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從金庸小說談起

關燈
何況舍己之大欲而成全别人?不過李文秀幸好沒嫁給蘇普,那種莽夫如何能理解這種情懷?她也許更适于出家,世間多一觀音吧? 如果說李文秀體現的是寬容,那麼程靈素則是自尊。

     《飛狐外傳》中對程的外貌描寫,大概除了說她的一雙眼睛格外有神外,再無推崇之處。

    無嗔死後,作為天下第一毒物七心海棠的主人,她可以說是真正的毒手藥王,心機深沉細密遠過須眉。

    其實隻要程靈素想得到胡斐,用一點心計就夠了,但她沒有,不屑、一種基于對自己尊重的不屑。

    甚至她從來沒有真正象胡斐要求過什麼。

    胡斐之所以不願意接受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她終日與毒物為伍的恐懼,也許還有程靈素處處可以占他上風的威壓,何況有美貌、武功上弱他半籌的袁紫衣在。

    這些程靈素一定知道,但她沒有解釋雖然在死前她都沒有殺過一人,也許毒手藥王的易容術也足以把自己變成一個絕世美人。

    自尊,保持自己的本來隻要那沒有錯,是真正的自尊,也是很難做到的自尊。

    一定要别人的肯定,就是有所欲為,就是造作,強求來的一切都是夢幻泡影。

     趙敏則是一種執著。

    能夠抛卻種族是徹悟,未置周芷若于死地是善良。

    後一點在萬安寺利用一下鹿杖客的好色就夠了,也許連默許都不用,不加幹涉就行,智計百出的郡主不會想不到。

    毀容隻是一種威吓,可能是報複周在光明頂上刺張的一劍?然而,執著使趙敏還是去向張無忌解釋,盡管不夠直接。

    較之程靈素她少了一點高傲,也因此少了一點悲劇因素。

    不過幸好她遇見的是也無種族偏見,算得上豁達的張無忌,幸好,要是郭靖隻怕也是悲劇人物。

     阿紫的魔性多些,可絕對不象康敏那種我得不到就毀掉的鬼氣。

    也許阿紫太多的是真實與原始,沒有思想上的束縛,所以才如此。

    應該說阿紫的内心是有善根的,能甯可為蕭峰癱瘓、失明、舍命,這樣的人絕對不是本性惡的,至少她從沒有想過殺蕭峰、報複蕭峰或者利用蕭峰。

    阿紫缺的也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點真的很難完全做到。

     對阿紫的評價就是癡狂與真實,也許李文秀要是喬峰阿紫會有個好結果吧? 五 金庸小說中男性最令我喜歡的,借用任我行的說法有三個半:蕭峰、康熙、東邪、另外半個是張無忌。

     蕭峰人格的美,我想足以傾倒每一個喜歡金庸小說的人,在《一切有為法》的前幾篇中本人也有所提及,在這裡就不詳談了。

     說到康熙隻怕眼鏡店的老闆要發一筆小财,因為據我所知還沒有人提到他,雖然連遊坦之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贊揚。

    其實金庸筆下蕭峰的完美是詩歌的浪漫與悲壯,康熙的完美則是散文的現實與平和。

    擒鳌拜是其勇,料敵如神、城府深深是其智,不殺韋小寶是其仁義,關心順治是其孝道,最可貴的是身居高位的那份清醒與寬容。

    人權高位重時能象小說中的康熙那樣知道什麼是奉承(磕頭與萬歲的虛僞),什麼是讒言(湯若望的曆法),沒有清醒的頭腦絕對是不幸可以的。

    一句“若行暴政,活萬歲圖苦萬民”,現實中幾人能如此達觀?黃黎洲的書有理,他就叫好;韋小寶的行為有說法,他就不殺,能夠為所欲為而不為所欲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大豪傑。

    也許金庸心中理想的政治家就是康熙吧。

    可惜曆史上的康熙不完全是。

     《射雕》因為第一效應向為大陸讀者所推崇。

    平心而論,《射雕》在金庸小說中應屬于中等,甚至有點偏下之作,郭靖、黃蓉畢竟還有些臉譜化的戲劇化的形象,遠不及蕭峰、阿紫、程靈素、韋小寶等人那般有血有肉(這點以後在詳細讨論)。

    電視劇《射雕》之所以成功原因就在于此吧,其他如《天》、《笑》等拍成電視總令人生出不如看原著之感。

    倒是“邪中總帶三分正,正中總帶七分邪”(電視劇中獨有台詞)的黃藥師那種傲視天下、我行我素、情深義重、深明大義,令人覺得親切。

    隻是書中煙雨樓對私塾先生頭顱磕頭一節,有些過火,其實長揖到地就夠了,但黃老邪邪氣上來原也做得出。

     張無忌的半個好處在于寬厚又無種族門派偏見,但優柔寡斷易被人欺,隻好算半個。

     不過趙敏和他倒是一對佳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