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 打醮隊伍

關燈
“榮國府門前車輛紛紛,人馬簇簇,……不多時,已到了清虛觀門口”。《紅樓夢》第二十九回所寫的這些場面,這些過程,該如何表現呢?

    在二王廟的左面,有一條古老的小街。現在電視電影拍攝外景,要找一條沒有電線杆、沒有西式建築的街道是相當難的了。這條古老的小街連着二王廟的左山門,改裝一下,正好顯示這樣的場面:榮國府、“前頭的全副執事擺開,一位青年公子,騎着銀鞍白馬,彩辔朱纓,在那八人轎前領着那些車轎人馬,浩浩蕩蕩,一片錦繡香煙,遮天壓地而來……”

    但是這條小街雖然古老,而房屋卻是西南風格的,地方色彩很濃,怎麼辦呢?感謝布景師、美工師的辛勞,他們晝夜趕工,半個多月的時間,就把一條岷江畔的古老小街,改裝成一處二百年前十足京華風格的關廂街道了。南貨店、飯莊子、綢緞莊、金店、香蠟鋪、點心鋪……匾額肆招,都是北京味兒的;飄着紅布條的幌子,什麼“南北細點,大小八件”,“誠意高香,通心大蠟”等等,應有盡有。

    榮府打酷隊伍過來了。淨街大鑼、回避肅靜牌、金八對、銀八對執事,擡着食盒、供桌、豬羊牲的隊伍,騎白馬的公子,八擡大轎亮轎、綠呢、藍呢四人官轎,翠幄騾車、藍圍子紅呢騾車……浩浩蕩蕩,擺滿了一條街。

    這些大道具都是在北京加工,裝車皮運到現場來的,花團錦繡,好不鮮明。這天邀請了四、五百位臨時演員,廟門前擺了許多攤子:賣要貨的、賣香蠟的、賣花的、賣糖的……盡量表現《紅樓夢》中所寫的場面;“那街上的人見是賈府去燒香,都站在兩邊觀看……就象看那過會的一般”。再有,《紅樓夢》中寫的是端午時節,初夏風光,而拍攝時則是中秋之後。但由于川西氣候溫暖濕潤,二王廟古木蔥寵,所以逆光拍攝,夏季的氣候感覺仍甚強烈。

    二王廟的匾額,臨時換了“清虛觀”三字,藍地金字,遠遠在望。攝制下來,有很強的表現力,使人一看就知道榮國府打酸隊伍“已到了清虛觀門口”了……

    可是,這樣一個大場面,在熒屏上卻隻出現幾分鐘。而為了表現這幾分鐘的戲,在拍攝前,單是排練的隊伍如何走的整齊、嚴肅,就花了好幾天!擡轎、擡執事、擡供品的臨時演員,都是從灌縣一家工廠中邀請來的。拉車的馬和寶玉騎的馬,則是從一百多裡以外的部隊中借來的。這次“打醒隊伍”計有八擡大轎一頂、四人官轎四頂,騾車五輛,還有大量擡供品、舉機事的人。不預先把隊伍訓練好,臨時亂哄哄地,就無法拍攝。我和北影名美工師馬強同志充了臨時“訓練官”,一二─……地訓練了兩天,才基本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