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識彎弓射大雕--射雕英雄傳賞析
關燈
小
中
大
視,突然都似泥塑木雕一般,華筝滿臉迷惘,一時不明白他的意思。
郭靖道:“妹子,我對不起你!我不能跟你成親。
”華筝急道:“我做錯了什麼事嗎?你怪我沒為你自殺,是不是?”郭靖叫道:“不,不,不是你不好。
我不知道是誰錯了,想來想去,定然是我錯了。
”當下将黃蓉與他之間的根由一事不隐的說了。
待說到黃蓉被歐陽鋒擒去、自己尋她大半年不見諸般經過,華筝聽他說得動情,也不禁掉下淚來。
郭靖道:“妹子,你忘了我罷,我非去找她不可。
”華筝道:“你找到她之後,還來瞧我不瞧?”郭靖道:“若是她平安無恙,我定然北歸。
若是你不嫌棄我,仍然要我,我就跟你成親,決無反悔。
”華筝緩緩的道:“你不用這麼說,你知道我是永遠想嫁給你的。
你去找她罷,找十年,找二十年,隻要我活着,我總是在這草原上等你。
”郭靖心情激動,說道:“是的,找十年,找二十年,我總是要去找她。
找十年,找二十年,我總時時刻刻記得你在這草原上等我。
” 華筝躍起身來,投入他的懷裡,放聲大哭。
郭靖輕輕抱着她,眼圈兒也自紅了。
兩人相偎相倚,更不說話,均知事已如此,若再多言,徒惹傷心。
——選自《射雕英雄傳》第三十六回《大軍西征》誰是英雄? 成吉思汗意興索然,回入金帳。
黃昏時分,他命郭靖單獨陪同,在草原上閑逛。
兩人縱馬而行,馳出十餘裡,猛聽得頭頂雕唳數聲,擡起頭來,隻見那對白雕在半空中盤旋翺翔。
成吉思汗取下鐵胎畫弓,扣上長箭,對着雌雕射去。
郭靖驚叫:“大汗,别射!”成吉思汗雖然衰邁,出手仍是極快,聽到郭靖叫聲,長箭早已射出。
郭靖暗暗叫苦,他素知成吉思汗膂力過人,箭無虛發,這一箭上去,愛雕必緻斃命,豈知那雌雕側過身子,左翼一掃,竟将長箭撲落。
雄雕大怒,一聲長唳,向成吉思汗頭頂撲擊下來。
郭靖喝道:“畜生,作死麼?”揚鞭向雄雕打去。
雄雕見主人出手,回翼淩空,急鳴數聲,與雌雕雙雙飛遠。
成吉思汗神色黯然,将弓箭抛在地下,說道:“數十年來,今日第一次射雕不中,想來确是死期到了。
”郭靖待要勸慰,卻不知說什麼好。
成吉思汗突然雙腿一夾,縱馬向北急馳。
郭靖怕他有失,催馬趕上,小紅馬行走如風,一瞬眼間已追在前頭。
成吉思汗勒馬四顧,忽道:“靖兒,我所建大國,曆代莫可與比。
自國土中心達于諸方極邊之地,東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
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說道:“大汗武功之盛,古來無人能及。
隻是大汗一人威風赫赫,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之淚。
”成吉思汗雙眉豎起,舉起馬鞭就要往郭靖頭頂劈将下去,但見他凜然不懼的望着自己,馬鞭揚在半空卻不落下,喝道:“你說什麼?” 郭靖心想:“自今而後,與大汗未必有再見之日,縱然惹他惱怒,心中言語終須說個明白。
”當下昂然說道:“大汗,你養我教我,逼死我母,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說了。
我隻想問你一句:人死之後,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個圈兒,道:“那也不過這般大小。
”郭靖道:“是啊,那你殺這麼多人,流這麼多血,占了這麼多國土,到頭來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語。
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
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
”成吉思汗道:“難道我一生就沒做過什麼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隻是你南征西伐,積屍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難說得很了。
