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看金庸作品
關燈
小
中
大
金庸先生的小說一向以豐厚的曆史文化底蘊而著稱。
現将美國暢銷小說評論家阿爾?蒂爾對英文版《金庸選集》的評論節選轉譯如下。
譯者水平有限,譯得生硬,倒也原汁原味。
節選 金庸先生是一位學者,确切地說,應稱為查教授,但在中國等地一直以其十幾部暢銷小說聞名。
他的小說,專門反映中國舉世聞名的格鬥術的曆史。
同西方一樣,中國的格鬥家使用各種各樣的兵器,雖然與西方人所使用的兵器不盡相同。
然而,從查教授的小說中可以看出一個重要的不同:當不使用兵器的時候,中國的格鬥家主要是用手掌,而不是用拳頭。
不要以為這隻是細節上的不同,事實上這是一個深刻的差别,理解這一點,是我們欣賞這些暢銷小說的前提。
按照現代西方人的理解,越是堅硬和尖銳的東西,越能給人以傷害,因此在格鬥當中,拳頭比手掌更為優越。
采用兵器,也是質地越堅硬、表面越尖銳越好。
而查教授所描寫的格鬥家,不僅在徒手時多采用手掌,并且似乎越是高級的格鬥家,越不重視所使用的兵器是否鋒利結實,甚至幹脆放棄使用兵器。
以前從沒讀過這一類小說的西方讀者對此難以理解。
事實上,中國的格鬥家并不看重通過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物理損傷來傷害對手。
這涉及到一個中國獨有的貫穿于此類小說中的概念:内力。
僅從字面上翻譯這個詞,對于西方讀者的理解并沒有多大幫助。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是西方人覺得容易理解的類比,具有同樣的神奇效果,并且具有類似的悠久曆史,那就是魔法。
但他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内力有如下一些特征: 1.内力的練習通常對練習者的生理狀況有一定的要求。
這并不是說體弱的人不能夠練習,而是一般而言,他們不容易取得比較大的成功。
這比較容易理解,因為這畢竟是格鬥。
但另一方面,較高的智商對于練習内力往往是有幫助的,卻并非總是如此。
有時智商較低反而更好,比如《射雕英雄傳》和《俠客行》中的男主角。
對生理狀況的要求有時很極端,例如需要進行閹割手術,或者大腦兩半球聯系障礙(雙手互搏)。
2.通過自修掌握内力的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
通常要有一位老師傳授,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通過學習遠古流傳下來的經書的效果要比請教當代的老師更好。
遺憾的事,這樣的經書很難得到,而且通常不會流傳很久。
一本在一個時代非常著名的經書,到了另外一個時代便無人提起,顯然是失傳了。
然而也有例外,例如出現于宋代的“獨孤九劍”到了明代被人重新提起,然而似乎與宋代的大不相同,疑是托名僞作。
3.要使内力達到較高的水平,還必須有一些特殊的輔助手段。
通常是通過服用特殊的食物(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或者是采用一些輔助器械(比如功能類似電冰箱的床,但絕不耗電)。
采用這些手段一般認為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但從實際效果看,極少有失敗的例子。
4.内力像物質或熱量那樣可以傳遞,有時甚至可以進行非接觸性的傳遞。
這種傳遞大緻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攻擊性的,即通過釋放内力傷害對手。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格鬥家們喜歡用手掌而不是拳頭:因為似乎手掌比拳頭更能有效率地釋放内力。
第二種是贈與性的,通常用于傳授、合作性的攻擊行為、或者是治療。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在這些小說中看到的一個奇怪現象,殺人與救人都是用手掌。
第三類是偷竊或奪取性的,将别人的内力據為己有。
鑒于内力對格鬥家們的重要性,這樣的做法比吸血鬼更為嚴重,因此經常是反面人物的行為,如果正面
現将美國暢銷小說評論家阿爾?蒂爾對英文版《金庸選集》的評論節選轉譯如下。
譯者水平有限,譯得生硬,倒也原汁原味。
節選 金庸先生是一位學者,确切地說,應稱為查教授,但在中國等地一直以其十幾部暢銷小說聞名。
他的小說,專門反映中國舉世聞名的格鬥術的曆史。
同西方一樣,中國的格鬥家使用各種各樣的兵器,雖然與西方人所使用的兵器不盡相同。
然而,從查教授的小說中可以看出一個重要的不同:當不使用兵器的時候,中國的格鬥家主要是用手掌,而不是用拳頭。
不要以為這隻是細節上的不同,事實上這是一個深刻的差别,理解這一點,是我們欣賞這些暢銷小說的前提。
按照現代西方人的理解,越是堅硬和尖銳的東西,越能給人以傷害,因此在格鬥當中,拳頭比手掌更為優越。
采用兵器,也是質地越堅硬、表面越尖銳越好。
而查教授所描寫的格鬥家,不僅在徒手時多采用手掌,并且似乎越是高級的格鬥家,越不重視所使用的兵器是否鋒利結實,甚至幹脆放棄使用兵器。
以前從沒讀過這一類小說的西方讀者對此難以理解。
事實上,中國的格鬥家并不看重通過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物理損傷來傷害對手。
這涉及到一個中國獨有的貫穿于此類小說中的概念:内力。
僅從字面上翻譯這個詞,對于西方讀者的理解并沒有多大幫助。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是西方人覺得容易理解的類比,具有同樣的神奇效果,并且具有類似的悠久曆史,那就是魔法。
但他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内力有如下一些特征: 1.内力的練習通常對練習者的生理狀況有一定的要求。
這并不是說體弱的人不能夠練習,而是一般而言,他們不容易取得比較大的成功。
這比較容易理解,因為這畢竟是格鬥。
但另一方面,較高的智商對于練習内力往往是有幫助的,卻并非總是如此。
有時智商較低反而更好,比如《射雕英雄傳》和《俠客行》中的男主角。
對生理狀況的要求有時很極端,例如需要進行閹割手術,或者大腦兩半球聯系障礙(雙手互搏)。
2.通過自修掌握内力的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
通常要有一位老師傳授,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通過學習遠古流傳下來的經書的效果要比請教當代的老師更好。
遺憾的事,這樣的經書很難得到,而且通常不會流傳很久。
一本在一個時代非常著名的經書,到了另外一個時代便無人提起,顯然是失傳了。
然而也有例外,例如出現于宋代的“獨孤九劍”到了明代被人重新提起,然而似乎與宋代的大不相同,疑是托名僞作。
3.要使内力達到較高的水平,還必須有一些特殊的輔助手段。
通常是通過服用特殊的食物(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或者是采用一些輔助器械(比如功能類似電冰箱的床,但絕不耗電)。
采用這些手段一般認為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但從實際效果看,極少有失敗的例子。
4.内力像物質或熱量那樣可以傳遞,有時甚至可以進行非接觸性的傳遞。
這種傳遞大緻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攻擊性的,即通過釋放内力傷害對手。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格鬥家們喜歡用手掌而不是拳頭:因為似乎手掌比拳頭更能有效率地釋放内力。
第二種是贈與性的,通常用于傳授、合作性的攻擊行為、或者是治療。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在這些小說中看到的一個奇怪現象,殺人與救人都是用手掌。
第三類是偷竊或奪取性的,将别人的内力據為己有。
鑒于内力對格鬥家們的重要性,這樣的做法比吸血鬼更為嚴重,因此經常是反面人物的行為,如果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