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就計
關燈
小
中
大
用詐計以騙敵,被彼所知,彼則就其計而破之,稱将計就計。能将計就計的多勝,因用計以騙人,彼知之而順其計破之,這就出乎用計的意料之外,不及防備而反中彼之計。而能将計就計的,首先必須知彼之計,然後才能設計以破之。而知彼之計殊不易,這是因彼設計以騙我,往往是經過缜密的考慮,不易被人所識破始行之。能知敵計和将計就計的,必須有敏捷的才智、周密的思維、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這樣的人才算是有智謀的人,任何詭計都難瞞過他;當其将計就計以破敵時,也不易被敵識破。事實确是如此,《三國演義》的将計就計的計謀,皆出于有智謀的人,如諸葛亮、姜維和賈翊等。
将計就計,先知其計是關鍵。凡是詐謀,不可能做到“天衣無縫”,必有漏洞,有其不合情理、不合邏輯之處,如能細心觀察、冷靜分析,則有可能看出其破綻。而有智謀的人決不會放過任何細節,因而能幹小處見大。如魏将王瓘來降,“受降如受敵”,姜維是不會輕易相信的,當他所知王瓘說他是王經的侄兒,因叔父被殺而來降以報仇,立即斷定他是詐降,因司馬昭殺其叔父決不會讓其侄兒帶兵,故能設計大敗鄧艾。賈翊見曹操巡祝城三日後,于西北角積柴草,準備攻城,而東南角城牆不固,何以操不從此攻城,故知其在西門角上是虛張聲勢,實欲攻東南角,乃向張繡設計于東南角伏重兵,果大敗曹軍。
《三國演義》的将計就計之計,概言之有二種:一是知其計而将計就計,如賈翊順計破曹操、姜維利用王瓘假降而敗鄧艾,以及諸葛亮破周瑜的美人計,等等;二是有意讓敵知我計而再将計就計破之,如孔明縱敵虜攻奪零陵。
這些将計就計雖有同有不同,但都有其特點。
将計就計,先知其計是關鍵。凡是詐謀,不可能做到“天衣無縫”,必有漏洞,有其不合情理、不合邏輯之處,如能細心觀察、冷靜分析,則有可能看出其破綻。而有智謀的人決不會放過任何細節,因而能幹小處見大。如魏将王瓘來降,“受降如受敵”,姜維是不會輕易相信的,當他所知王瓘說他是王經的侄兒,因叔父被殺而來降以報仇,立即斷定他是詐降,因司馬昭殺其叔父決不會讓其侄兒帶兵,故能設計大敗鄧艾。賈翊見曹操巡祝城三日後,于西北角積柴草,準備攻城,而東南角城牆不固,何以操不從此攻城,故知其在西門角上是虛張聲勢,實欲攻東南角,乃向張繡設計于東南角伏重兵,果大敗曹軍。
《三國演義》的将計就計之計,概言之有二種:一是知其計而将計就計,如賈翊順計破曹操、姜維利用王瓘假降而敗鄧艾,以及諸葛亮破周瑜的美人計,等等;二是有意讓敵知我計而再将計就計破之,如孔明縱敵虜攻奪零陵。
這些将計就計雖有同有不同,但都有其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