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十二钗正冊之一 女冠子:揣想林朝英
關燈
小
中
大
’楊過心中琢磨着‘畫像的時候年輕,後來就不年輕了’這兩句話,大有寂寞凄涼之感,怔怔的望着那幅畫像,不禁要掉下淚來。
” 這是生具熱血的楊過與祖師婆婆林朝英遙隔時空的第一次碰撞,正是以這種方式,林朝英寂寞的靈魂得以借這兩個後輩的心靈被重新尋覓和再次感悟。
王重陽和林朝英的故事是神雕中的暗線和襯托,這樣的手法是金庸所慣用,如同金蛇郎君和溫儀之于碧血劍,張翠山和殷素素之于倚天屠龍。
它們具有的一緻性則是,各書中主人公的命運,似乎都是這些暗線人物的輪回,而全書的線索則是對他們命運的追尋和突破。
神雕是金庸的第一本專注于“言情”的小說,他第一次抛開道德英雄,決心要把射雕中的英雄主義扔到一邊去,痛痛快快地談個戀愛。
射雕的巅峰是華山論劍,也因此有了幾個至今為武林迷們所津津樂道的,裡程碑式的人物--流傳天下的華山論劍勝者,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還有一個更在他們之上的天下第一,全真教祖師、中神通王重陽。
而這一次,為了突破射雕的巅峰,金庸不憚于在五大高手之外,平添上一襲夾雜其間的大紅嫁衣,在終南山的全真教旁,别添上一座活死人墓,隻此兩筆,武林故事便就此添酒回燈重開宴,由一個主題進入了另一個主題。
“丘處機道:‘書寫此詩之人,不但武藝超逸絕倫,而且智計百端,雖非神仙,卻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人傑。
’郭靖大是仰慕,忙道:‘那是誰?道長可否給弟子引見,一瞻豐采。
’……郭靖想到前輩的俠骨風範,不禁悠然神往,問道:‘那一位前輩是誰?不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宗師之一吧?’丘處機道:‘不是。
論到武功,此人隻有在四大宗師之上,隻因她是女流,素不在外抛頭露面,是以外人知道的不多,聲名也是默默無聞。
’” 這一回的回目名為“終南舊侶”,語氣有一點往日歲月裡的凄清,到這裡,故事終于出現了某種預示。
在此之前,金庸照例用大段叙述主人公的成長,在這一回裡終于筆鋒細細一轉,由前奏進入了第一個華章。
借着“華山論劍”的名頭,他輕輕一筆就将林朝英的出場烘托到了極緻,從此段開始,像一縷鏡頭外的話外音,林朝英的身影時時在楊過和小龍女的故事中若隐若現。
雖然這短短數句已将她的一生盡述,然而循着蛛絲馬迹,我們仍可在後文裡裡一窺她的内心世界,并藉着楊過與小龍女的故事,映射出有關她的身世的絕音回響。
“楊過‘嗯’了一聲,瞧着這口花飾豔麗的箱子,但覺喜意之中,總是帶着無限凄涼。
他将箱子放在寒玉床上,揭開箱蓋,果見裡面放着珠鑲鳳罐,金繡霞帔,大紅緞子的衣裙,件件都是最上等的料,雖然相隔數十年,看來仍是燦爛如新……楊過把一件件衣衫從箱中取出,衣衫之下是一隻珠钿鑲嵌的梳妝盒子,一隻翡翠雕的首飾盒子,梳妝盒中的胭脂水粉早幹了,香油還剩着半瓶。
首飾盒一打開,二人眼前都是一亮,但見珠钗、玉镯、寶石耳環,燦爛華美,閃閃生光。
楊龍二人少見珠寶,也不知這些飾物到底如何貴重,但見鑲嵌精雅,式樣文秀,顯是每一件都花過一番極大心血。
翻到箱底,隻見一疊信劄,用一根大紅絲帶縛着,絲帶已然褪色,信封也已轉成深黃。
” ——這真是令人不忍卒讀的段落,伊人早已逝去,嫁衣愈是華美,那些殷切期待中的歲月就愈是凄涼。
