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三派之間的沖突與融合(3)

關燈
比如庚辰本第五十五回的開端,明文寫道:“且說元宵已過,隻因當今以孝治天下,目今宮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皆為之減膳謝妝,不獨不能省親,亦将宴樂俱免。”第五十八回承前文又寫道:“誰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樂,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俞平伯認為這不大像一般小說的寫法,很可能是時事的記載,于是查《清史稿》,發現在乾隆九年确有一位姓納喇氏的老太妃薨逝,雪芹是順手牽羊,寫在書中了②俞平伯:《紅樓夢的著作年代》,《紅樓夢研究參考資料選輯》第二輯,第21頁至第23頁。。還有第十一回寫着:“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節的那幾日,賈母、王夫人、鳳姐兒日日差人去看秦氏。”節氣說得很确定,不像随意虛拟。俞平伯查《萬年曆》,從雍正元年查到乾隆二十八年,共四十一年,約相當曹雪芹的一生,隻有乾隆十年“十一月大,二十九日丙申,夜子初二刻八分冬至”。按一般說法,恰好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這正是老太妃死後的第二年②。這樣的考證,對确定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時間有參照意義,小說批評派紅學沒有必要加以排斥。

    紅學的小說批評所追尋的,是作品的藝術有機整體,考證和索隐為了追尋作者的主觀命意,則不惜把藝術整體分割成部分;小說批評注重作品的本文,考證和索隐則注重作者生平經曆對文本的滲透和寫作環境對本文的影響;小說批評看重藝術的真,考證和索隐更看重曆史和生活的真;考證和索隐重視作品的原型,小說批評重視作品的重建。就批評方法而言,紅學三派是不同的,在達到對作品的闡釋的目的上,又可以互補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