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刺玫瑰花(2)

關燈
趙姨娘是對賈政的一個諷刺。

    趙姨娘又是個藝術上最成功的“人物”。

    什麼多姑娘,鮑二家的,以及被鳳姐借刀殺人的秋桐,以及高續本的金桂等等,都“臉譜化”和“漫畫化”了,隻是一個醜的符号而已,引人厭恨,而不能使人同情。

    但趙姨娘卻使人矛盾有之。

     趙姨娘其實是一個毫無半點擔待,心裡無存貨的人。

    她始終沒有學會在賈府裡生活,那處處機關,步步設計,嘻笑藏心的技藝。

    相反地,她處處要戳穿這些面紗,要把話說在明處,說到外面。

    她一語道破,說:“這府裡上下都拿她母子當眼中釘,拿寶玉當鳳凰。

    ”說鳳姐“專橫獨攬貪财”。

     《紅樓夢》第二十回“王熙鳳正言彈妒意”上,賈環因遊戲事被莺兒嘲弄,回到母親處訴委屈,趙姨娘因之勾起身份之忿,借說兒子發洩一番。

    不料被鳳姐聽見,遭受彈壓。

    這件事在這一回中其實隻占了極小的篇幅,可是卻成為這一回的主目。

    可見其實它的份量不一般,正體現了這個大家庭裡天倫的畸形。

     且聽王熙鳳對趙姨娘的話:“憑他怎麼去,還有太太老爺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現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幹!” 一面叫走了“環兄弟”,趙姨娘也不敢則聲。

    而鳳姐繼續地罵,說他:“你不聽我的話,反叫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的。

    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

    直指他的親娘是歪心,是狐媚子,是下流。

     鳳姐的正言,對趙姨娘,是徹底否認她在自己兒子面前作為母親的身份;對賈環則是一頓假意拉攏,一面承認賈環為主子行列裡的人,一面作賤其母。

     作為人性,這番話是極其狠毒的。

    而作為封建大家庭中的倫理,卻又是趙姨娘母子必然時時刻刻面對的現實。

     賈環之所以受到衆人排斥,與他年紀幼小,隻能與弱母相依為命有關。

    他還也許沒有意識到,與母親的親近,便是他地位日益降低的一個原因。

    也許意識到了也不想擺脫。

    但我以為,這正是賈環反而強勝探春的惟一處。

    至少,他還知道有一個親娘,還認這個親娘,有了委屈來對自己的生母訴說,與母親共同承受着賈府裡的歧視與虐待。

    這是他的人性未泯的表現。

    “人之初,性本善”,指的就是這個最初的天性。

     在這種扭曲的環境裡成長的賈環,心态豈能正常?他自幼非仆非主,隻能是不确定性地發展着,投機着,懷恨着,懷疑着。

    伺機報複成為他性格的必然。

    “天道好還“,這種報應是賈府應該受到的懲罰。

    賈府對賈環及其母親是惡貫滿盈的。

     與賈環相比,那人人稱贊的探春卻是代表了一種人性的扭曲。

     探春曾下功夫親自做了一雙鞋,不給親生的弟弟賈環,卻送給那位有萬人伺候的寶玉哥哥。

    無怪乎趙姨娘說她是“揀高枝兒飛”。

    探春曾教訓過賈環,說他自己是個爺們主子,倒成天跟着那不上進的奴才學。

    “不上進的奴才”,即是指她們倆的親生母親趙姨娘了。

     一個不愛母親也不愛弟弟的三小姐,盡講空話,這自然很難令賈環心服。

    環兄弟最需要的是真心的愛與保護。

    姐姐沒有給他半點。

     也許,探春是被她的親生母親所誤解的。

    她隻是不願意以卑瑣的手段和方式來争取生存的權利,實際上那也是不會成功的。

    賈府并沒有什麼特殊的惡,隻是代表着封建等級的強大體系,這是無人能夠逃脫和對抗不了的。

     然而,無論是用什麼手段謀略,如果是直接傷害生母,未免犯下傷天害理之大忌。

    所以探春必是于兩難中不斷地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