。
眼見阿珂非鄭克塽不嫁,韋小寶挖空心思,請人暗中将鄭公子打得遍體傷痕,又被侮辱得一塌糊塗,但這些都不能改變阿珂的心願與情愛。
韋小寶幾次險些死在阿珂手中。
韋小寶之所以能得到阿珂,主要的原因還是在麗春院中“胡天胡帝”— —那幾乎完全是強奸——使阿珂懷孕。
僅僅是拜堂成親,甚至僅僅是身懷有孕,阿珂都不一定會嫁給韋小寶。
一來因為拜堂和性關系,都是韋小寶一手造成的,并沒有阿珂的半分情願,如此,阿珂對他隻能更加痛恨,而決不會同他結合,更談不上愛。
阿珂之所以最後成了韋小寶的夫人,那是由于韋小寶逼迫鄭克塽作了一筆交易:鄭克塽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将阿珂“抵押”給了韋小寶! .. 韋小寶雖然娶了七位夫人,但并沒有獲得——當然他也沒有付出——多少愛。
韋小寶并不在乎什麼愛不愛的。
他隻在乎是否做了她們的“老公”。
韋小寶追求的并不是愛,而是對女性(肉體及身份)的占有。
5.如此姻緣,如此美滿 不難看出,韋小寶的婚姻中或許什麼都有,卻唯獨缺乏愛情。
但要對他的婚姻作出恰當的評價,卻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作者并沒有将韋小寶的婚姻寫成一幕幕悲劇,相反,其結局卻似是皆大歡喜,人皆稱美。
難怪韋小寶要自稱是“水簾洞的美猴王”,而他媽媽又說他“挑女人的眼力不錯”。
這裡雖有些譏諷的味道,但單看表面卻仍然是其樂融融的。
書中寫道: 韋小寶道:“拜天地的事,慢慢再說。
咱們明兒先得葬了師父。
” 衆女一聽,登時肅然,沒想到此人竟然尊師重道,說出這樣一句禮義兼具的話來。
那知他下面的話卻又露出了本性:“你們七人,個個是我的親親好老婆,大家不分先後大小。
以後每天晚上,你們都擲骰子賭輸赢,哪一個赢了,哪一個就陪我。
”說着從懷裡取出兩顆骰,吹一口氣,骨碌碌的擲在桌上。
公主呸了聲,道:“你好香麼?哪一個輸了才陪你。
”韋小寶笑道:“對,對!好比猜拳行令,輸子的罰酒一杯。
哪一個先擲?” 這一晚荒島陋屋,春意融融,擲骰子誰赢誰輸,也不必細表。
自今而後,韋家衆女擲骰子便成慣例。
韋小寶本來和人擲骰子,賭的是金銀财寶,患得患失之際,樂趣盎然,但他做法自斃,此後自身成為衆女的賭注,被迫置身局外,雖有溫柔之福,卻無賭博之樂了。
可見花無常開,月有盈缺,世事原不能盡如人意。
(第45回)韋小寶的婚姻,果真隻有“無賭博之樂”這一點缺陷嗎? 小說中并沒有寫,方怡、阿珂這些少女被韋小寶或誘騙、或要挾,或強奸..之後,不得不嫁給她們所不愛的人,其心理與情感的具體狀态,似乎她們都從此“認了命”。
也并沒有寫——像慣常情形那樣——一夫多妻的生活中,衆妻妾之間的勾心鬥角、争風吃醋、互不相容的情形。
從而,似乎真的是皆大歡喜了。
似乎真的是讓人人稱羨的了。
奇妙的并不是韋小寶的婚姻中沒有或缺乏愛情——這種狀況自古至今存在着——而在于每個人都皆大歡喜。
韋小寶的婚姻,至少給我們以下幾方面的深刻啟示。
其一,韋小寶的婚姻分明是沒有或缺少愛情的婚姻,但大家不但都安之若素,并且還會自鳴得意。
而讀者則亦多少有些羨慕他的“豔福”。
——這也許是中國婚姻文化的全部真實的奧秘。
也正是中國人的婚姻文化心理的全部真相的暴光。
——好色、沖動、占有的欲望以及被轉讓、被蒙騙、被要挾、被強奸..種種情形,在今天不都還存在于某些現實婚姻之中嗎? 其二,韋小寶的婚姻,分明是些女性的命運悲劇的展覽,她們或被強奸、或被誘騙、或身不由己,或情不自禁,無非是因為有了“肌膚之親”、“婚姻之約”、“身懷有孕”或“事到如今”..等等,唯獨不是因為相愛而與男人結合。
