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守待變:曾操破袁紹

關燈
幅巾單衣,引八百餘騎逃回河北。

    這次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2.萬事皆備:周瑜燒赤壁 曹操統一北方後,就着手準備南征。

    他的戰略計劃是,首先占據荊州,向東順流而下,從側面打擊東吳,再西向奪取富饒的益州,以統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七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南下,襲擊荊州。

    據《三國志·魏書·賈翊傳》記載:劉琮以荊州降操後,謀士賈翊向曹操建議,利用荊州的豐富資源,休養軍民,鞏固新占地區,則可不興師勞衆迫使東吳投降。

    曹操固輕易取得荊州,得降軍八萬餘人,兵力增至二十多萬,産生了驕傲輕敵思想,沒有采納賈诩的建議。

    曹操決定乘勝進兵江東,送一檄文給孫權說,“今統雄兵百萬,上将千員,欲與将軍會獵于江夏”進行恐吓,以迫使孫權不戰而降。

     驕兵輕敵必敗 在敵人的強大聲勢下,東吳内部是戰是和意見不一,有的主張抗戰,有的主張投降。

    主張投降的是因隻從表面上看見曹軍的強大,周瑜卻從本質上看到曹軍外強中幹的弱點。

    他向孫權指出曹操此來多犯兵家之忌說:“北土未平,馬騰、韓遂為其後患。

    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軍不熟水戰,操舍鞍馬仗舟楫,與東吳争衡,二忌也,又時值隆冬盛寒,馬無藁草,三忌也,驅中國士卒,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

    ”周瑜在孔明的啟迪下,還針對孫權因操軍号稱百萬而心疑驚,指出;“彼将中國之兵,不過十五、六萬,且己久疲;所得袁氏之衆,亦七八萬耳,尚多懷疑未服。

    夫以久病之卒。

    狐疑之衆,其數雖多,不足畏也。

    瑜得五萬兵,自足破之。

    ”周瑜的正确的敵情分析和戰略決策,終于堅定了孫權抗擊曹操的決心。

     有了正确的戰略決策,還要有正确戰術措施,才可戰勝敵人,在孔明的協助下,周瑜使盡了種種計謀,做了周密的部署:而在戰勝敵人的條件未具備以前,決不輕易出戰。

    周瑜先是通過“蔣幹偷書”,使曹操斬了其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接着用黃蓋的苦肉計和阚澤獻假降書騙了曹操;同時利用蔡中、蔡和的假投降,将計就計使他兩人為之傳遞假情報,使曹操不斷上當。

     為了能把敵船一起燒光,又使龐統獻了連環計。

     火燒赤壁,大破曹軍 這時,“萬事皆備,隻欠東風”。

    東風一起,周瑜大軍立即出動,首先是黃蓋二十隻船駛向曹軍水寨,是時東風大作,船快如飛。

    操知是黃蓋船隻,笑說:“公覆來降,此天助我也!”讵料前船忽然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煙焰障天,二十隻火船急如箭發,撞入水寨,曹操寨中船隻一時盡着: 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

    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操軍燒死淹死的無數,餘下的冒煙突火,四散奔逃。

    曹操被衆将救下般,倉惶率殘部由陸路經華容向江陵撤退,孫、劉聯軍水陸并進,一直追擊到南郡。

    從此,三國鼎立之勢開始形成。

     初,曹操以泰山壓頂之勢直下江南,但周瑜等不為曹軍一時強大所吓倒,做出了正确的形勢分析和戰略決策,且善于抓住有利戰機,當萬事皆備,東風一起時,火燒赤壁,乘勢勇猛出擊,大破曹軍,赢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