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 雨中談趣

關燈
1986年深秋,曾兩度重遊上海大觀園,發現正門、照壁、大門引路及國内前半部的道路全修好了,遊覽十分方便。而在86年初,即三月間,在此拍戲時,前面正在施工,進出都要經過正門一帶工地。晴天還好,一遇雨天,就十分糟糕。上海郊區土地都是海邊沖積淤泥,一下雨,又滑又膩。隻穿草鞋、雨鞋還好走,演員化好妝、穿好服妝,如何行走呢?就這樣一個小問題,在現場有時就感到為難。記得在“體仁沐德”拍秦可卿、賈敬靈堂時,頭兩天天氣特别好。春天的驟暖,籠罩着整個澱山湖。有一天正好是星期天,因為上海的報紙都刊過電視“紅樓”在大觀園拍戲的消息,大家都想看看現場拍電視的情景。所以,那天真是遊人如蟻,大有舉袂成雲的盛況。但是驟暖之後,風向一轉,氣溫一低,又是一夜的春雨了。

    第二天一早,雨仍是滴滴答答地下着。在江底下雨是家常便飯,并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大家該幹什麼仍舊幹什麼。何況拍戲日程,已經安排好了。隻要不是外景露天拍攝,當然不會因雨而改期。

    這天是拍賈敬靈堂的戲,演員們五點鐘起來依次化妝──尤氏、尤二姐、尤三姐……奶奶、姑娘、丫頭們上都打扮的象一朵朵白玉蘭花一樣,撐着傘、冒着雨,從招待所門前上大汽車,直奔澱山湖大觀園。大觀園更衣處,本來在外國門小賣部旁邊。劇務同志考慮到雨天不好走,讓中盡量開到現場邊上。但是通往“體仁沐德”的沁芳亭一帶,正在施工鋪路,車過不去,怎麼辦呢?于是,隻好把車停在離“體仁沐德”正門二三十米的地方。司機一按電門,氣壓門打了。換好衣服,拖着長裙的姑娘們站在車門口,哎呀……這可怎麼下來呀?地上的泥水有二、三寸深,即使脫了鞋襪。光着腳,也無法往下踩呀,何況一個個還拖着雪白的長裙子呢!好不容易找來幾個稻草墊子,鋪在汽車下面,扮尤三姐的周月她們,一手拿着表演時穿的鞋,又提着裙子,一手撐着傘、或拿提包擋着頭上的雨,在泥滑滑的路上,象扭秧歌般地,扭到了“體仁沐德”大門口。一進院子,又有廊子,又有磚沒引路,自然不成問題。隻是這門口到汽車邊二、三十米的路,一遇雨天,便被人視為畏途了。

    江南雨天,有時可厭,有時也可愛。姑娘們在泥滑滑的路上“扭秧歌”時,如果站在“體仁沐德”門前,用攝像機反打,會拍攝下姿态很美的鏡頭。因為雨中的背景是很美的──那就是大觀園正門進來的假山背面很美。

    上海大觀園進門的假山,雖然同北京大觀園假山犯同樣毛病,氣勢不夠,很難造成如賈政所說“好山、好山”的感覺。但澱山湖大觀園假山後是一片水面,十分舒展,有蘇州拙政園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