”他生性戆直,心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成吉思汗一生自負,此際被他這麼一頓數說,竟然難以辯駁,回首前塵,勒馬回顧,不禁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的一聲,一大口鮮血噴在地下。
郭靖吓了一跳,才知自己把話說重了,忙伸手扶住,說道:“大汗,你回去歇歇。
我言語多有冒犯,請你恕罪。
” 成吉思汗淡淡一笑,一張臉全成蠟黃,歎道:“我左右之人,沒一個如你這般大膽,敢跟我說幾句真心話。
”随即眉毛一揚,臉現傲色,朗聲道:“我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在馬臀上猛抽一鞭,急馳而回。
當晚成吉思汗崩于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裡喃喃念着:“英雄,英雄……”想是心中一直琢磨着郭靖的那番言語。
郭靖與黃蓉向大汗遺體行過禮後,辭别拖雷,即日南歸。
兩人一路上但見骷髅白骨散處長草之間,不禁感慨不已,心想兩人鴛盟雖諧,可稱無憾,但世人苦難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
正是: 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
無人争曉渡,殘月下寒沙! ——選自《射雕英雄傳》第四十回《華山論劍》一、靖康恥,猶未雪 “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一首《滿江紅》蕩盡無數炎黃子孫的俠骨柔腸。
它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堅強不屈,敢于抗争精神的集中代表。
《射雕英雄傳》基本上是以這種濃烈的民族悲憤、正氣與豪情為背景而叙述的。
小說第一回《風雪驚變》開篇,就通過說書人,對兵荒馬亂後的破壁殘瓦,民生凋敝,而宋朝朝廷偏安江南的講述,奠定了整部小說滄桑的曆史基調。
小說兩位男主人公郭靖、楊康名字的來曆,也是為了讓他們能記住靖康之恥,希望他們将來能成為中華民族的抵禦外侮的脊梁。
然而世事無常,郭靖與楊康最終站在了對立的陣營。
江湖各派勢力的争奪也與這個大的背景有關。
江南七怪、全真教、丐幫是民間勢力的代表,在反抗外侮,扶危濟困這一點上是一緻的。
而以楊康、歐陽克為代表的另一撥江湖勢力,則是為私利泯滅了民族立場,成為金國鷹犬的邪惡代言人。
前者,是一個“俠”的集團,但是無法與懦弱的官方力量結合。
盡管如此,它依然是異常強大的。
因為,俠的背後刺着的,分明是“人民”兩個字;後者,盡管有完顔洪烈為代表的金國朝廷的支持,但是,無論從廣義的還是狹義的民族情感出發,“侵略”在道德上總是短缺的。
可以說,郭靖與楊康就是在這樣不同的意識形态空間,不斷地接受熏陶而成長起來的。
郭靖小時候在大漠,被都使辱罵一句“漢狗”,就将抽象上的民族分野,很自然地落實到了個體身上。
其他蒙古人之所以喜歡他,連公主都愛上他,一來是他老實本分,二來是他們早就把這個喝羊奶、吃馬肉、會射雕的郭靖,看成了自己陣營的一分子。
正如,完顔洪烈把楊康看成是親生兒子一樣。
隻不過,關鍵時刻,在民族立場上,二人作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
争奪嶽飛的《武穆遺書》與郭靖拒絕為成吉思汗攻打南宋,可以說,都是小說的小高潮。
這些關鍵的情節都是與民族大義相關。
更不用說,在這過程中,為了民族的正氣而獻出生命的人們。
小說的時間限制基本在南宋。
我們不能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小說人物應該有着更寬廣的民族觀念,這樣會導緻泛民族主義和虛無的無政府主義。
無論在何時何地,那些抵抗外族的侵略,為自己的人民和民族抛頭顱、灑熱血的人們,總是值得人們尊敬的。
在民族主義與民族情感的叙述話語中,楊康注定是要毀滅的。
在他未出生之前,意識形态的力量就已經把他劃在了一個特定的文化群體。
他是漢人的後代,身上流淌着的是抗金英雄的血脈。
而他出生後,生活卻又把他抛向一個完全對立的環境中——成了大金的小王爺。
命運對于他來說是殘酷的,選擇對于他來說,無疑也是艱難的。
