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叛将魏延

關燈
魏延在演義裡首次登場,乃是真正風虎雲龍之時。

    曹操百萬大軍排山倒海而來,劉備殘軍拉着大隊百姓殺到襄陽,蔡瑁拒絕開城。

    劍拔弩張之時,忽然:“城中忽有一将,引數百人徑上城樓,大喝:‘蔡瑁、張允賣國之賊!劉使君乃仁德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衆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重棗;乃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

    當下魏延輪刀砍死守門将士,開了城門,放下吊橋,大叫:‘劉皇叔快領兵入城,共殺賣國之賊!’” 然後劉備假仁義了一下,率軍閃了。

    魏延與文聘單挑了幾個回合——注意此處,老羅不經意間在一出場就渲染了魏延的威武:能和文聘鬥而且全身而退者,也算是高手了,畢竟文聘在劉表軍團中是屈指可數的猛将。

    然後魏延很沒面子地去投韓玄了。

     這一系列畫面給人的印象是,魏延是一個很正面的形象。

    深有大志,而且善擇明主,勇武不凡。

    大緻如此。

    雖然有背主之嫌,但是中國人的思維:你反好人就是叛賊,可是反壞人就是棄暗投明,應該鼓勵的。

    所以大家看了這裡會對魏延有個好印象。

     第二次出場就有名了。

    黃忠要被斬首了,魏延出來英雄救美:“忽然一将揮刀殺入,砍死刀手,救起黃忠,大叫曰:‘黃漢升乃長沙之保障,今殺漢升,是殺長沙百姓也!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當衆共殛之,願随我者便來!’衆視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乃義陽人魏延也。

    自襄陽趕劉玄德不着,來投韓玄;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

    當日救下黃忠,教百姓同殺韓玄,袒臂一呼,相從者數百餘人。

    黃忠攔當不住。

    魏延直殺上城頭,一刀砍韓玄為兩段,提頭上馬,引百姓出城,投拜雲長。

    ” 厲害吧,一次很成功的内部政變。

    但注意此段文字中,第一次對魏延有了評價:“玄怪其傲慢少禮”。

    休小看此數字,含義巨大。

    幾乎是蓋棺定論。

    但這次魏延還是很酷的,救了黃忠,取了長沙。

    還有,能夠一呼間讓長沙人民反了韓玄,一方面借重了黃忠的魄力,一方面亦可見魏延的厲害。

    可是,之後就是諸葛亮忽然變臉,要殺魏延了:“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

    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

    ’” 我看了大大不以為然。

    如果以此為标準,法正呢?孟達呢?馬超呢?劉備軍團叛将多矣,何故就對此人耿耿于懷?我後來看了《三國志》才知道此乃虛構。

    老羅此處設這段話無非是要說諸葛亮有先見之明,其實是間接惡化了孔明的形象。

     魏延歸了劉備後,屢立戰功,一直發展到他和黃忠随劉備入川,已經由剛開始的降将一躍成為僅次于關張趙三大猛将的重要人物了。

    後來在與冷苞鄧賢的作戰中還算有功勞——雖然多次被黃忠搭救,但多少是有功勞的,算得是猛将。

    在孔明策劃的幾次軍事行動中,他都幹淨利落地完成任務。

    可是後來與馬岱一戰頗沒面子:“魏延隻道是馬超,舞刀躍馬迎之。

    與岱戰不十合,岱敗走。

    延趕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

    ” 但注意此後的一段:“馬岱大怒曰:‘汝焉敢小觑我!’挺槍躍馬,直取張飛。

    戰不十合,馬岱敗走。

    ” 雖然單挑不是簡單的加減法,但是畢竟能在十合中挑敗馬岱的人不是很多——魏延和張飛都是在十合中打敗馬岱,雖然考慮到馬岱與魏延挑時的詐敗因素,依然可以視為魏延勇武的象征。

     還有,可能魏延沒想到。

    此時射他一箭的男人,二十年後還取了他的首級。

     後來就是漢中之役。

    魏延先是跟着張飛大破張合,然後在與曹操斜谷會戰中:“操招魏延歸降,延大罵。

    ……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

    操翻身落馬。

    延棄弓綽刀,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

    刺斜裡閃出一将,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

    ……” 原來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卻門牙兩個。

     魏延的功勞很大了。

    射中曹操(之前審配和陳宮都有射中曹操麾蓋的記錄,但是射中本人印象裡似乎沒有),而且大戰龐德(龐令名的勇武我不多談了,大家都清楚),真是骁勇無雙的猛将。

    還有,此處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