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權世界的報複(2)
關燈
小
中
大
祿蠹”,誤國誤家的禍害。
賈政雖謹慎克己,痛笞親子,又怎麼能擋得住賈赦之胡為,鳳姐之拆牆? 鳳姐加重了冰山的沉沒,冰山亦帶給鳳姐更多的幻想和胡作非為。
鳳姐正是末世的産物,敗家的征兆。
應了“牡雞司晨”這句老話。
問題還不在男女生理的性别,而在于在那個社會裡,男女教育程度及活動範圍的嚴格區别,使其素質終有高低,見識眼光終有差别,緻使鳳姐這樣的女人不可能勝任賈府這樣大的格局,而必然要作弄出許多後患無窮的事情來。
鳳姐沒文化,不象探春能知古今,會思考,能分析,故有遠見,務虛的一面還多少有點儒家憂國憂民的意思。
鳳姐卻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不知勢敗如山倒的史訓,不知防不勝防的官場,所以做壞事時把柄遍地,不知收拾,不知餘地,貪婪沒有約束,比賈琏還沒有忌諱,還狠毒,賈琏尚且不忍坑害石呆子而謀名扇。
殺二姐雖巧妙沒有落刑法上的罪名,但毀夫妻之情,絕賈琏之後,壞了她自己的本份。
她沒有想到賈琏有行使夫權的一天。
以為自己恃寵榮府,永遠在丈夫之上。
這又是歸結到“沒文化”,不懂三綱五常不是鬧着玩的。
雖然可以一時欺綱,而清算的日子總是有的。
在張金哥故事中,暴露出她對男女純情的踐踏和冷漠,作為一個青年女性,這是一大人性缺陷。
所以後來高鹗将她派為獻“掉包計”殺黛玉的主謀,是以此作為根據的。
以其心狠手毒,以其對賈府中諸類矛盾的深知,還有她想拉扯王氏家門的寶钗,今後共好共攬榮府大權的家庭政治等因素,鳳姐都必然是幫王夫人、薛寶钗來圖謀林黛玉的。
還有一說:當年黛玉父親逝去,賈琏帶黛玉奔喪江南,書中隻寫黛玉回來時帶回了她舊家的書房物件,而林家從揚州到蘇州的财産如何處置,竟然一筆未提及。
不可能林如海什麼也沒有留下給愛女。
他為官順利,又沒有遭到什麼抄檢之類。
并且就一個獨女,似乎也沒有什麼林家親戚要來瓜分侵吞财産。
當初林黛玉入榮府,也不是林家撫養不起,而是父親念她孤單,外祖母又來接,自己已經不想續弦,這也是一位重感情的人。
林如海不可能是連女兒的後手都沒有準備,将她作為孤兒,丢給賈府去收養吧? 所以林如海留下給黛玉的家産,竟是讓鳳姐兩口子吞沒了。
趁着滿府裡正在慶賀元春選入鳳藻宮之喜,混過去了。
黛玉雖不似寶钗,也不可能對父親的家業沒有半點印象和打算。
但她難以啟齒。
即使點破,她一個幼女,也打點不了一個家當。
隻能盲目地信從于賈母。
那賈府中勢利,人們都将黛玉當作是投靠來的無後路之人,大大損及了林小姐的千金地位。
黛玉何等聰明之人?也隻能是忍氣吞聲,郁郁不言。
此事卻不見賈母過問一下,其他人更樂得于糊弄。
也許過問了,鳳姐有辦法敷衍。
也許都得了些好處。
憑什麼得罪當權的鳳姐來為孤女黛玉說話争權益呢? 所以最後,鳳姐算家務帳時,就将黛玉的嫁妝算在賈母頭上,使黛玉完全成了無産者,活在一種凄涼中。
最後将她逼到死路上。
賈政雖謹慎克己,痛笞親子,又怎麼能擋得住賈赦之胡為,鳳姐之拆牆? 鳳姐加重了冰山的沉沒,冰山亦帶給鳳姐更多的幻想和胡作非為。
鳳姐正是末世的産物,敗家的征兆。
應了“牡雞司晨”這句老話。
問題還不在男女生理的性别,而在于在那個社會裡,男女教育程度及活動範圍的嚴格區别,使其素質終有高低,見識眼光終有差别,緻使鳳姐這樣的女人不可能勝任賈府這樣大的格局,而必然要作弄出許多後患無窮的事情來。
鳳姐沒文化,不象探春能知古今,會思考,能分析,故有遠見,務虛的一面還多少有點儒家憂國憂民的意思。
鳳姐卻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不知勢敗如山倒的史訓,不知防不勝防的官場,所以做壞事時把柄遍地,不知收拾,不知餘地,貪婪沒有約束,比賈琏還沒有忌諱,還狠毒,賈琏尚且不忍坑害石呆子而謀名扇。
殺二姐雖巧妙沒有落刑法上的罪名,但毀夫妻之情,絕賈琏之後,壞了她自己的本份。
她沒有想到賈琏有行使夫權的一天。
以為自己恃寵榮府,永遠在丈夫之上。
這又是歸結到“沒文化”,不懂三綱五常不是鬧着玩的。
雖然可以一時欺綱,而清算的日子總是有的。
在張金哥故事中,暴露出她對男女純情的踐踏和冷漠,作為一個青年女性,這是一大人性缺陷。
所以後來高鹗将她派為獻“掉包計”殺黛玉的主謀,是以此作為根據的。
以其心狠手毒,以其對賈府中諸類矛盾的深知,還有她想拉扯王氏家門的寶钗,今後共好共攬榮府大權的家庭政治等因素,鳳姐都必然是幫王夫人、薛寶钗來圖謀林黛玉的。
還有一說:當年黛玉父親逝去,賈琏帶黛玉奔喪江南,書中隻寫黛玉回來時帶回了她舊家的書房物件,而林家從揚州到蘇州的财産如何處置,竟然一筆未提及。
不可能林如海什麼也沒有留下給愛女。
他為官順利,又沒有遭到什麼抄檢之類。
并且就一個獨女,似乎也沒有什麼林家親戚要來瓜分侵吞财産。
當初林黛玉入榮府,也不是林家撫養不起,而是父親念她孤單,外祖母又來接,自己已經不想續弦,這也是一位重感情的人。
林如海不可能是連女兒的後手都沒有準備,将她作為孤兒,丢給賈府去收養吧? 所以林如海留下給黛玉的家産,竟是讓鳳姐兩口子吞沒了。
趁着滿府裡正在慶賀元春選入鳳藻宮之喜,混過去了。
黛玉雖不似寶钗,也不可能對父親的家業沒有半點印象和打算。
但她難以啟齒。
即使點破,她一個幼女,也打點不了一個家當。
隻能盲目地信從于賈母。
那賈府中勢利,人們都将黛玉當作是投靠來的無後路之人,大大損及了林小姐的千金地位。
黛玉何等聰明之人?也隻能是忍氣吞聲,郁郁不言。
此事卻不見賈母過問一下,其他人更樂得于糊弄。
也許過問了,鳳姐有辦法敷衍。
也許都得了些好處。
憑什麼得罪當權的鳳姐來為孤女黛玉說話争權益呢? 所以最後,鳳姐算家務帳時,就将黛玉的嫁妝算在賈母頭上,使黛玉完全成了無産者,活在一種凄涼中。
最後将她逼到死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