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關懷備至:孫權的禦人術
關燈
小
中
大
,厚待之,孫權聽甘甯之策,取江夏,擒黃祖,便設宴慶功。
席間,淩操之子淩統拔劍而起,直取甘甯,權連忙制止,謂統說:“興霸射死卿父,彼時各為其主,不容不盡力。
今既為一家人,豈可複理舊仇?萬事皆看我面。
”淩統叩頭大哭說: “不共戴天之仇,豈容不報!”權再三勸之,淩統隻是怒目而視甘甯。
為暫分開二人,以免尋仇報複,孫權乃派甘甯去守夏口,又加淩統為承烈将軍,統隻得含恨而止。
由于甘甯感孫權之恩并得其教誨,也想設法解怨。
在濡須之戰中,淩統坐下馬被暗箭射中,那馬直立起來,把淩統掀翻在地。
敵将持槍來刺。
這時,隻聽得弓弦響處,一箭射倒了敵将,淩統才免難。
淩統得救回寨,孫權對他說:“放箭救你的,甘甯也。
”淩統乃頓首拜,對甯說:“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與甘甯結為生死之交,再不為惡。
甘甯、淩統協力效忠孫權,屢建奇功。
曆史證明:一個集團,或一個國家,内部團結,力量就強大,内部分裂,力量就削弱。
袁紹雖據有四州之廣,兵多糧足,将勇士智,因内部派系林立,四分五裂,終于自取滅亡。
孫權不僅能團結人,且能為部屬釋仇解怨,化敵為友,因而人心齊,力量大。
他能鼎足江東,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原因。
借婚姻以制人 孫權與人較量,輸的最慘的是:他以妹為香餌,引誘劉備入吳以索還荊州,讵料竟弄假成真;又想以妹控制劉備,那知妹心外向,與劉備出奔,結果是“賠了妹妹又折兵”。
這使孫權氣得發昏,這真是啞子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這段故事,在《三國演義》的五十四、五十五兩回裡,被描寫得很有趣。
但曆史事實卻不全如此,孫權嫁妹妹給劉備是出于自願。
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
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顯然,進妹是為“固好”,即企圖通過妹妹來鞏固盟好,共同抵抗曹操,同時又可使妹妹從中控制劉備。
劉備也發覺了,故對孫尚香也提高警惕。
在三國鬥争中,一切服從于政治,婚姻也是為政治服務的。
孫權與劉備聯婚,是為達到其政治目的;劉備也絕不會因與孫權聯婚而放棄其政治要求。
當彼此發生嚴重的政治矛盾時,婚姻也就告吹。
想用婚姻來控制人,隻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
三國時代,為政治目的而聯婚之風盛行,但有哪個達到其政治目的?如孫策平定江東後,曹操認為“獅兒難與争鋒也。
”為結好孫策,便使弟女許配孫策的小弟孫匡。
而孫策并不因之與曹操永歸于好,當曹、袁在官渡相拒時,他就暗中策劃襲許都,迎漢帝,會因被刺客所殺才罷了。
在古代,婚姻也未見“固好”,而是每為敵國。
春秋時,辰瀛嫁于晉,而秦卻代晉;穆姬嫁于秦,而晉卻絕秦。
《三國演義》描述孫權想用婚姻以控制劉備而達不到目的之事,雖與曆史事實有所出入,但卻揭示了婚姻服從政治的真相。
席間,淩操之子淩統拔劍而起,直取甘甯,權連忙制止,謂統說:“興霸射死卿父,彼時各為其主,不容不盡力。
今既為一家人,豈可複理舊仇?萬事皆看我面。
”淩統叩頭大哭說: “不共戴天之仇,豈容不報!”權再三勸之,淩統隻是怒目而視甘甯。
為暫分開二人,以免尋仇報複,孫權乃派甘甯去守夏口,又加淩統為承烈将軍,統隻得含恨而止。
由于甘甯感孫權之恩并得其教誨,也想設法解怨。
在濡須之戰中,淩統坐下馬被暗箭射中,那馬直立起來,把淩統掀翻在地。
敵将持槍來刺。
這時,隻聽得弓弦響處,一箭射倒了敵将,淩統才免難。
淩統得救回寨,孫權對他說:“放箭救你的,甘甯也。
”淩統乃頓首拜,對甯說:“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與甘甯結為生死之交,再不為惡。
甘甯、淩統協力效忠孫權,屢建奇功。
曆史證明:一個集團,或一個國家,内部團結,力量就強大,内部分裂,力量就削弱。
袁紹雖據有四州之廣,兵多糧足,将勇士智,因内部派系林立,四分五裂,終于自取滅亡。
孫權不僅能團結人,且能為部屬釋仇解怨,化敵為友,因而人心齊,力量大。
他能鼎足江東,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原因。
借婚姻以制人 孫權與人較量,輸的最慘的是:他以妹為香餌,引誘劉備入吳以索還荊州,讵料竟弄假成真;又想以妹控制劉備,那知妹心外向,與劉備出奔,結果是“賠了妹妹又折兵”。
這使孫權氣得發昏,這真是啞子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這段故事,在《三國演義》的五十四、五十五兩回裡,被描寫得很有趣。
但曆史事實卻不全如此,孫權嫁妹妹給劉備是出于自願。
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
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顯然,進妹是為“固好”,即企圖通過妹妹來鞏固盟好,共同抵抗曹操,同時又可使妹妹從中控制劉備。
劉備也發覺了,故對孫尚香也提高警惕。
在三國鬥争中,一切服從于政治,婚姻也是為政治服務的。
孫權與劉備聯婚,是為達到其政治目的;劉備也絕不會因與孫權聯婚而放棄其政治要求。
當彼此發生嚴重的政治矛盾時,婚姻也就告吹。
想用婚姻來控制人,隻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
三國時代,為政治目的而聯婚之風盛行,但有哪個達到其政治目的?如孫策平定江東後,曹操認為“獅兒難與争鋒也。
”為結好孫策,便使弟女許配孫策的小弟孫匡。
而孫策并不因之與曹操永歸于好,當曹、袁在官渡相拒時,他就暗中策劃襲許都,迎漢帝,會因被刺客所殺才罷了。
在古代,婚姻也未見“固好”,而是每為敵國。
春秋時,辰瀛嫁于晉,而秦卻代晉;穆姬嫁于秦,而晉卻絕秦。
《三國演義》描述孫權想用婚姻以控制劉備而達不到目的之事,雖與曆史事實有所出入,但卻揭示了婚姻服從政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