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關燈
小
中
大
·176年
出生。
·222年 病死。
馬超,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二年,蜀國五虎大将第四位。
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人,出身于涼州豪強家庭。
東漢末年随父親馬騰起兵打仗,任偏安将軍、封都亭侯。
父親馬騰被曹操用計殺害後,領兵為父報仇。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進攻曹操,與許褚大戰于潼關,後被曹操用反間計打敗,逃回涼州,又被揚阜等殺敗,逃往漢中歸附張魯。
後投歸劉備,攻取成都時立下大功,拜骠騎将軍,領涼州牧,封鄉侯。
用一杆長槍,有神威将軍的美名,是三國時期的名将。
勇有餘,謀不足。
後病死。
————————————————————————————— “節義”雙全論馬超 作者:飛天工作室 “西涼錦馬超”在《三國演義》裡面是很出彩的,反隴西、據渭水,打得曹操割須棄袍,紮得許褚滿身槍眼,後來救西川又和張飛挑燈夜戰,忠孝人皆敬仰,威名雄于天下,千古名将,超之謂也。
不過馬超這一輩子也真夠慘的,先是老爹和兄弟讓曹操下毒手砍掉了,接着反西涼先赢後輸,與韓遂決裂,實力大損。
才想卷土重來,就在冀城中了楊阜的詐降計,一門老幼全被殺死。
南投張魯不受信任,進退無門才歸附劉備。
本來以為這樣可以得報大仇了吧,可惜終于身居閑職,郁郁而終。
一代英傑,命運捉弄,落到這般下場,也足以掬善良的人們一捧同情之淚了。
隻可惜我們偏偏并不善良,更不幼稚,碰巧還在史書上看到了馬超的真面目,所以張口評論馬超的悲慘遭遇,隻有兩個字:“活該!”為什麼活該呢?其實看題目就應該知道了,古人常謂“忠孝節義”四字,而隻說馬超“節義雙全”,就是擺明了罵他不忠不孝。
馬超哪裡不忠不孝?還是讓咱們先從他老子馬騰談起。
演義中的馬騰,是西涼太守,漢室的忠臣。
其實漢朝根本沒有西涼郡,又怎麼會有西涼太守?——那隻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不是行政區劃。
《典略》載:“(馬騰)字壽成,馬援後也。
”但是伏波将軍的這一支到他已經衰弱了,貧困得不得了,馬騰年輕的時候,基本靠砍柴為生。
好在他“為人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是個當兵的好材料。
靈帝末年,涼州百姓王國等聯合氐、羌等部族受壓迫人民反抗刺史耿鄙的暴政,耿鄙招募新兵去鎮壓,馬騰就在這個時候參了軍。
因為他作戰英勇,很快就升為軍司馬,但不久軍隊嘩變,他反而投靠王國,并且和另外一股造反勢力韓遂相聯合。
兩幫人整合了一支大軍向長安進發,結果被剛才執掌了朝政的董卓打得大敗。
才回到西涼,内亂就開始了,馬騰、韓遂先是共同廢了傀儡主子王國,接着互相又大打了起來,韓遂“殺騰妻子,連兵不解”。
建安初年,曹操為了暫時安定隴西,派司隸校尉锺繇和涼州牧韋端化解韓、馬二人的冤仇。
馬騰正在慘兮兮打不過韓遂,幹脆自請東附。
于是允許他駐紮在司隸西部的槐裡,并且“拜為前将軍,假節,封槐裡侯”。
咱們且不管馬騰的起兵究竟是兵亂呢,還是起義,總之要說這樣一位造反者對漢朝忠心耿耿,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馬騰的兒子馬超沒有跟老爹一起到槐裡去,仍舊駐紮在西涼,并且還和仇人韓遂勾勾搭搭。
這裡就要說到他的不忠不孝了。
演義上是曹操先殺死馬騰,馬超才打着為父報仇的旗号造反的,但是曆史上的事件發生次序卻完全相反。
建安十六年,曹操準備讨伐盤踞漢中的張魯,先命司隸校尉鐘繇帶兵前往長安做戰前準備。
馬超、韓遂,還有其他的許多西涼割據勢力,比如楊秋、李堪、成銀等,認為鐘繇是來襲擊自己的,于是先下手為強,聯合造反,殺奔長安而來。
從當時形勢來看,曹操确實不可能在沒有平定涼州的前提下,就冒然兵發漢中。
但是為了盡快在西線打開局面,曹操很可能用安撫和收編的辦法來對付隴西群豪。
