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和乾隆
關燈
小
中
大
本節将進一步談談二者之間的聯系。
在此之前,我認為澄清一個事實絕對是必要的。
正如前文所說,不能把《紅樓夢》單純當作一部簡單的諷刺小說。
顯而易見,如果我們說賈寶玉就是乾隆,那麼賈元春又處于什麼地位呢?但是這并不妨礙曹雪芹把大量關于乾隆的素材壓縮到賈寶玉這個藝術形象中去。
其實很早就有人認為《紅樓夢》在影射滿清皇族。
但是人們一般認為這是指順治的事情。
說實話,我一點也不認為這種說法是錯的。
問題在于除了順治之外,《紅樓夢》還揭露了整個滿清皇族的内幕。
總之來了個大曝光。
所以剩下的問題就在于,這個揭露的真實程度是多少。
曹雪芹說: “……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蹑迹,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 曹雪芹把這些事迹镌刻在石頭上,意其永垂不朽之意。
這和當代的所謂“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是多麼不一樣啊! 說實話,我是比較相信曹雪芹的話的。
像曹雪芹這樣的人,他說是真的,必然就是真的。
[54]而且滿清的那些事情,瞞誰都可以,唯獨瞞不過曹雪芹這樣的人。
從對曹氏家族的研究中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一條新的認識《紅樓夢》的道路被開辟出來了:理解《紅樓夢》,必須要結合乾隆以前的全部清朝曆史。
這裡再說一下,像《紅樓夢》這樣的作品,當然不會給自己設置限制。
可以說,凡是可以加到作品的事實,都會被作者吸收進去。
現在,這裡,我之所以忽然對影射乾隆這樣的事情這麼熱心,是不是有些過分呢? 我說不是的。
首先,如果作品沒有關系到清朝,其遭遇不會這麼悲慘。
上面已經推論出,認為作品以及作者沒有受到清朝的迫害是錯誤的。
正是表面上的平靜才暗示出内在的不可遏制的憤怒。
例如在《紅樓夢》之前的《桃花扇》,雖然是明目張膽地給明朝唱挽歌,但是作者隻不過是罷官了之。
正是《紅樓夢》涉及了大量的清王朝的隐私,特别是這些事情又全是真的,所以才令統治者如此憤怒,又不敢輕舉妄動。
作為例證,這裡再提幾個例子。
其實隻要仔細研究清朝前期的曆史,再和作品相對比,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雖然這個工作我并沒有做,但是我相信這個判斷還是有把握的。
首先,清朝的皇帝與明朝的不同。
明朝皇帝對道教,特别是道教的種種歪門邪道的東西特别感興趣。
而清朝則對佛教,特别是流傳在蒙古、西藏一帶的喇嘛教感興趣。
據說乾隆就以“老佛爺”自稱。
晚年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
據說乾隆本人曾拜西藏的活佛為師,修為甚高。
乾隆為了能夠随時接受活佛的教誨,還在紫禁城内修建喇嘛寺。
好了,大家都知道,大觀園裡也有個尼姑庵。
裡面的主持妙玉,用書裡的原話說,是個“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怪人。
這倒是和喇嘛活佛特别相像。
現在佛寺也有了,師傅也有了,那麼賈寶玉是不是也要這麼“修行”一下呢?至此我們有理由看到,續書的安排未必完全合理。
原來在攏翠庵出家的不是賈惜春,而是賈寶玉!而這個時候,妙玉還沒有“遭劫”。
可以想象,當林黛玉死後,薛寶钗嫁過來之後。
賈寶玉肯定難以忍受。
所以賈寶玉跑到妙玉那裡尋求安慰也未必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乾隆也同樣難以忍受他的皇後。
據說就是因為乾隆不斷尋歡作樂這樣的事情,前後就死了好幾個皇後。
最後,乾隆幹脆不立皇後了之。
這就又令人特别替薛寶钗擔心。
也許賈寶玉一怒之下竟然把薛寶钗勒死了呢?還有那個總喜歡講大道理的麝月,是不是也給這麼處理了呢?退一步說,即使賈寶玉沒有殺害她們,而把她們賣了呢?總之要以離開賈寶玉為準。
