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佯退兵:孔明騙仲達

關燈
孔明佯退兵,司馬仲達知其假退,但孔明一退再退、三退以誘之,仲達則始疑後惑終信之而追擊,因而中計大敗。

    孔明襲陳侖後複出祁山,魏主派司馬懿前來迎敵,被孔明屢敗,司馬懿堅守不出。于是孔明思得一計,便傳令教各處皆拔寨而起。細作報知司馬懿,懿說:“孔明必有大謀,不可輕動。張郃說:“此必因糧盡而回,如何不追?”

    懿說:“吾料孔明上年大豐收,今又麥熟,糧草豐足,雖然轉運艱難,亦可支吾半載,安肯便走?彼見吾連日不戰,故作此計引誘。可令人遠哨之。”

    軍士探知,回報說:“孔明離此三十裡下寨。”懿說:“吾料孔明果不走。

    且堅守寨棚,不可輕進。”

    假的重複多次,易信其真

    住了旬日,絕無音信,并不見蜀将來戰。懿再令哨探,回報說,“蜀兵已起營去了。”懿未信,乃更換衣服,雜在軍中,親自來看,果見蜀兵又退了三十裡下寨。懿回營謂張郃說:“此乃孔明之計也,不可追趕。”又住了旬日,再令人哨探。回報說:“蜀兵又退三十裡下寨。”郃說:“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郃願往決戰!”懿說:“孔明詭計極多,倘有差失,喪我軍之銳氣。不可輕進。”郃說:“某去若敗,甘當軍令。”懿說:“既汝要去,可分兵兩枝:汝引一枝先行,須要奮力死戰;吾随後接應,以防伏兵。汝次日先進,到半途駐紮,後日交戰,使兵力不乏。”大凡假的,重複多次,連自己也惑,何況他人?孔明的假退,司馬懿初料其假,經不起孔明多次誘騙和張郃一再堅持追擊,終于同意。但司馬懿也不愧為智者,在追擊中也防孔明埋伏,故決定張郃先行,他随後接應,部署可謂周到。

    強中更有強中手

    讵料強中更有強中手,孔明卻計高一着。張郃追兵一到,就中孔明的埋伏,被關興、馬忠等夾擊,王平、張翼截其歸路。忽然司馬懿引軍殺到,蜀兵兩頭死戰,漸漸不支。這時,姜維、瘳化卻分兵兩路襲司馬懿老營。懿得知,大驚失色,即提兵急回,被蜀兵随後掩殺,魏軍大敗,死者極多,棄馬匹器械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