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深根固本:取勝的基礎
關燈
小
中
大
三國能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正因其本固。
曹操起事之初,僅有兖州一地,他納荀或“深根固本”之策,先鞏固兖州,以之為根據地,招賢納士,訓練兵馬,伺機逐個消滅敵對勢力,乃能稱雄北方。
劉備納諸葛亮的“隆中策”,取益州為根據地,才能與曹、吳抗衡。
孫權也先安内才能攘外,使東吳國固民安。
在中國古代戰争史上,一般來說,凡能“深根固本”的都能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往往彼敵一擊便一敗塗地。
東西漢之興,其關鍵是能“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因“高租保關中,光武據河内”,故能“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雖然屢敗,因後勁仍足,可以東山再起,把戰争堅持到最後勝利。
朋太祖朱元璋以此為法,先“深根固本”,即“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平了南方,站穩腳跟後始揮師北上,以破竹之勢攻入北京,開創了明王朝。
可是,唐黃巢、明李自成等,雖擁衆百萬,先後打敗了廟、明王朝,因不“深根固本”,即沒有建設牢固的根據地,當敵人一聯合外來勢力進行反攻,一道大敗便翻不了身。
足見“深根固本”确是争天下的良策。
需要探讨的是,這裡所說的“本”的内涵是什麼,如何才能“固本”? 這從蜀、吳兩國前後期的不同形勢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前期,即劉備、孔明先後治理蜀國和孫權統治東吳期間,因他們都是傑出的統治者,善于用人、團結人,因而能聚集濟濟人才,為之效力獻智,制訂的政策能正确反映客觀形勢,符合人民的願望,人心歸之,加上蜀國山川險阻,有不少關隘是“一夫把關,萬夫莫敵”,以及吳國有長江天塹,故蜀、吳兩國成為攻不破的堡壘。
而在後期,山、水險阻依舊,但蜀國當政的是庸主劉禅,吳國是暴君孫皓,都親小人遠賢人,有人才而不能用,因而人心離散,山高水險而無人為之把守,天塹變成了通途,敵人一跨而過。
據此可以得出結論,這裡所說的“本”的内涵包括三個方面,即人才、人心和根據地。
根據地雖是“本”的重要内涵之一,但非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人心向往,而人心向往在于有傑出的人才群體,即有各種各樣的人才來治理國家。
劉備、孔明和孫權因其本人就是英才,故能将各種各樣的人才組織起來形成傑出的人才群體,治軍治國有一套正确的方略,才得到了人民的擁護,使蜀、吳兩國前期固若金湯。
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得人心必先得人才,得人才才能得人心,說“得人才者得天下”也行,因此,可以說人才是“本”中之本。
要固本,人才最重要。
争天下需要先“固本”,人際之間的其他競争也同樣需要先“固本”,因為競争就要決勝負,要壓倒對方才能取勝,而在激烈的競争下,本不固被人一推便倒。
當今之商戰也如此。
商戰之“本”由人才、科技、管理、教育四個方面組成,要固本就必須從這四個方面着手:要有一流的主管、科技、管理人才,不然就不能形成傑出的人才群體,就難于在世界市場取得商戰的勝利。
因為沒有一流的主管人才,就不能做出高明的決策,正确地指揮商戰;沒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就制造不出比别人更物美價廉的尖端産品,以壓倒競争對手;沒有一流的管理人才,就不能更好地進行管理、推銷産品,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能否培養如此衆多的各種各樣的一流人才就決定于教育如何,而搞好教育也需要教育人才,沒有一流的教育人才就不可能培養出衆多的各種各樣的一流人才。
顯然,商戰的“本”中之本也是人才,人才是決定一切的。