賈寶玉有大段大段的“頌聖”的
在此之前,我認為澄清一個事實絕對是必要的。
正如前文所說,不能把《紅樓夢》單純當作一部簡單的諷刺小說。
顯而易見,如果我們說賈寶玉就是乾隆,那麼賈元春又處于什麼地位呢?但是這并不妨礙曹雪芹把大量關于乾隆的素材壓縮到賈寶玉這個藝術形象中去。
其實很早就有人認為《紅樓夢》在影射滿清皇族。
但是人們一般認為這是指順治的事情。
說實話,我一點也不認為這種說法是錯的。
問題在于除了順治之外,《紅樓夢》還揭露了整個滿清皇族的内幕。
總之來了個大曝光。
所以剩下的問題就在于,這個揭露的真實程度是多少。
曹雪芹說: “……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蹑迹,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 曹雪芹把這些事迹镌刻在石頭上,意其永垂不朽之意。
這和當代的所謂“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是多麼不一樣啊! 說實話,我是比較相信曹雪芹的話的。
像曹雪芹這樣的人,他說是真的,必然就是真的。
[54]而且滿清的那些事情,瞞誰都可以,唯獨瞞不過曹雪芹這樣的人。
從對曹氏家族的研究中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一條新的認識《紅樓夢》的道路被開辟出來了:理解《紅樓夢》,必須要結合乾隆以前的全部清朝曆史。
這裡再說一下,像《紅樓夢》這樣的作品,當然不會給自己設置限制。
可以說,凡是可以加到作品的事實,都會被作者吸收進去。
現在,這裡,我之所以忽然對影射乾隆這樣的事情這麼熱心,是不是有些過分呢? 我說不是的。
首先,如果作品沒有關系到清朝,其遭遇不會這麼悲慘。
上面已經推論出,認為作品以及作者沒有受到清朝的迫害是錯誤的。
正是表面上的平靜才暗示出内在的不可遏制的憤怒。
例如在《紅樓夢》之前的《桃花扇》,雖然是明目張膽地給明朝唱挽歌,但是作者隻不過是罷官了之。
正是《紅樓夢》涉及了大量的清王朝的隐私,特别是這些事情又全是真的,所以才令統治者如此憤怒,又不敢輕舉妄動。
作為例證,這裡再提幾個例子。
其實隻要仔細研究清朝前期的曆史,再和作品相對比,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雖然這個工作我并沒有做,但是我相信這個判斷還是有把握的。
首先,清朝的皇帝與明朝的不同。
明朝皇帝對道教,特别是道教的種種歪門邪道的東西特别感興趣。
而清朝則對佛教,特别是流傳在蒙古、西藏一帶的喇嘛教感興趣。
據說乾隆就以“老佛爺”自稱。
晚年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
據說乾隆本人曾拜西藏的活佛為師,修為甚高。
乾隆為了能夠随時接受活佛的教誨,還在紫禁城内修建喇嘛寺。
好了,大家都知道,大觀園裡也有個尼姑庵。
裡面的主持妙玉,用書裡的原話說,是個“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怪人。
這倒是和喇嘛活佛特别相像。
現在佛寺也有了,師傅也有了,那麼賈寶玉是不是也要這麼“修行”一下呢?至此我們有理由看到,續書的安排未必完全合理。
原來在攏翠庵出家的不是賈惜春,而是賈寶玉!而這個時候,妙玉還沒有“遭劫”。
可以想象,當林黛玉死後,薛寶钗嫁過來之後。
賈寶玉肯定難以忍受。
所以賈寶玉跑到妙玉那裡尋求安慰也未必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乾隆也同樣難以忍受他的皇後。
據說就是因為乾隆不斷尋歡作樂這樣的事情,前後就死了好幾個皇後。
最後,乾隆幹脆不立皇後了之。
這就又令人特别替薛寶钗擔心。
也許賈寶玉一怒之下竟然把薛寶钗勒死了呢?還有那個總喜歡講大道理的麝月,是不是也給這麼處理了呢?退一步說,即使賈寶玉沒有殺害她們,而把她們賣了呢?總之要以離開賈寶玉為準。
賈寶玉有大段大段的“頌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