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仇恨之心

關燈
之中。

    經過無數的苦難之後,在少林寺的藏經閣内,他悲天憫人的一面勝利了:個人的仇恨,與天下蒼生的苦難比較,真正是微不足道。

    “他沒有得到什麼新的愛去填平心中的空缺苦痛,但是他是大英雄,大英雄是負得起這些擔子的。

    然而,從葉二娘到喬峰,仇恨的化解都是在一個人間的層次:以愛去填補愛、以對天下蒼生造福的熱誠代替報仇的激情,但這一切都是以一種執着去換另一種執着,第二個,更高層次的化解,是基本打破這種執着,就是覺悟到一切的執着,都是虛妄。

    喬峰始終沒有領悟到智光大師的勸喻,他的父親蕭遠山,在無名老僧的點化之下,終于領悟到了。

    無名老僧代他一舉擊斃了仇人慕容複,他驟然之間,不但不感到大仇得報的快意,反而感到一陣空虛寂寞,感到”在這世間更無立足之地“;他終于了解到”一了百了,人死之後,什麼麼都是一筆勾銷。

    “化解仇恨,其實最容易不過:一筆勾銷便是。

    愛是幻象、恨自然也是幻象,從仇恨之心生出報仇的念頭,自以為是做人的重要任務使命,其實是一點意義也沒有的,反而為自己帶來無窮的苦惱。

    也可以反過來說:人們執意報仇,隻不過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因為要抓緊一個目标,結果便被導入歧途。

    蕭遠山對塵世的灰心,在世間”無立足之地“,反而使他能”一了百了“,斬斷塵緣,進入佛家的智慧境地。

    《天龍八部》彷拂在說,人世充滿苦惱,但這些苦惱,其實是人們受種種感情縛束所緻。

    李秋水與童姥蕭遠山的一生,都花在處心積慮複仇之上,心裡簡直騰不出任何空隙去想别的事,連與兒子重聚的歡慰也沒有時間想。

    他與慕容博這一對仇人,竟然糾纏了幾十年,但幾十年的仇怨纏綿,最後也解開了,兩人同時重獲自由。

    另一對幾十年仇怨纏綿的可憐人是童姥和李秋水。

    男人的仇怨是國仇家恨,女子的仇怨當然隻是為情。

    童姥、李秋水師姊妹兩個,為争奪師兄弟無崖子的愛,展開了差不多一輩子的惡鬥,李秋水害得童姥終身畸形,不能長大;童姥反過來毀掉李秋水的容貌,兩人一般怨毒。

    幾十年中,童姥日夜提防李秋水來襲,靈鸾宮裝置得如堡壘一般,李秋水做其西夏王妃,恐怕也是看中了皇宮禁衛森嚴吧?這場仇怨,本來是為争奪無崖子,但到後來,兩人都根本不知道無崖子在什麼地方,連他的生死也不知道。

    仇恨的原因、争奪的目标早已變得毫不重要了,拼個你死我活成了這兩個女子生活的全部。

    在最後的一場劇戰,童姥吐血裝死,李秋水信以為真,”知道這個自己痛恨了數十年的師姊終于是死了,自不禁歡喜,卻又有些寂寞搶然之感。

    “實際上,對頭人一死,她的終身使命也就沒有了,她驟然失業,自然感到寂寞空虛。

    李秋水與重姥究竟誰勝了這場終身搏鬥?可說兩人都勝了,也可說兩人都慘敗。

    在金庸苦心安排之下,兩個人臨死之時都以為自己勝了。

    童姥展開無崖子手繪的素像仔細一看,大聲歡呼:“不是她!不是她!”因為原來看出畫中人是小師妹。

    情敵比自己先死,師弟所戀的原來另有她人,怎教她不歡暢?但是,其實李秋水也是裝死,真正勝利的是她。

    可惜,她看到圖像,才發現赢了的情敵,原來不是真正的情敵,而是小妹子。

    “是她!是她!”李秋水驚叫,然而,她的一生已經完了。

     她們兩個都是慘敗,因為她們浪費了本來可以有很大成就、很大快樂的一生;不為誤會了對方為情敵,而是說使仇恨誤一生。

    報仇是這樣的無意義~還是因為做人根本沒有意義,所以才胡亂找仇恨來填補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