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與風

關燈
探春與風

    風,在中國文化中又有風骨,風采的意思,“高台多悲風”。

    探春的圖畫,總與“風”相關聯。或是放風筝,風緊時,一刀剪去,憑自飄遠到不見;或是乘風帆,一帆風雨,行路三千。

    風花雪月中,她占的是“風”。

    “月”為黛玉所占。“冷月葬詩魂”。

    “雪”,是薛寶钗,她是冷美人,從賈府仆人興兒說出“還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兒,姓薛,叫什麼寶钗,竟是雪堆出來的”,可見其人肌膚晶瑩如雪。

    她住的房子“如雪洞一般”,吃的藥是“冷香丸”,家庭在“護官符”上被人稱為:“豐年好大雪”。而她在幻境中冊子上的命運之詞是:“雪滿山中高士卧”,“金簪雪裡埋”。最後嫁寶玉則過的是貧寒日子,又在貧寒中生子而死。

    “花”,則為諸女所分,各得其花。書中“群芳開夜宴”一回已經明叙。此處不贅。

    “風花雪月”中,唯有“風”是流動的,是有力度的。所以探春會走出賈府,并且一直力圖把握自己的命運。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進京都”,探春一出場,那相貌“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就是有動感的,帶着風聲。黛玉初到,賈母在堂。滿場中,除了鳳姐無忌,誰也不敢啃聲。而探春獨不卑不亢。

    寶黛初會時的一番對話,至關重要。寶玉為黛玉的氣質所動,贈她表字為“颦颦”,而探春獨步其間,質詢寶玉:“隻恐又是你的杜撰”。一出語,每帶着自己的推想追問。

    可見在寶钗入府前,探春是一個僅次于黛玉的角色。

    無論堂前還是私下,她敢作敢為,又動有章法。

    探春平素的言行、作為,莫不帶着風聲,英氣昂然,從她管家時遇上趙姨娘扯皮,旁人說情時,她所發出的冷笑,不吝直言;從她斥責平兒李纨等人,不拘長幼;從她在抄檢大觀園之夜,處亂不驚,鎮坐大堂,當機立斷,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個耳光;等等言止,無不帶着風氣習習,所謂風生水起,風骨凜凜。

    湘雲有爽氣,探春有英氣。

    爽氣隻是天性,而英氣則融混着思想鋒芒、膽識、志向,以及不可遮掩的過人才幹。

    故湘雲雖穿戴小子衣服,卻隻是扮相遊戲。而探春有真男子氣,是一個能挑大梁的女中豪傑。

    惜乎探春之英風,已屬末世,“陰盛陽衰”,而其時女子雖然暫可當家,卻仍不可以“當道”,于家于國,隻能哀歎,而不可以向前去有所作為。

    而即使就在閨帏之列,三小姐還有一個不可改變的弱勢,就是她“不是從太太肚子裡面出來的”。“庶出”,身份令她在世道上必然遭到不公平的對待。

    探春一生,注定逆風而行。

    故造化先令她自身帶風,以麗質自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