下面,我們将從這四個方面進行探讨: 人才是關鍵 商戰,表面上是商品竟美,實質是智慧的較量,從制造産品到經營以至占領市場,無不是人們智慧的結晶,也是主管、科技、管理人才運用其才智的結果,因此也可以說商戰是人才之戰。
雖然在參加商戰的人才群體中的各種人才都不能缺少,各有各的作用,但商戰的勝敗往往決定于主管人的決策正确與否。
他跟統兵作戰的統帥有相似之處,孔明、曹操和周瑜等能多勝,是因其多謀善斷,及時做出正确的戰略決策,參加商戰的主管人也必須有這種本領,才能取得勝利。
不少商戰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都說明主管人在商戰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即使是同是一個企業,同是一樣産品,由無能的主管人經營,瀕臨破産,換了高明的主管人,就使滞銷變暢銷,生意興隆。
美國創業家金姆使瀕臨破産的雷明頓公司起死回生便是個典型的例子。
在購買雷明頓公司前,金姆做了周密的調查研究,發現這家公司生産的電動剃須刀是當時所有同類産品中最棒的,它銷路不好是管理人員不善經營,不曉得怎樣去賣剃須刀,因而雖有最棒的剃須刀,卻競争不過其他公司制造的并非一流的剃須刀,讓他們壟斷了剃須刀市場。
于是,即使這家公司虧了3000萬美元,他也下決心舉債用2500萬美元将之買下來。
在對雷明頓公司過去存在的弊端進行改革整頓,以建立全體員工的信心的同時,想方設法降低電動剃須刀的價格:霄明頓公司原先的主管,認為在有限的剃須刀市場中,唯有提高價格,才能使銷售金額提到最高水準。
金姆認為這種行銷思想是錯誤的,他便停掉售價34.95美元的剃須刀,推出一種配件較少,售價隻有19.95美元,十分經濟又好用的三頭剃須刀。
這種新産品一試銷,立即在剃須刀市場造成轟動。
之後,他擴大在世界各地的行銷渠道,并自己上電視,做廣告,現身說法,大賣剃須刀,使雷明頓三頭剃須刀聲譽傳遍全球,使雷明頓公司财源大進。
金姆使雷明頓起死回生的辦法不過是:制造物美價廉的新産品,組建一個奮鬥不懈的團體,進行良好的行銷及廣告活動。
而金姆膽大心細的作風卻是他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金姆如此大膽敢于買下負債達3000萬美元且瀕臨破産的雷明頓公司,是建立在他對該
曹操起事之初,僅有兖州一地,他納荀或“深根固本”之策,先鞏固兖州,以之為根據地,招賢納士,訓練兵馬,伺機逐個消滅敵對勢力,乃能稱雄北方。
劉備納諸葛亮的“隆中策”,取益州為根據地,才能與曹、吳抗衡。
孫權也先安内才能攘外,使東吳國固民安。
在中國古代戰争史上,一般來說,凡能“深根固本”的都能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往往彼敵一擊便一敗塗地。
東西漢之興,其關鍵是能“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因“高租保關中,光武據河内”,故能“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雖然屢敗,因後勁仍足,可以東山再起,把戰争堅持到最後勝利。
朋太祖朱元璋以此為法,先“深根固本”,即“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平了南方,站穩腳跟後始揮師北上,以破竹之勢攻入北京,開創了明王朝。
可是,唐黃巢、明李自成等,雖擁衆百萬,先後打敗了廟、明王朝,因不“深根固本”,即沒有建設牢固的根據地,當敵人一聯合外來勢力進行反攻,一道大敗便翻不了身。
足見“深根固本”确是争天下的良策。
需要探讨的是,這裡所說的“本”的内涵是什麼,如何才能“固本”? 這從蜀、吳兩國前後期的不同形勢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前期,即劉備、孔明先後治理蜀國和孫權統治東吳期間,因他們都是傑出的統治者,善于用人、團結人,因而能聚集濟濟人才,為之效力獻智,制訂的政策能正确反映客觀形勢,符合人民的願望,人心歸之,加上蜀國山川險阻,有不少關隘是“一夫把關,萬夫莫敵”,以及吳國有長江天塹,故蜀、吳兩國成為攻不破的堡壘。
而在後期,山、水險阻依舊,但蜀國當政的是庸主劉禅,吳國是暴君孫皓,都親小人遠賢人,有人才而不能用,因而人心離散,山高水險而無人為之把守,天塹變成了通途,敵人一跨而過。