特别是完顔洪烈,無論是出于何種目
郭靖道:“妹子,我對不起你!我不能跟你成親。
”華筝急道:“我做錯了什麼事嗎?你怪我沒為你自殺,是不是?”郭靖叫道:“不,不,不是你不好。
我不知道是誰錯了,想來想去,定然是我錯了。
”當下将黃蓉與他之間的根由一事不隐的說了。
待說到黃蓉被歐陽鋒擒去、自己尋她大半年不見諸般經過,華筝聽他說得動情,也不禁掉下淚來。
郭靖道:“妹子,你忘了我罷,我非去找她不可。
”華筝道:“你找到她之後,還來瞧我不瞧?”郭靖道:“若是她平安無恙,我定然北歸。
若是你不嫌棄我,仍然要我,我就跟你成親,決無反悔。
”華筝緩緩的道:“你不用這麼說,你知道我是永遠想嫁給你的。
你去找她罷,找十年,找二十年,隻要我活着,我總是在這草原上等你。
”郭靖心情激動,說道:“是的,找十年,找二十年,我總是要去找她。
找十年,找二十年,我總時時刻刻記得你在這草原上等我。
” 華筝躍起身來,投入他的懷裡,放聲大哭。
郭靖輕輕抱着她,眼圈兒也自紅了。
兩人相偎相倚,更不說話,均知事已如此,若再多言,徒惹傷心。
——選自《射雕英雄傳》第三十六回《大軍西征》誰是英雄? 成吉思汗意興索然,回入金帳。
黃昏時分,他命郭靖單獨陪同,在草原上閑逛。
兩人縱馬而行,馳出十餘裡,猛聽得頭頂雕唳數聲,擡起頭來,隻見那對白雕在半空中盤旋翺翔。
成吉思汗取下鐵胎畫弓,扣上長箭,對着雌雕射去。
郭靖驚叫:“大汗,别射!”成吉思汗雖然衰邁,出手仍是極快,聽到郭靖叫聲,長箭早已射出。
郭靖暗暗叫苦,他素知成吉思汗膂力過人,箭無虛發,這一箭上去,愛雕必緻斃命,豈知那雌雕側過身子,左翼一掃,竟将長箭撲落。
雄雕大怒,一聲長唳,向成吉思汗頭頂撲擊下來。
郭靖喝道:“畜生,作死麼?”揚鞭向雄雕打去。
雄雕見主人出手,回翼淩空,急鳴數聲,與雌雕雙雙飛遠。
成吉思汗神色黯然,将弓箭抛在地下,說道:“數十年來,今日第一次射雕不中,想來确是死期到了。
”郭靖待要勸慰,卻不知說什麼好。
成吉思汗突然雙腿一夾,縱馬向北急馳。
郭靖怕他有失,催馬趕上,小紅馬行走如風,一瞬眼間已追在前頭。
成吉思汗勒馬四顧,忽道:“靖兒,我所建大國,曆代莫可與比。
自國土中心達于諸方極邊之地,東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
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說道:“大汗武功之盛,古來無人能及。
隻是大汗一人威風赫赫,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之淚。
”成吉思汗雙眉豎起,舉起馬鞭就要往郭靖頭頂劈将下去,但見他凜然不懼的望着自己,馬鞭揚在半空卻不落下,喝道:“你說什麼?” 郭靖心想:“自今而後,與大汗未必有再見之日,縱然惹他惱怒,心中言語終須說個明白。
”當下昂然說道:“大汗,你養我教我,逼死我母,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說了。
我隻想問你一句:人死之後,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個圈兒,道:“那也不過這般大小。
”郭靖道:“是啊,那你殺這麼多人,流這麼多血,占了這麼多國土,到頭來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語。
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
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
”成吉思汗道:“難道我一生就沒做過什麼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隻是你南征西伐,積屍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難說得很了。
”他生性戆直,心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成吉思汗一生自負,此際被他這麼一頓數說,竟然難以辯駁,回首前塵,勒馬回顧,不禁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的一聲,一大口鮮血噴在地下。