可是,她們竟不再反抗,似乎認定了自己的命運,并試圖從中作樂。
——這一矛盾現象、這種麻木、無可奈何、安之若素的情形,恰恰是更深刻地揭示了女性的悲劇。
不僅是文化與社會倫理的“命運”的悲劇,而且也是文化心理以及人性的悲劇。
——這種悲劇遠比相互之間的争風吃醋深刻得多。
因為她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種悲劇性的存在,或者,她們業已麻木。
無論如何,這都是令人怵目驚心的。
她們越是不知不覺地認了命,越是不知不覺地尋歡作樂,其悲劇的意義也就更深、更令人憂憤。
最後,作者寫其“美滿姻緣”,寫韋小寶的“春風得意”,其實正是對“妓院文化”的一種深刻反諷。
——韋小寶的美滿姻緣,實質上隻不過是妓院文化層次的姻緣,也隻不過是在這一層次上的“美滿”。
然而,這是現實。
現實中的婚姻——如韋小寶的——常常是這樣。
現實中的韋小寶及他的夫人們,或者壓根兒就不知道“情為何物”,或者從未夢想過“因為愛而結合”并不覺得“沒有愛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在現實中,人人都是這麼過的。
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
那麼,我們也可以這麼過。
在現實中,韋小寶及其夫人們并未感到痛苦與不适,别人也沒感到什麼“不對頭”的地方,那還有什麼話說? 真是沒什麼可說的了。
在現實中,“愛情”隻不過是心理的一種幻影,是一種可有可無且無法捉摸的幽靈;不過是小說家的虛構,是一種想入非非的神話。
生活就是生活。
生活常常是這樣。
女人、青春、愛情、美麗、溫柔、人性,全都被韋小寶志得意滿地占有了。
在他的大笑聲,這些東西被公然的奸污、出賣、嘲弄。
但恰恰因此而變成了“他的”。
韋小寶的故事是一個寓言。
你将它看成是一個喜劇,或看成是一個悲劇,或看成一種正劇(現實,無喜無悲),都是可以的。
都是這個寓言的一個“解”。
而寓言的全部的解,則是所有這一切之和。
強搶民女性質的。
當時方怡的心上人身陷皇宮之中,求韋小寶去救,并表示“什麼條件都答應”,韋小寶趁機要挾方怡“除非你做我的大老婆”。
方怡不得不答應。
對劉一舟的愛,導緻她不得不答應嫁給韋小寶。
方怡的苦命可想而知。
所以,方怡投入神龍教要比沐劍屏主動得多,方怡以後害過韋小寶多次,也正是要對韋小寶進行報複。
至少,她對于韋小寶毫無感情。
E.建甯公主。
韋小寶并不愛建甯公主。
建甯公主也未必真的愛他。
他們倆是在送親的路上——韋小寶奉旨護送建甯公主去雲南平西王府與吳應熊成親——發生性關系的,是建甯公主誘騙了韋小寶(韋小寶沒這個膽子)。
然後幾經變故(包括吳三桂叛亂),而建甯公主又懷上了韋小寶的孩子,這才不得已下嫁韋小寶,而韋小寶對這位脾氣嬌縱,有施虐與受虐之癖的公主,又怕又恨,愛心是半分也沒有。
F.蘇荃 韋小寶第一次見到這位洪夫人時,固然對她的美貌饞涎欲滴,但說到愛那還差得遠。
因為韋小寶的性命難保,對洪教主怕得要死,對這位夫人也是心顫甚于心愛的。
蘇荃恐怕也完全沒有想到會嫁給韋小寶。
因為韋小寶在她的眼中隻不過是一位會拍馬屁的小男孩,如此而已。
他們倆的結合,完全是偶然——是那一次在麗春院中韋小寶無意之中同蘇荃發生了性關系,并使她懷孕了!——其時洪安通大勢已去,蘇荃便反戈一擊。