據此可以得出結論,這裡所說的“本”的内涵包括三個方面,即人才、人心和根據地。
根據地雖是“本”的重要内涵之一,但非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人心向往,而人心向往在于有傑出的人才群體,即有各種各樣的人才來治理國家。
劉備、孔明和孫權因其本人就是英才,故能将各種各樣的人才組織起來形成傑出的人才群體,治軍治國有一套正确的方略,才得到了人民的擁護,使蜀、吳兩國前期固若金湯。
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得人心必先得人才,得人才才能得人心,說“得人才者得天下”也行,因此,可以說人才是“本”中之本。
要固本,人才最重要。
争天下需要先“固本”,人際之間的其他競争也同樣需要先“固本”,因為競争就要決勝負,要壓倒對方才能取勝,而在激烈的競争下,本不固被人一推便倒。
當今之商戰也如此。
商戰之“本”由人才、科技、管理、教育四個方面組成,要固本就必須從這四個方面着手:要有一流的主管、科技、管理人才,不然就不能形成傑出的人才群體,就難于在世界市場取得商戰的勝利。
因為沒有一流的主管人才,就不能做出高明的決策,正确地指揮商戰;沒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就制造不出比别人更物美價廉的尖端産品,以壓倒競争對手;沒有一流的管理人才,就不能更好地進行管理、推銷産品,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能否培養如此衆多的各種各樣的一流人才就決定于教育如何,而搞好教育也需要教育人才,沒有一流的教育人才就不可能培養出衆多的各種各樣的一流人才。
顯然,商戰的“本”中之本也是人才,人才是決定一切的。
下面,我們将從這四個方面進行探讨: 人才是關鍵 商戰,表面上是商品竟美,實質是智慧的較量,從制造産品到經營以至占領市場,無不是人們智慧的結晶,也是主管、科技、管理人才運用其才智的結果,因此也可以說商戰是人才之戰。
雖然在參加商戰的人才群體中的各種人才都不能缺少,各有各的作用,但商戰的勝敗往往決定于主管人的決策正确與否。
他跟統兵作戰的統帥有相似之處,孔明、曹操和周瑜等能多勝,是因其多謀善斷,及時做出正确的戰略決策,參加商戰的主管人也必須有這種本領,才能取得勝利。
不少商戰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都說明主管人在商戰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即使是同是一個企業,同是一樣産品,由無能的主管人經營,瀕臨破産,換了高明的主管人,就使滞銷變暢銷,生意興隆。
美國創業家金姆使瀕臨破産的雷明頓公司起死回生便是個典型的例子。
在購買雷明頓公司前,金姆做了周密的調查研究,發現這家公司生産的電動剃須刀是當時所有同類産品中最棒的,它銷路不好是管理人員不善經營,不曉得怎樣去賣剃須刀,因而雖有最棒的剃須刀,卻競争不過其他公司制造的并非一流的剃須刀,讓他們壟斷了剃須刀市場。
于是,即使這家公司虧了3000萬美元,他也下決心舉債用2500萬美元将之買下來。
在對雷明頓公司過去存在的弊端進行改革整頓,以建立全體員工的信心的同時,想方設法降低電動剃須刀的價格:霄明頓公司原先的主管,認為在有限的剃須刀市場中,唯有提高價格,才能使銷售金額提到最高水準。
金姆認為這種行銷思想是錯誤的,他便停掉售價34.95美元的剃須刀,推出一種配件較少,售價隻有19.95美元,十分經濟又好用的三頭剃須刀。
這種新産品一試銷,立即在剃須刀市場造成轟動。
之後,他擴大在世界各地的行銷渠道,并自己上電視,做廣告,現身說法,大賣剃須刀,使雷明頓三頭剃須刀聲譽傳遍全球,使雷明頓公司财源大進。
金姆使雷明頓起死回生的辦法不過是:制造物美價廉的新産品,組建一個奮鬥不懈的團體,進行良好的行銷及廣告活動。
而金姆膽大心細的作風卻是他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金姆如此大膽敢于買下負債達3000萬美元且瀕臨破産的雷明頓公司,是建立在他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