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虛 實
關燈
小
中
大
《孫子兵法·虛實篇》說:“善戰者,緻人而不緻于人。
”這是說善于作戰的将帥,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這一軍事思想,曆來受到兵家的高度評價,《李衛公問對》指出,兵法千章萬句,其要者莫過于“緻人而不緻于人。
”能“緻人而不緻于人”,才能掌握戰争的主動權,使敵人随着自己的指揮棒行事,就能分解強敵,以少勝衆,以弱勝強。
而要“緻人而不緻于人”,孫子認為要“出其所必趨”,“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避實而擊虛”,這都是說攻虛擊弱之法。
而能否攻虛擊弱,決定于能否善于“示形”,所謂“示形”即僞裝和欺騙。
孫子強調“示形”要做到“無聲”、” 無形”,“故能為敵之司命。
”意思是說善于“示形”的,自己一方的動作,敵人毫無所知,這是因它僞裝得很好,使敵人象是目盲耳聾一樣,看不見形,聽不到聲;而我方卻是目明、耳聰,對敵人動靜一清二楚,所以能指揮敵人。
《三國演義》對孫子的《虛實篇》所提出的觀點有了充分的發揮,且将之具體化、形象化。
凡戰勝者,大都與“示形”得好有關。
孔明對虛實的運用,是因人因事而異,他知曹操懂得兵書所說“虛者實之,實者虛之”之法,就來個“實者實之”之法,即舉火于此,伏兵于此,使曹操在華容中計。
但在一次退兵中,卻用添竈之法,使司馬懿錯誤認為添竈是增兵,故不敢追擊。
其實添竈是真,增兵是假,智如司馬懿竟被他瞞過了。
曹操襲白馬卻虛作“攻其所必救”,即進軍延津假裝襲袁紹之後,紹被迫分兵以應之,操當即從延津直趨白馬,攻其無備,斬殺顔良,解白馬之圍。
司馬懿破公孫淵則是采取“攻其所必趨”的戰術,因遼東守将堅守不出戰,司馬懿乃虛作襲其老巢,迫使遼東守将回救,結果中伏慘敗。
1.算華容:諸葛弄虛實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這是兵家常用之法,而孔明用此法卻有新發展,使傑出的兵謀家曹操料不到而中了計。
“實則實之” 孔明算華容,既不用“虛則實之”之法,也不用“實則虛之”之法,而是用“實則實之”之法以瞞曹操。
劉、孫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孔明立即派将遣兵于路截擊,唯獨不理關公,關公要求出戰,諸葛亮說:“今曹兵敗,必走華容道,若令足下去時,必須放他過去,因此不敢教去。
”關公乃立下軍令狀,說:“若曹操不從那條路上來,如何?”孔明說:“我亦與你軍令狀。
”關公大喜。
孔明說:“雲長可于華容小路高山之處,堆積柴草,放起一把火煙,引曹操來。
”關公說: “曹操望見煙,知有埋伏,如何肯來?”孔明笑說:“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隻此可以瞞過他也。
他見煙起,将說虛張聲勢,必然投這條路來。
将軍休得容情。
”關公領了将令,引關平、周倉并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了。
華容道甕中捉鼈 曹操在逃命途中,先後被孔明所派遣的趙子龍、張翼德擋擊,傷亡慘重,狼狽不堪,剛擺脫追兵,忽見前面有條路,不知所從,操乃問軍士說:“哪條路近?”軍士說,“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餘裡。
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餘裡;隻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
”操令人上山觀望,回報:“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并無動靜。
”操教前軍便走華容小路。
諸将說:“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反走這條路?”操說:“豈不聞兵書有:‘虛則實之,
”這是說善于作戰的将帥,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這一軍事思想,曆來受到兵家的高度評價,《李衛公問對》指出,兵法千章萬句,其要者莫過于“緻人而不緻于人。
”能“緻人而不緻于人”,才能掌握戰争的主動權,使敵人随着自己的指揮棒行事,就能分解強敵,以少勝衆,以弱勝強。
而要“緻人而不緻于人”,孫子認為要“出其所必趨”,“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避實而擊虛”,這都是說攻虛擊弱之法。
而能否攻虛擊弱,決定于能否善于“示形”,所謂“示形”即僞裝和欺騙。
孫子強調“示形”要做到“無聲”、” 無形”,“故能為敵之司命。
”意思是說善于“示形”的,自己一方的動作,敵人毫無所知,這是因它僞裝得很好,使敵人象是目盲耳聾一樣,看不見形,聽不到聲;而我方卻是目明、耳聰,對敵人動靜一清二楚,所以能指揮敵人。
《三國演義》對孫子的《虛實篇》所提出的觀點有了充分的發揮,且将之具體化、形象化。
凡戰勝者,大都與“示形”得好有關。
孔明對虛實的運用,是因人因事而異,他知曹操懂得兵書所說“虛者實之,實者虛之”之法,就來個“實者實之”之法,即舉火于此,伏兵于此,使曹操在華容中計。
但在一次退兵中,卻用添竈之法,使司馬懿錯誤認為添竈是增兵,故不敢追擊。
其實添竈是真,增兵是假,智如司馬懿竟被他瞞過了。
曹操襲白馬卻虛作“攻其所必救”,即進軍延津假裝襲袁紹之後,紹被迫分兵以應之,操當即從延津直趨白馬,攻其無備,斬殺顔良,解白馬之圍。
司馬懿破公孫淵則是采取“攻其所必趨”的戰術,因遼東守将堅守不出戰,司馬懿乃虛作襲其老巢,迫使遼東守将回救,結果中伏慘敗。
1.算華容:諸葛弄虛實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這是兵家常用之法,而孔明用此法卻有新發展,使傑出的兵謀家曹操料不到而中了計。
“實則實之” 孔明算華容,既不用“虛則實之”之法,也不用“實則虛之”之法,而是用“實則實之”之法以瞞曹操。
劉、孫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孔明立即派将遣兵于路截擊,唯獨不理關公,關公要求出戰,諸葛亮說:“今曹兵敗,必走華容道,若令足下去時,必須放他過去,因此不敢教去。
”關公乃立下軍令狀,說:“若曹操不從那條路上來,如何?”孔明說:“我亦與你軍令狀。
”關公大喜。
孔明說:“雲長可于華容小路高山之處,堆積柴草,放起一把火煙,引曹操來。
”關公說: “曹操望見煙,知有埋伏,如何肯來?”孔明笑說:“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隻此可以瞞過他也。
他見煙起,将說虛張聲勢,必然投這條路來。
将軍休得容情。
”關公領了将令,引關平、周倉并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了。
華容道甕中捉鼈 曹操在逃命途中,先後被孔明所派遣的趙子龍、張翼德擋擊,傷亡慘重,狼狽不堪,剛擺脫追兵,忽見前面有條路,不知所從,操乃問軍士說:“哪條路近?”軍士說,“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餘裡。
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餘裡;隻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
”操令人上山觀望,回報:“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并無動靜。
”操教前軍便走華容小路。
諸将說:“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反走這條路?”操說:“豈不聞兵書有:‘虛則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