蘇荃嫁給洪安通本來就不是自願的。
而她嫁給韋小寶雖屬“自願”,但顯然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性。
一方面她已懷孕,不得不嫁雞随雞,另一方面她與韋小寶的性關系(盡管是無意中進行的)也使她覺得韋小寶遠勝于洪安通老頭子。
再則韋小寶年輕有為,在康熙面前大紅大紫,顯然前程無量。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是以使蘇荃主動請求下嫁。
而韋小寶則完全處于被動地位。
——當然,送上門的生意不能不做,送入懷中的美人兒不能不要。
更何況他想不要也不成(他怕她),而蘇荃又能遏制建甯公主(他也怕這位公主)。
所以便“笑納”了。
G.阿珂。
如前所述,韋小寶一心想得到阿珂,但始終像癞蛤蟆想吃天鵝肉,又剃頭挑子一頭熱。
不管韋小寶如何死纏死攪,阿珂對他非但沒有絲毫的愛心,反而越來越厭惡。
韋小寶也曾設計要挾,并強迫阿珂與他拜堂成親,但這全無用處,因為她全都不買帳。
眼見阿珂非鄭克塽不嫁,韋小寶挖空心思,請人暗中将鄭公子打得遍體傷痕,又被侮辱得一塌糊塗,但這些都不能改變阿珂的心願與情愛。
韋小寶幾次險些死在阿珂手中。
韋小寶之所以能得到阿珂,主要的原因還是在麗春院中“胡天胡帝”— —那幾乎完全是強奸——使阿珂懷孕。
僅僅是拜堂成親,甚至僅僅是身懷有孕,阿珂都不一定會嫁給韋小寶。
一來因為拜堂和性關系,都是韋小寶一手造成的,并沒有阿珂的半分情願,如此,阿珂對他隻能更加痛恨,而決不會同他結合,更談不上愛。
阿珂之所以最後成了韋小寶的夫人,那是由于韋小寶逼迫鄭克塽作了一筆交易:鄭克塽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将阿珂“抵押”給了韋小寶! .. 韋小寶雖然娶了七位夫人,但并沒有獲得——當然他也沒有付出——多少愛。
韋小寶并不在乎什麼愛不愛的。
他隻在乎是否做了她們的“老公”。
韋小寶追求的并不是愛,而是對女性(肉體及身份)的占有。
5.如此姻緣,如此美滿 不難看出,韋小寶的婚姻中或許什麼都有,卻唯獨缺乏愛情。
但要對他的婚姻作出恰當的評價,卻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作者并沒有将韋小寶的婚姻寫成一幕幕悲劇,相反,其結局卻似是皆大歡喜,人皆稱美。
難怪韋小寶要自稱是“水簾洞的美猴王”,而他媽媽又說他“挑女人的眼力不錯”。
這裡雖有些譏諷的味道,但單看表面卻仍然是其樂融融的。
書中寫道: 韋小寶道:“拜天地的事,慢慢再說。
咱們明兒先得葬了師父。
” 衆女一聽,登時肅然,沒想到此人竟然尊師重道,說出這樣一句禮義兼具的話來。
那知他下面的話卻又露出了本性:“你們七人,個個是我的親親好老婆,大家不分先後大小。
以後每天晚上,你們都擲骰子賭輸赢,哪一個赢了,哪一個就陪我。
”說着從懷裡取出兩顆骰,吹一口氣,骨碌碌的擲在桌上。
公主呸了聲,道:“你好香麼?哪一個輸了才陪你。
”韋小寶笑道:“對,對!好比猜拳行令,輸子的罰酒一杯。
哪一個先擲?” 這一晚荒島陋屋,春意融融,擲骰子誰赢誰輸,也不必細表。
自今而後,韋家衆女擲骰子便成慣例。
韋小寶本來和人擲骰子,賭的是金銀财寶,患得患失之際,樂趣盎然,但他做法自斃,此後自身成為衆女的賭注,被迫置身局外,雖有溫柔之福,卻無賭博之樂了。