但是韓、馬這樣一動,就迫使曹操必須武力解決涼州了。
馬超等人不是對自己的實力估計過高,就是對形勢分析錯誤,才會導緻這樣的局面之産生。
并且,這種舉動導緻的另外一個直接後果,就是馬騰之被殺。
明明老子在人家手裡,還敢造反,從這點上來看,說馬超是枭雄或許可以,說他是孝子,可就完全驢唇不對馬嘴了。
在《魏書·張既傳》裡面,裴松之附了一段引自《魏略》的閻行的故事,裡面提到馬超起兵,簡直讓人惡心。
閻行,後改名閻豔,字彥明,是韓遂的女婿,為人骁勇。
當他還不過韓遂手下一個無名小将的時候,韓、馬相攻,“(閻)行嘗刺(馬)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用斷折的矛柄擊打馬超的脖子,幾乎把馬超打死!建安十四年,閻行被派往曹操處,回來就勸說韓遂送兒子到許都做人質,而同時他也請求曹操給他爹一個宿衛的名号,留在許都。
馬超造反的時候,據說韓遂正在外面打仗,初始并不知道,回到根據地一看,耶,怎麼他們扯着我的旗号已經起兵了?馬超還編瞎話騙韓遂,說:“前鐘司隸(鐘繇)任超使取将軍,關東人不可複信也。
”——“鐘繇要我逮捕你,這種家夥怎麼能相信?”接着,還說了一段絕對無恥的話。
馬超說:“今超棄父,以将軍為父,将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
”也就是說:“我不要老爹啦,您就是我的老爹呀;您也别要兒子啦,我就是您的兒子啊。
”這叫什麼話?!如此無恥無良的話,就是出于很多人都敬仰的後來蜀漢五虎上将之一馬超之口嗎?!這段話說明,馬超明明知道自己這麼一反,老爹馬騰在關中會落個什麼下場。
他不是沒有想到,也不是形勢所逼,也不是心存僥幸,他是一心一意要扔了老爹,認仇做父了! 兩軍在渭水邊排開陣勢,曹操還想和平地解決問題,終究敵人是少一個比多一個好,他就把韓、馬二人叫到陣前打話。
就在這種情況下,“許褚裸衣戰馬超”的故事就上場了。
讓咱們來看看史書上的記載:“太祖(曹操)與(韓)遂、(馬)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将(許)褚。
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
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瞠目盼之。
超不敢動,乃各罷。
”哪裡有什麼數十合大戰,其實是馬超想偷襲捉曹操,結果被許褚一瞪眼,就害怕得不敢動了。
西涼兵戰鬥力很強,當時曹軍中普遍存有畏敵的傾向,都說:“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
曹操卻不擔心:“戰在我,非在賊也。
賊雖習長矛,将使不得以刺,諸君但觀之耳。
”他想一戰基本解決涼州問題,于是故意示弱,使西涼各軍以為曹軍不足慮,紛紛來援,然後切斷敵人的後路,在渭水邊展開決戰。
馬超大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被曹操拒絕了,于是又“固請割地,求送任子”,打算送兒子去做人質。
曹操這下算徹底看清了所謂“錦馬超”的真面目——這種家夥怎麼能夠信任呢——于是假裝同意,卻暗中離間馬超和韓遂的關系,馬超一敗再敗,被迫向西逃竄。
曹操追趕馬超到安定的時候,突然傳來蘇伯在河間造反的消息。
曹操倉促回軍,馬超卷土重來,“隴上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
漢中張魯派大将楊昂幫助馬超,合軍萬餘,進攻冀城。
涼州從事楊阜等募兵死守,整整七個月救兵不至,刺史韋康等被迫請和,打開城門。
誰料馬超一進城,立刻教唆楊昂殺死韋康等——所謂殺降不祥,馬超很快就要嘗到其中的苦果了。
後面的故事,往往被看演義的朋友忽略,其實是很令人感動的。
馬超入冀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殺死楊阜。
楊阜正好老婆死了,請假歸葬,跑去和舅子姜叙商量為刺史報仇的事情。
姜叙此時和其母一起住在曆城,楊阜當着這娘兒倆的面,痛哭求告,姜母深明大義,叫姜叙一切聽妹夫的安排。
