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厚而近僞:劉備的禦人術
關燈
小
中
大
劉備的性格,作者本是寫他有長者之風,是孚衆望的仁君,但有時卻寫得有些虛僞,魯迅先生早就指出:“狀劉備的長厚而近僞。
”其實,曆史上的劉備,是三國時代有名的枭雄,他的權謀幹略并不亞于曹操。
要想圖天下,決不能像宋襄公那樣蠢豬式的老實,不然,隻有挨打,或遭到失敗。
在特殊情況之下,出現表裡不一的事是常有的,且是不得不如此。
作者寫劉備長厚中有虛僞,是符合曆史上劉備這個枭雄的為人的。
他的某些言行,說是虛僞也行,說是出于權謀幹略也無不可。
他的長厚和虛僞是互為表裡的,這是說他的長厚中有虛僞,虛僞中又有長厚,而從總的看,是以前者為主的。
為結民心,駕馭将領,其所言所行,就是這樣。
劉備性格很複雜,其禦人術也就很不簡單,要做具體分析,才懂得其中奧妙。
摔阿鬥以示愛将之心當陽長坂之戰是一次遭遇戰。
曹軍勢大,劉備兵少,曹兵掩至,勢不可當,把劉備隊伍沖得七零八落。
趙雲保護劉備家小也失散了。
趙雲自思: “我上天入地,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
如果不見,死在沙場上也。
”他乃拼死奮勇殺入曹操的百萬軍中,七進七出,終于找到了阿鬥。
他懷抱阿鬥,殺透層層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将50餘員。
他追上劉備,備言救小主突圍情況,說:“托主公洪福,幸而得脫。
” 可是他一摸懷中的阿鬥便擔心他說:“适未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
”遂解開視之,原來阿鬥正睡着未醒。
趙雲喜說:“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劉備。
劉備接過,擲之于他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将!”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鬥,泣拜說:“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這便是劉備摔阿鬥的故事始末。
劉備摔阿鬥,有人認為這種動作是虛僞的,是為結趙雲之心。
說虛僞也對,劉備僅此一子,不愛是假,說為結趙雲之心也是真,這一摔,使趙雲十分感動,誓“肝腦塗地”以為報。
這樣,劉備達到了摔子的目的。
不過,劉備聽了趙雲單騎救幼主的英勇事迹,既服其勇,又愛其忠,因而摔阿鬥于地下,也是出于愛将之情的激動。
而這種舉動也隻有劉備做得出,這種話也隻有劉備才能說得出,如果換了袁紹、他一定為得子而無限喜悅,把救子之人冷擱在一邊,因為他的心思全在愛子身上。
袁紹憐幼子而拒田豐之谏便是很好的說明。
第二十四回寫田豐入見袁紹,隻見他形容憔悴,衣冠不整,忙問其故,紹說:“吾将死矣!”再問才知他是因幼子患疥瘡之故。
田豐建議趁曹操東征劉備乘虛襲許昌,紹說:“五子中唯此子最異,倘有疏虞,吾命休矣。
”紹有五子,僅為一子患疥瘡小疾,而失去大好戰機;而劉備唯此一子,竟擲于地下,以表示對猛将趙雲之愛。
一智一愚,相去天壤。
古之創業主,為天下不顧家。
劉邦被敵追,為使馬車減重跑得快,竟幾次把兒子推下車,确是心狠手毒!劉備為表示對猛将的愛惜,也不惜把愛子擲于地下。
前者是為已之安全,不足稱道,後者為結将士之心,其禦人術令人驚歎! 以投江來結民心 劉備要“投江”是出于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的故事。
曹操将攻樊城,劉備自忖不敵乃棄樊城奔襄陽。
并派人曉喻百姓:願随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兩縣之民,齊聲大呼說:“我等雖死,亦願随使君!”即日号位而行。
扶老攜幼,将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
劉備于船望見,大勵說:“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
左右急救止。
聞者莫不痛哭。
對此,毛宗崗夾批說:“或曰,玄德欲投江與曹操之買民心一樣,都是假處。
然曹操之假,百姓知之;玄德之假,百姓偏不以為假。
雖同一假也,而玄德勝曹操多矣。
”說劉備投江是假,且假得很巧妙,使人不知其假,是遠勝過曹操,可說是知劉備者,但隻看到劉備假的一面,而不看到真的一面,也不能說是盡知劉備者。