這座陰沉沉的活死人墓,是如何承載了一個年輕女子如花歲月裡的鮮活生命,終南舊碑、寒玉床以及玉女心經,這些美麗而古老的物件,都映照出千回百轉的難言心事,然而又有誰能
” 這是生具熱血的楊過與祖師婆婆林朝英遙隔時空的第一次碰撞,正是以這種方式,林朝英寂寞的靈魂得以借這兩個後輩的心靈被重新尋覓和再次感悟。
王重陽和林朝英的故事是神雕中的暗線和襯托,這樣的手法是金庸所慣用,如同金蛇郎君和溫儀之于碧血劍,張翠山和殷素素之于倚天屠龍。
它們具有的一緻性則是,各書中主人公的命運,似乎都是這些暗線人物的輪回,而全書的線索則是對他們命運的追尋和突破。
神雕是金庸的第一本專注于“言情”的小說,他第一次抛開道德英雄,決心要把射雕中的英雄主義扔到一邊去,痛痛快快地談個戀愛。
射雕的巅峰是華山論劍,也因此有了幾個至今為武林迷們所津津樂道的,裡程碑式的人物--流傳天下的華山論劍勝者,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還有一個更在他們之上的天下第一,全真教祖師、中神通王重陽。
而這一次,為了突破射雕的巅峰,金庸不憚于在五大高手之外,平添上一襲夾雜其間的大紅嫁衣,在終南山的全真教旁,别添上一座活死人墓,隻此兩筆,武林故事便就此添酒回燈重開宴,由一個主題進入了另一個主題。
“丘處機道:‘書寫此詩之人,不但武藝超逸絕倫,而且智計百端,雖非神仙,卻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人傑。
’郭靖大是仰慕,忙道:‘那是誰?道長可否給弟子引見,一瞻豐采。
’……郭靖想到前輩的俠骨風範,不禁悠然神往,問道:‘那一位前輩是誰?不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宗師之一吧?’丘處機道:‘不是。
論到武功,此人隻有在四大宗師之上,隻因她是女流,素不在外抛頭露面,是以外人知道的不多,聲名也是默默無聞。
’” 這一回的回目名為“終南舊侶”,語氣有一點往日歲月裡的凄清,到這裡,故事終于出現了某種預示。
在此之前,金庸照例用大段叙述主人公的成長,在這一回裡終于筆鋒細細一轉,由前奏進入了第一個華章。
借着“華山論劍”的名頭,他輕輕一筆就将林朝英的出場烘托到了極緻,從此段開始,像一縷鏡頭外的話外音,林朝英的身影時時在楊過和小龍女的故事中若隐若現。
雖然這短短數句已将她的一生盡述,然而循着蛛絲馬迹,我們仍可在後文裡裡一窺她的内心世界,并藉着楊過與小龍女的故事,映射出有關她的身世的絕音回響。
“楊過‘嗯’了一聲,瞧着這口花飾豔麗的箱子,但覺喜意之中,總是帶着無限凄涼。
他将箱子放在寒玉床上,揭開箱蓋,果見裡面放着珠鑲鳳罐,金繡霞帔,大紅緞子的衣裙,件件都是最上等的料,雖然相隔數十年,看來仍是燦爛如新……楊過把一件件衣衫從箱中取出,衣衫之下是一隻珠钿鑲嵌的梳妝盒子,一隻翡翠雕的首飾盒子,梳妝盒中的胭脂水粉早幹了,香油還剩着半瓶。
首飾盒一打開,二人眼前都是一亮,但見珠钗、玉镯、寶石耳環,燦爛華美,閃閃生光。
楊龍二人少見珠寶,也不知這些飾物到底如何貴重,但見鑲嵌精雅,式樣文秀,顯是每一件都花過一番極大心血。
翻到箱底,隻見一疊信劄,用一根大紅絲帶縛着,絲帶已然褪色,信封也已轉成深黃。
” ——這真是令人不忍卒讀的段落,伊人早已逝去,嫁衣愈是華美,那些殷切期待中的歲月就愈是凄涼。
這座陰沉沉的活死人墓,是如何承載了一個年輕女子如花歲月裡的鮮活生命,終南舊碑、寒玉床以及玉女心經,這些美麗而古老的物件,都映照出千回百轉的難言心事,然而又有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