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入府:是裝點還是另有企圖(4)

關燈
兩難的選擇擺在面前,何進會走向何方呢?士人在期待着,宦官同樣也在期待着。一切仿佛都在未知中要悄然地走向自生自滅。

    這時,給予何進以無限榮耀與地位的異母妹,當今的皇太後向何進表白了自己的心聲,她說:“宦官管理禁省,是漢家的制度,不能說變就變。況且先帝屍骨未寒,我怎能同士人一起共事呢?”這是太後們共有的想法。而這時再說出來,顯然在告誡何進不要忘記家族的榮華來自于宦官的關照,背棄宦官,就意味着榮華的喪失。士人嗎,可有可無。皇太後是在為兄長驅散迷霧。

    而何進身處省外,很難有妹妹的那種心思。他實在不想在士人與宦官之間做一個裁判的角色,但來自各方的壓力正在促使他及早做出表白。

    在猶疑中,他竟然采納了袁紹的建議:征召四方猛将進京,從而脅迫太後讓步,誅除宦官。從表面上看,何進是要下決心投入到士人的懷抱中。但細加分析,就不難看出這裡面的文章,在當時沒有調集四方兵馬的必要。漢帝國在遭受了黃巾軍的沖擊之後,京師的武備極大地充實起來,做為中央可以直接調動的西園軍可謂兵精将廣,對于京師可能出現的非常局面,足以應對。在其統帥上軍校尉蹇碩死後,這支兵馬已由大将軍何進控制,加之何進大将軍府與其弟何苗的車騎将軍府的家兵,何進要動用武力來解決士人與宦官之間的矛盾,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調集四方兵馬,顯然是畫蛇添足之舉。當此議付諸實行的時候,質疑聲就不絕于耳了。

    大将軍主簿陳琳這樣評價何進的征兵行為:“将軍現在大權在握,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一切事情,對付宦官,就好比洪爐燎毛發。況且宦官的所作所為,離經叛道,誅除宦官是天人所順的事情,如今卻要放棄這些優勢,去求助外援,而外援的到來,會出現強者為雄的局面,這樣的話,将軍的功績就無從建立,隻會為新的動亂創造條件。”

    當時做為西園軍将領的典軍校尉曹操也說:“宦官的危害是帝王縱容的結果。現在要治他們的罪,就應該誅除權宦,要做這件事情隻需要一個獄吏就夠了,何必勞師動衆求助于外将呢?要想将宦官斬盡殺絕,事情一定會洩露出去,我沒有看到什麼希望,隻看到了失敗的結局。”

    時為侍禦史的鄭泰看到這一局面,幹脆就辭官不做了,他對他的朋友颍川名士荀攸說:“輔佐何進實在沒有必要。”

    的确,在當時形勢下,誅除宦官易如反掌,決非需要假外兵來完成的事業。那麼何進的目的究竟在哪裡呢?

    先看這四方猛将的組成:

    1原前将軍、當時還在赴任途中的并州牧董卓。

    2原并州刺史、時任武猛都尉丁原。

    3東郡太守橋瑁。

    4大将軍掾王匡。

    5西園軍假司馬張楊。

    6原并州從事張遼。

    7騎都尉鮑信。

    8都尉毌丘毅。

    除董卓所率親兵以及丁原率領的并州軍具有相當戰鬥力以外,其他各路兵馬不是郡國兵,就是臨時招募起來的武裝,且各路兵馬距離洛陽遠近不一,像王匡、鮑信去了泰山,張楊和張遼回到并州,毌丘毅到了丹楊,要集聚于洛陽,在時間上難做統一的安排。而這種近乎全國範圍的兵力募集,不可能不為宦官所覺察,既要誅除宦官,又要宦官明白自身岌岌可危的處境,讓他們有所收斂,何進的苦心就這樣公布于天下了。

    迫于形勢上的壓力,何太後也改變了初衷,将諸宦官遣返出宮,與其說是給士人一個交待,不如說是給何進一個台階下。何進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讓宦官暫避鋒芒,先保全性命要緊。此時已經出任司隸校尉,有糾察百官并掌握着京畿地區治安權力的袁紹卻有些坐不住了,假借大将軍的名義,命令地方搜捕宦官親屬,想借此來敦促何進果斷行事,将宦官一網打盡,免生後患。

    而何進這時又陷入到不安狐疑之中。他似乎已經能體味到征召四方猛将給政治帶來的絲絲苦意。慌忙間,他派出種劭宣诏阻擋住進軍神速的董卓,并為業已進入京師的丁原安排了一個執金吾的位置。執金吾負有京師防務的職責,對于丁原的使用,可能也有袁紹的主意在裡面。此意将在下文予以揭示。何進阻兵,否定了他先前的做法。而太後又重新起用了諸宦官,所有的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點。漢末政治似乎是要在無盡的徘徊中打發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