郭靖吓了一跳,才知自己把話說重了,忙伸手扶住,說道:“大汗,你回去歇歇。
我言語多有冒犯,請你恕罪。
” 成吉思汗淡淡一笑,一張臉全成蠟黃,歎道:“我左右之人,沒一個如你這般大膽,敢跟我說幾句真心話。
”随即眉毛一揚,臉現傲色,朗聲道:“我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在馬臀上猛抽一鞭,急馳而回。
當晚成吉思汗崩于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裡喃喃念着:“英雄,英雄……”想是心中一直琢磨着郭靖的那番言語。
郭靖與黃蓉向大汗遺體行過禮後,辭别拖雷,即日南歸。
兩人一路上但見骷髅白骨散處長草之間,不禁感慨不已,心想兩人鴛盟雖諧,可稱無憾,但世人苦難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
正是: 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
無人争曉渡,殘月下寒沙! ——選自《射雕英雄傳》第四十回《華山論劍》一、靖康恥,猶未雪 “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一首《滿江紅》蕩盡無數炎黃子孫的俠骨柔腸。
它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堅強不屈,敢于抗争精神的集中代表。
《射雕英雄傳》基本上是以這種濃烈的民族悲憤、正氣與豪情為背景而叙述的。
小說第一回《風雪驚變》開篇,就通過說書人,對兵荒馬亂後的破壁殘瓦,民生凋敝,而宋朝朝廷偏安江南的講述,奠定了整部小說滄桑的曆史基調。
小說兩位男主人公郭靖、楊康名字的來曆,也是為了讓他們能記住靖康之恥,希望他們将來能成為中華民族的抵禦外侮的脊梁。
然而世事無常,郭靖與楊康最終站在了對立的陣營。
江湖各派勢力的争奪也與這個大的背景有關。
江南七怪、全真教、丐幫是民間勢力的代表,在反抗外侮,扶危濟困這一點上是一緻的。
而以楊康、歐陽克為代表的另一撥江湖勢力,則是為私利泯滅了民族立場,成為金國鷹犬的邪惡代言人。
前者,是一個“俠”的集團,但是無法與懦弱的官方力量結合。
盡管如此,它依然是異常強大的。
因為,俠的背後刺着的,分明是“人民”兩個字;後者,盡管有完顔洪烈為代表的金國朝廷的支持,但是,無論從廣義的還是狹義的民族情感出發,“侵略”在道德上總是短缺的。
可以說,郭靖與楊康就是在這樣不同的意識形态空間,不斷地接受熏陶而成長起來的。
郭靖小時候在大漠,被都使辱罵一句“漢狗”,就将抽象上的民族分野,很自然地落實到了個體身上。
其他蒙古人之所以喜歡他,連公主都愛上他,一來是他老實本分,二來是他們早就把這個喝羊奶、吃馬肉、會射雕的郭靖,看成了自己陣營的一分子。
正如,完顔洪烈把楊康看成是親生兒子一樣。
隻不過,關鍵時刻,在民族立場上,二人作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
争奪嶽飛的《武穆遺書》與郭靖拒絕為成吉思汗攻打南宋,可以說,都是小說的小高潮。
這些關鍵的情節都是與民族大義相關。
更不用說,在這過程中,為了民族的正氣而獻出生命的人們。
小說的時間限制基本在南宋。
我們不能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小說人物應該有着更寬廣的民族觀念,這樣會導緻泛民族主義和虛無的無政府主義。
無論在何時何地,那些抵抗外族的侵略,為自己的人民和民族抛頭顱、灑熱血的人們,總是值得人們尊敬的。
在民族主義與民族情感的叙述話語中,楊康注定是要毀滅的。
在他未出生之前,意識形态的力量就已經把他劃在了一個特定的文化群體。
他是漢人的後代,身上流淌着的是抗金英雄的血脈。
而他出生後,生活卻又把他抛向一個完全對立的環境中——成了大金的小王爺。
命運對于他來說是殘酷的,選擇對于他來說,無疑也是艱難的。
特别是完顔洪烈,無論是出于何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