筆者認為:劉備投江
”其實,曆史上的劉備,是三國時代有名的枭雄,他的權謀幹略并不亞于曹操。
要想圖天下,決不能像宋襄公那樣蠢豬式的老實,不然,隻有挨打,或遭到失敗。
在特殊情況之下,出現表裡不一的事是常有的,且是不得不如此。
作者寫劉備長厚中有虛僞,是符合曆史上劉備這個枭雄的為人的。
他的某些言行,說是虛僞也行,說是出于權謀幹略也無不可。
他的長厚和虛僞是互為表裡的,這是說他的長厚中有虛僞,虛僞中又有長厚,而從總的看,是以前者為主的。
為結民心,駕馭将領,其所言所行,就是這樣。
劉備性格很複雜,其禦人術也就很不簡單,要做具體分析,才懂得其中奧妙。
摔阿鬥以示愛将之心當陽長坂之戰是一次遭遇戰。
曹軍勢大,劉備兵少,曹兵掩至,勢不可當,把劉備隊伍沖得七零八落。
趙雲保護劉備家小也失散了。
趙雲自思: “我上天入地,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
如果不見,死在沙場上也。
”他乃拼死奮勇殺入曹操的百萬軍中,七進七出,終于找到了阿鬥。
他懷抱阿鬥,殺透層層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将50餘員。
他追上劉備,備言救小主突圍情況,說:“托主公洪福,幸而得脫。
” 可是他一摸懷中的阿鬥便擔心他說:“适未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
”遂解開視之,原來阿鬥正睡着未醒。
趙雲喜說:“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劉備。
劉備接過,擲之于他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将!”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鬥,泣拜說:“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這便是劉備摔阿鬥的故事始末。
劉備摔阿鬥,有人認為這種動作是虛僞的,是為結趙雲之心。
說虛僞也對,劉備僅此一子,不愛是假,說為結趙雲之心也是真,這一摔,使趙雲十分感動,誓“肝腦塗地”以為報。
這樣,劉備達到了摔子的目的。
不過,劉備聽了趙雲單騎救幼主的英勇事迹,既服其勇,又愛其忠,因而摔阿鬥于地下,也是出于愛将之情的激動。
而這種舉動也隻有劉備做得出,這種話也隻有劉備才能說得出,如果換了袁紹、他一定為得子而無限喜悅,把救子之人冷擱在一邊,因為他的心思全在愛子身上。
袁紹憐幼子而拒田豐之谏便是很好的說明。
第二十四回寫田豐入見袁紹,隻見他形容憔悴,衣冠不整,忙問其故,紹說:“吾将死矣!”再問才知他是因幼子患疥瘡之故。
田豐建議趁曹操東征劉備乘虛襲許昌,紹說:“五子中唯此子最異,倘有疏虞,吾命休矣。
”紹有五子,僅為一子患疥瘡小疾,而失去大好戰機;而劉備唯此一子,竟擲于地下,以表示對猛将趙雲之愛。
一智一愚,相去天壤。
古之創業主,為天下不顧家。
劉邦被敵追,為使馬車減重跑得快,竟幾次把兒子推下車,确是心狠手毒!劉備為表示對猛将的愛惜,也不惜把愛子擲于地下。
前者是為已之安全,不足稱道,後者為結将士之心,其禦人術令人驚歎! 以投江來結民心 劉備要“投江”是出于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的故事。
曹操将攻樊城,劉備自忖不敵乃棄樊城奔襄陽。
并派人曉喻百姓:願随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兩縣之民,齊聲大呼說:“我等雖死,亦願随使君!”即日号位而行。
扶老攜幼,将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
劉備于船望見,大勵說:“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
左右急救止。
聞者莫不痛哭。
對此,毛宗崗夾批說:“或曰,玄德欲投江與曹操之買民心一樣,都是假處。
然曹操之假,百姓知之;玄德之假,百姓偏不以為假。
雖同一假也,而玄德勝曹操多矣。
”說劉備投江是假,且假得很巧妙,使人不知其假,是遠勝過曹操,可說是知劉備者,但隻看到劉備假的一面,而不看到真的一面,也不能說是盡知劉備者。
筆者認為:劉備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