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重到蘇州

關燈
1985年的春節過去了,随着春天的到來,紅劇組新的“戰役”也開始。老農不誤農時,拍攝《紅樓夢》不能耽誤花期。“大觀園”的花團錦繡、五彩缤紛,如果沒有自然界的春柳春花,那是不能想象的。而沒有“大觀園”的風光,也就沒有《紅樓夢》了。為此紅劇組在1985年春,二下蘇州,拍攝園林花事,自然也有在園林花間活動着的“紅樓中人”。

    3月下旬,劇組大隊人馬來到蘇州,住在西門外煤礦招待所。王導演已預先寫信給我,約我到蘇州見面。實際我未去蘇州之前,已經得知劇組人員分批南下的通知。我已托友人王運天同志在滬抽空招待了他們。他們是乘13次特快車先到上海,再乘汽車直開蘇州的。因為特快車蘇州站不停,反正汽車等在上海北站,一下火車,便上汽車直放蘇州,80公裡,一兩個小時就到了,送人送物,十分方便。劇組重到,我也同時趕到,回憶角直舊事,已匆匆一年了。

    在蘇州拍哪些情節呢?一句話,很難說全,必須先把拍電視的生産過程作一個介紹。一部文學作品,拍成電視劇,要經過哪些程序呢?第一,先把這部作品改編成适宜于電視劇順序表現的電視劇文學本子。第二,導演根據文學劇本的故事情節再改編成“分鏡頭本子”。一段情節,要分成許多鏡頭才能拍全。第三,根據分鏡頭本子,鏡頭再一個一個地拍攝。

    鏡頭是按集編号分的。《紅樓夢》電視劇共拍了9600多個鏡頭,而每一個“鏡頭号”又可分成幾個小部分。如“黛玉北上”這樣一段情節,“黛玉在船艙落淚”是一個鏡頭,“船行進”又是一個鏡頭,“下船坐在轎中行走”又是一個鏡頭……這樣隻此情節,就要分成幾個、幾十個鏡頭;在分鏡頭本子上,就要編上号,一個個寫明。而每個鏡頭又有遠有近、有大有小,這又要分别寫上“全景”、“小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局部特寫”等等。

    在拍攝進程中,不了解情況的熱心朋友,常常關心地問我:“拍到第幾集了?”其實這是外行話。因為拍電視不是象台上唱戲一樣,按情節順序表演下去。電視不是按着劇本集數、鏡頭号數依次拍攝的,而是按照實地拍攝條件,選擇有關号數的鏡頭,綜合拍攝的。依次的号頭,也許隔開一年多才拍;相差幾百号的鏡頭,也許在同一天、同一地點拍。

    蘇州是著名的園林城市,春天來此,就是要拍園林、拍花木。大觀園中有關小橋流水、花香鳥語、落紅成陣等等情景鏡頭,有不少都是在蘇州拍的。這次在蘇州,唯一遺憾的就是來得早了一些。加之日期有限,那年春天雨水又多,花期未掌握好,辜負了不少江南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