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饋贈金玉:李肅賄呂布
關燈
小
中
大
丁原與董卓對陣,丁原義子呂布大敗董卓。李肅奉董卓之命帶上名馬“赤兔”和金玉去說呂布歸降。李肅與呂布是同鄉,深知其為人,勇而無謀,見利忘義。他說呂布就是抓住呂布這個弱點。他一見呂布,先奉獻名馬“赤兔”,這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頂,高八尺:嘶鳴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名将見名馬,怎不疼愛。于是,呂布置酒歡待李肅,兩人開懷暢飲。
旁敲側引,套出心話
在與呂布對話中,李肅隻是旁敲側引,他本是要說呂布歸降董卓殺丁原,但他偏不說出,卻教呂布自說,這便是李肅說呂布的特點,也顯示其遊說之巧,他和呂布是同鄉,呂布的父親他是熟悉的,他卻問:“肅與賢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來。”布驚訝說:“兄醉矣!先父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
肅大笑說。
“非也!某說今日丁刺史耳。”李肅這麼說明明是羞他。呂布聽了不好意思說:“某在丁建陽處,亦出于無親。”好了,呂市彼套出其心事來了,李肅馬上激之說:“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這麼一激,終于激出了呂布的心裡話:
“恨不逢其主耳。”
步步逼入,呂布自願上套
李肅還不忙于要他投董卓,隻是旁敲側引地笑着說:“‘良禽擇木而栖。
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布說:
“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呂布請教了,李肅才說:“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布說:“某欲從之,恨無門路。”這段問答,妙在李肅步步逼入,使呂布自願上套,至此,季肅說呂布己基本成功。這時,李肅才取出金珠、王帶列于布前,告布說:“此董公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獻。——赤兔馬亦董公所贈也。”布說,“董公如此見愛,某将何以報之?”李肅沒有正面回答,隻說:“如某之不才,尚為虎責中郎将:公若到彼,貴不可言。”用富貴動之,以堅其報效之心。迄布說“恨無涓埃之功,以為進見之禮。”李肅還是隻給他啟發式的回答,“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意在要他殺丁原,偏不明說出口,逼他自說。果然,呂布沉吟良久後說,“吾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如何?”
肅說:“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于速決。”呂布說出了他才催其“速決”,确是惡極!這樣,李肅既說呂布歸卓,又使呂布殺了董卓的敵手丁原。口舌能殺人,于此可見!
旁敲側引,套出心話
在與呂布對話中,李肅隻是旁敲側引,他本是要說呂布歸降董卓殺丁原,但他偏不說出,卻教呂布自說,這便是李肅說呂布的特點,也顯示其遊說之巧,他和呂布是同鄉,呂布的父親他是熟悉的,他卻問:“肅與賢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來。”布驚訝說:“兄醉矣!先父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
肅大笑說。
“非也!某說今日丁刺史耳。”李肅這麼說明明是羞他。呂布聽了不好意思說:“某在丁建陽處,亦出于無親。”好了,呂市彼套出其心事來了,李肅馬上激之說:“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這麼一激,終于激出了呂布的心裡話:
“恨不逢其主耳。”
步步逼入,呂布自願上套
李肅還不忙于要他投董卓,隻是旁敲側引地笑着說:“‘良禽擇木而栖。
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布說:
“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呂布請教了,李肅才說:“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布說:“某欲從之,恨無門路。”這段問答,妙在李肅步步逼入,使呂布自願上套,至此,季肅說呂布己基本成功。這時,李肅才取出金珠、王帶列于布前,告布說:“此董公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獻。——赤兔馬亦董公所贈也。”布說,“董公如此見愛,某将何以報之?”李肅沒有正面回答,隻說:“如某之不才,尚為虎責中郎将:公若到彼,貴不可言。”用富貴動之,以堅其報效之心。迄布說“恨無涓埃之功,以為進見之禮。”李肅還是隻給他啟發式的回答,“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意在要他殺丁原,偏不明說出口,逼他自說。果然,呂布沉吟良久後說,“吾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如何?”
肅說:“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于速決。”呂布說出了他才催其“速決”,确是惡極!這樣,李肅既說呂布歸卓,又使呂布殺了董卓的敵手丁原。口舌能殺人,于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