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仇恨之心

關燈
《天龍八部》有深仇大恨的人物,喬峰固然是一個,但此外還有段延慶、有葉二娘、有受童佬逼害的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各路人馬,甚至段正淳的嬌美無倫的情婦們,也有心懷仇恨的。

    這些有的在仇恨中沉淪,自毀一生,但這決非定局:化解仇恨,重獲新生,是《天龍八部》更顯著的訊息。

     仇恨之心從何而來?《天龍八部》表露的是,仇恨是從愛而來的;是想到愛自己、或自己所愛的人被人傷害刺激起的。

     喬峰在雁門關對阿朱說:“當年我媽媽給他們殺了,我爹爹痛不欲生,就在那邊的岩石之旁,躍入深谷。

    他人在深谷,不舍得我陪他喪生,又将我抛了上來,喬峰方有今日。

    阿朱,我爹爹愛我極深,是麼?”正是極感于父愛,刺激起喬峰對害死母親、逼使父親自殺的人的極大仇恨,令他矢志報仇。

    他咬牙切齒,要把“帶頭大哥”全家殺死,“自老至少,雞犬不留”。

     所愛的人被殺害,所造成的不平,逼使人尋求補償。

    與莎士比亞同期的著名散文作者培根說得好:“報仇是一種粗糙的正義。

    ” “無惡不作”葉二娘經常偷人家的兒子來玩,玩幾天便殘酷地弄死,也是出于仇恨心,為失去的愛索債。

    原來她自己的愛兒被人偷去,母子分離,她從此便恨了全世界有兒子的人。

     她發現了虛竹是自己的失蹤兒子,喜極流淚相認,激動之下,大聲對虛竹說:“是哪一個天殺的狗賊,偷了我的兒子,害得我母子分離二十四年,孩兒、孩兒,咱們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這個狗賊,将她千刀萬剮,斬成肉漿。

    ” “惡貫滿盈”段延慶對大理皇室充滿仇恨,是因為皇位被奪,似乎與愛無關,但是如果把愛的範圍稍為擴闊,“愛”當然可以包括對自己的愛。

    自己受到嚴重傷害,跟所愛的人被殺一樣,能令人渴望讨還血債,得到粗糙的正義。

    馬夫人庚敏可怕的地方是,她的自戀狂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連不馬上對她注目、傾心,她也當是對她的嚴重傷害,非要報仇不可。

     表面看來,仇恨的來源很廣,但是細想之下,一切仇恨都是來自對所愛的人或事物的執着:例如因受到侮辱而要報仇,那便是對自己的聲名面子的執着之故。

     《天龍八部》的深仇大恨,在作者慈悲的安排下一一化解。

    延慶太子這四惡之首,所生的兒子是全書光明良善的段譽;葉二娘與“帶頭大哥”所生的兒子虛竹,不但純真善良,而且還因段譽的緣故,與喬峰結成兄弟。

    仇恨,沒有污染下一代。

     不但沒有污染下一代,而且在自身已經化解了。

    解鈴還須系鈴人,報仇并不是唯一的索債方法,重新獲得的愛可以彌補失去的愛。

    葉二娘被情人遺棄,委屈了二十多年,玄慈一句:“這些年來,可苦了你了!”她的委屈,頓時化為無形,她不再是無惡不作,而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情深義重的女子,愛戰勝了恨,報仇事小,她甯可殉情。

    段延慶失去皇位,但得回兒子,他感到人生未有之樂,他的屈辱損失得到了補償,對段氏的仇恨,自然也全部消失了。

     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各路英雄對靈鸾官的恐懼仇恨,在段譽與虛竹合力之下,化為祥和:拔去“生死符”不一定要以殺人手法達到,受與善良,一樣可以為他們解除縛束。

    馬夫人的下場恐怖,她到死都沒有得到解脫,但是讀者對她的感覺,最後也是憐憫多于僧惡。

     因為仇恨的源泉是執着,越執着的人,越難得到解脫。

    喬峰是大英雄,英雄都是些執着的人,他的仇恨,需要巨大的力量去化解。

    但是,這股化解的力量,畢竟也是來自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