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論争—曹雪芹畫像問題(2)

關燈
1979年4月2日至4日,梅節在香港《文彙報》發表《曹雪芹畫像考信》,詳細介紹六十年代以來圍繞陸繪畫像的真僞所展開的争論,主張畫像雖非赝品,但絕不是曹雪芹,并把陸繪和王繪聯系起來,認為兩幅畫像的像主都是在兩江總督尹府做過幕客的俞瀚俞楚江。

    這時,陳毓罴、劉世德撰寫的《論曹雪芹畫像真僞問題》的長篇文章,也在1979年第二期《學術月刊》上刊出,公布了許多俞瀚的材料,證明陸繪識語中說的“洪才河瀉,逸藻雲翔”,俞氏當之無愧。

    5月31日,宋謀砀的反駁梅節的文章刊于香港《文彙報》,堅持像主不是俞楚江,原因是俞瀚“長身銳頭,玉立峨峨”,和畫像不符;同時在《山西大學學報》發表長篇論辯文章宋謀:《陸厚信“雪芹先生小照”辨》,《山西大學學報》1979年第4期。

    ,系統闡述自己的觀點。

    9月7日,梅節著文作答,以《不要給曹雪芹随便拉關系——答宋謀先生的質疑》為題,發表于香港《文彙報》。

    陳毓罴、劉世德則撰寫《曹雪芹畫像辨僞補說》參見《紅樓夢研究集刊》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參加梅、宋論争。

    而史樹青的《再論“陸厚信繪雪芹先生小照”》,此時也在《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五輯上刊出史樹青:《再論“陸厚信繪雪芹先生小照”》,參見《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五輯,第329至第33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作者稱兩年以來在閱讀諸家文章的同時,又做了進一步調查研究,搜集了一些有關資料,表示“對自己過去的看法,仍然信心十足”。

    因為周汝昌在《曹雪芹小像之新議論》一文中談到,陸繪畫像“是一部冊頁,一共好多開”,不是“一個冊頁”,1963年在北京目見原件的一位先生曾向他指明:“是一共捌開,沒有錯。

    每開皆有詩畫。

    另外的人像不一,或坐或立,姿态形相也各異。

    ”對此,史樹青在文章中公布了收藏畫像的河南省博物館的武志遠、趙新來寫給他的信,證實畫像“隻有一頁,絕不是一冊”,認為周汝昌“未看過原物,全是道聽途說”。

    武、新二人并抄了一張1963年購買畫像的單據給史樹青,其中寫道:“清代曹雪芹小照一張,價五元整。

    ”系從商邱縣博愛十五街七号郝心佛手中購買,經手人是範殿鈞。

    史樹青的結論是:“一開冊頁,半僞半真。

    ” 當圍繞陸繪畫像的論争趨于白熱化之時,對王繪畫像的讨論仍在進行。

    1980年出版的《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五輯,一方面刊出史樹青的《再論》,同時發表了鄧紹基談王繪的《關于“曹雪芹小像”的部分題詠詩》。

    《文學遺産》同年第二期則載有陳毓罴、劉世德的《談新發現的“曹雪芹小像”題詞》。

    他們繼續多方面論證王繪像主不是曹雪芹,而可能是俞瀚。

    接着,宋謀又在《文學遺産》1981年第一期上發表商榷文章宋謀:《“曹雪芹小像”像主非俞瀚辨》,載《文學遺産》1981年第1期。

    ,針鋒相對地提出王繪像主不可能是俞瀚,“因為身世不同,生平不類,年齡不合,相貌不符”。

    同時對皇八子永璇等四人的題詩是否都是題的王繪《幽篁圖》表示懷疑。

    而陸繪,由于史樹青在文章中公布了河南省博物館的有關材料,讨論各方又經常涉及到原件的冊頁特征和發現經過,所以紅學家們紛紛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