可見花無常開,月有盈缺,世事原不能盡如人意。
(第45回)韋小寶的婚姻,果真隻有“無賭博之樂”這一點缺陷嗎? 小說中并沒有寫,方怡、阿珂這些少女被韋小寶或誘騙、或要挾,或強奸..之後,不得不嫁給她們所不愛的人,其心理與情感的具體狀态,似乎她們都從此“認了命”。
也并沒有寫——像慣常情形那樣——一夫多妻的生活中,衆妻妾之間的勾心鬥角、争風吃醋、互不相容的情形。
從而,似乎真的是皆大歡喜了。
似乎真的是讓人人稱羨的了。
奇妙的并不是韋小寶的婚姻中沒有或缺乏愛情——這種狀況自古至今存在着——而在于每個人都皆大歡喜。
韋小寶的婚姻,至少給我們以下幾方面的深刻啟示。
其一,韋小寶的婚姻分明是沒有或缺少愛情的婚姻,但大家不但都安之若素,并且還會自鳴得意。
而讀者則亦多少有些羨慕他的“豔福”。
——這也許是中國婚姻文化的全部真實的奧秘。
也正是中國人的婚姻文化心理的全部真相的暴光。
——好色、沖動、占有的欲望以及被轉讓、被蒙騙、被要挾、被強奸..種種情形,在今天不都還存在于某些現實婚姻之中嗎? 其二,韋小寶的婚姻,分明是些女性的命運悲劇的展覽,她們或被強奸、或被誘騙、或身不由己,或情不自禁,無非是因為有了“肌膚之親”、“婚姻之約”、“身懷有孕”或“事到如今”..等等,唯獨不是因為相愛而與男人結合。
可是,她們竟不再反抗,似乎認定了自己的命運,并試圖從中作樂。
——這一矛盾現象、這種麻木、無可奈何、安之若素的情形,恰恰是更深刻地揭示了女性的悲劇。
不僅是文化與社會倫理的“命運”的悲劇,而且也是文化心理以及人性的悲劇。
——這種悲劇遠比相互之間的争風吃醋深刻得多。
因為她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種悲劇性的存在,或者,她們業已麻木。
無論如何,這都是令人怵目驚心的。
她們越是不知不覺地認了命,越是不知不覺地尋歡作樂,其悲劇的意義也就更深、更令人憂憤。
最後,作者寫其“美滿姻緣”,寫韋小寶的“春風得意”,其實正是對“妓院文化”的一種深刻反諷。
——韋小寶的美滿姻緣,實質上隻不過是妓院文化層次的姻緣,也隻不過是在這一層次上的“美滿”。
然而,這是現實。
現實中的婚姻——如韋小寶的——常常是這樣。
現實中的韋小寶及他的夫人們,或者壓根兒就不知道“情為何物”,或者從未夢想過“因為愛而結合”并不覺得“沒有愛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在現實中,人人都是這麼過的。
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
那麼,我們也可以這麼過。
在現實中,韋小寶及其夫人們并未感到痛苦與不适,别人也沒感到什麼“不對頭”的地方,那還有什麼話說? 真是沒什麼可說的了。
在現實中,“愛情”隻不過是心理的一種幻影,是一種可有可無且無法捉摸的幽靈;不過是小說家的虛構,是一種想入非非的神話。
生活就是生活。
生活常常是這樣。
女人、青春、愛情、美麗、溫柔、人性,全都被韋小寶志得意滿地占有了。
在他的大笑聲,這些東西被公然的奸污、出賣、嘲弄。
但恰恰因此而變成了“他的”。
韋小寶的故事是一個寓言。
你将它看成是一個喜劇,或看成是一個悲劇,或看成一種正劇(現實,無喜無悲),都是可以的。
都是這個寓言的一個“解”。
而寓言的全部的解,則是所有這一切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