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庸 趣 事

關燈
保平安,但金庸一點沒怪胡菊人,還人前人後稱贊胡菊人是個好編輯。

     胡菊人是個好編輯,這是無可置疑的。

    離開《明報》後,月刊的銷路一直下跌,開戰鼓而思良将,金庸午夜夢回,大概是忘不了胡菊人的。

     金庸有什麼嗜好呢? 他喜歡看書。

    住在渣甸山的時候,除了那個一千尺的大書房外,樓下還有書庫。

    最保守估計,他儲藏了幾萬冊的好書。

     書以外,金庸極喜歡捉圍棋。

     可以說他是一等一的棋迷。

    段數嘛,現在也應該有一段了吧。

     這幾年,金庸不斷請了大陸的圍棋高手來香港跟他對奕。

    有一段時期,有兩個圍棋高手一直住在他家裡,食傭工全歸金庸。

    工作就是每天陪金庸下棋。

     為了棋,金庸可以渾忘一切。

    以前他每天晚上都回報館。

    有了圍棋,他不常回報館寫社論,所以現在《明報》的社論有部分是由徐東濱執筆,偶爾也有老總潘粵生的客串。

     對圍棋,金庸甚有研究。

    家中收藏有關圍棋的書實在不少。

    而對棋盤及棋子,也十分謹慎選購。

     最近金庸搬了家,從北角半山搬了去山頂道。

     那是一座大洋房,面積好幾萬尺。

    那個花園也大得驚人,據說單是裝修費已用了百萬元。

     新居搬定,倪匡去參觀,第一個印象是“必須裝室内電話”,否則同居一樓,招應不易。

     金庸聽了也不在乎。

    獨要倪匡看他新買的木棋盤。

     他把棋盤拿了出來,讓倪匡過目:“猜猜看,買了多少錢?” 倪匡一看,暗想:“你查良镛問得我價錢,自然不會是次貨,那就估高一點吧!” “一萬塊!”倪匡想了想答。

     “喂!是從日本買回來的呀!”金庸提醒他。

     “那麼----”,倪匡再想了想,“三萬塊!” “唉!”金庸搖了搖頭:“倪匡,你怎麼這麼不識貨?” 倪匡有點不服,“我怎麼不識貨?” “這是甄品,在日本店裡看到,要買下來,老闆不肯,還要托人去求情。

    才勉強答應賣給我。

    ”金庸一本正經地說。

     “甚麼?”倪匡跳了起來,這麼一個勞什子的棋盤,還要央人去說項,放屁!沒好氣地問:“那麼到底多少錢?别賣關子了!” 金庸豎高十根指頭。

     “哇!十萬塊!”倪匡跳了起來,指住那個棋盤,“這個棋盤要十萬塊?” 金庸把棋盤抱得緊緊,生怕它溜走似地。

     “唉!”這回輪到倪匡歎氣了。

     十萬塊買一個木棋盤,你說金庸對圍棋是迷到了什麼地步。

    除了書與圍棋,金庸似乎沒有什麼其他愛好了。

     最近有記者問他,還會不會寫武俠小說? 金庸沒有正面答複,但言下之意,是不會再寫了。

     為什麼金庸不再寫武俠小說呢? 倪匡的解釋是:“他寫不出了!” 以我看來,寫不出則未必,但會否比舊作寫得更好呢?恐怕金庸沒有十足把握。

     一個作家做到金庸的地步,可謂苦樂兼嘗。

    他一方面享受成功帶來的樂趣,另一方面又受着精神壓力煎熬的苦處,正是茫茫然不知所措。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便是受盡這種心情的煎熬而踏上自毀之路的。

     金庸比川端康成聰明得多,在事業上,他有《明報》,讓他享受成功的果實,在精神上,他籍自潛修佛經和圍棋來得到解決,所以他能超脫,不會有任何困擾。

     有許多認識金庸的人,都以為近年金庸變得孤家,不愛交際。

    孰不料這正是他自保之道,他實在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那樣的小說。

    不過,一個寫慣小說的人,如果叫他常年不寫字,也是會技癢難熬的。

    金庸沒有新作,但這十年間,卻從事修訂的工作,他将出版了的武俠小說重新修訂。

     所謂修訂,有時是變相的改寫,像《天龍八部》,就将倪匡所代筆的那一大段删掉了。

     據金庸說,删掉那段,并不代表倪匡寫得不好,而是想統一風格。

     修訂過的新版,好不好呢?見仁見智。

     倪匡在他論述金庸小說的專著裡,曾提出抗議,認為有時斧擊之根實在太深,反而減弱了閱讀的趣味。

    對這一點,不獨倪匡如此,許多人都有同感。

     但是,有時也得替金庸想一想,他的武俠小說發表時都是一天一天的刊在報上,結集成書,礙于時間,也未必逐一看清楚,所以有些情節往往出現首尾不接的現象。

    如果不加以修改,實在有礙小說結構的完整性。

     就是修訂過後的小說,情節也有不如人處。

     八一年,我在”無線“工作,創作組決定把金庸的《天龍八部》搬上銀幕。

    我們一隊工作人員跟随蕭笙去澳門“度橋”,每人事先精讀《天龍八部》,這才發覺漏洞百出,編劇人員惟有想盡辦法修補,同樣情形,相信一定出在《射雕》和《神雕》身上,可見長篇小說并不易寫,強如金庸,經過修訂,仍有瑕疵,何況未修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