于是,楊、姜二人,和鄉人姜隐、趙昂、尹奉、姚瓊、孔信,以及武都人李俊、王靈,安定梁寬,南安趙衢、龐恭等密謀,在馬超破城的下一個月(九月),于鹵城起兵讨超。
馬超大怒,領兵殺向鹵城。
他前腳才走,後面梁寬、趙衢等人就内應占領了冀城,宰掉了馬超的妻兒。
馬超無路可走,襲擊曆城,捉到了姜叙的老娘。
姜母破口大罵:“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這話罵得狠,不知道喜歡馬超的朋友,看了史書上的記載以後,将怎樣反駁這幾句話?! 馬超大怒,殺死了姜母。
楊阜等合兵來戰,楊阜身先士卒,家族兄弟戰死七人,終于把馬超打敗。
馬超隻好凄凄慘慘往投漢中張魯去也。
然後,又是演義中一段為了擡高劉備集團而對馬超的粉飾。
演義上說,劉備攻打成都,劉璋向張魯求救,張魯派馬超往援,還和張飛挑燈夜戰,一場好厮殺。
隻因為有奸人在張魯面前說馬超的壞話,馬超進退兩難,才在李恢的勸說下,歸附劉備。
然而史書上卻完全是另一種記載,說因為“魯不足與計事”馬超“聞先主(劉備)圍劉璋于成都,密書請降
·222年 病死。
馬超,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二年,蜀國五虎大将第四位。
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人,出身于涼州豪強家庭。
東漢末年随父親馬騰起兵打仗,任偏安将軍、封都亭侯。
父親馬騰被曹操用計殺害後,領兵為父報仇。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進攻曹操,與許褚大戰于潼關,後被曹操用反間計打敗,逃回涼州,又被揚阜等殺敗,逃往漢中歸附張魯。
後投歸劉備,攻取成都時立下大功,拜骠騎将軍,領涼州牧,封鄉侯。
用一杆長槍,有神威将軍的美名,是三國時期的名将。
勇有餘,謀不足。
後病死。
————————————————————————————— “節義”雙全論馬超 作者:飛天工作室 “西涼錦馬超”在《三國演義》裡面是很出彩的,反隴西、據渭水,打得曹操割須棄袍,紮得許褚滿身槍眼,後來救西川又和張飛挑燈夜戰,忠孝人皆敬仰,威名雄于天下,千古名将,超之謂也。
不過馬超這一輩子也真夠慘的,先是老爹和兄弟讓曹操下毒手砍掉了,接着反西涼先赢後輸,與韓遂決裂,實力大損。
才想卷土重來,就在冀城中了楊阜的詐降計,一門老幼全被殺死。
南投張魯不受信任,進退無門才歸附劉備。
本來以為這樣可以得報大仇了吧,可惜終于身居閑職,郁郁而終。
一代英傑,命運捉弄,落到這般下場,也足以掬善良的人們一捧同情之淚了。
隻可惜我們偏偏并不善良,更不幼稚,碰巧還在史書上看到了馬超的真面目,所以張口評論馬超的悲慘遭遇,隻有兩個字:“活該!”為什麼活該呢?其實看題目就應該知道了,古人常謂“忠孝節義”四字,而隻說馬超“節義雙全”,就是擺明了罵他不忠不孝。
馬超哪裡不忠不孝?還是讓咱們先從他老子馬騰談起。
演義中的馬騰,是西涼太守,漢室的忠臣。
其實漢朝根本沒有西涼郡,又怎麼會有西涼太守?——那隻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不是行政區劃。
《典略》載:“(馬騰)字壽成,馬援後也。
”但是伏波将軍的這一支到他已經衰弱了,貧困得不得了,馬騰年輕的時候,基本靠砍柴為生。
好在他“為人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是個當兵的好材料。
靈帝末年,涼州百姓王國等聯合氐、羌等部族受壓迫人民反抗刺史耿鄙的暴政,耿鄙招募新兵去鎮壓,馬騰就在這個時候參了軍。
因為他作戰英勇,很快就升為軍司馬,但不久軍隊嘩變,他反而投靠王國,并且和另外一股造反勢力韓遂相聯合。
兩幫人整合了一支大軍向長安進發,結果被剛才執掌了朝政的董卓打得大敗。
才回到西涼,内亂就開始了,馬騰、韓遂先是共同廢了傀儡主子王國,接着互相又大打了起來,韓遂“殺騰妻子,連兵不解”。
建安初年,曹操為了暫時安定隴西,派司隸校尉锺繇和涼州牧韋端化解韓、馬二人的冤仇。
馬騰正在慘兮兮打不過韓遂,幹脆自請東附。
于是允許他駐紮在司隸西部的槐裡,并且“拜為前将軍,假節,封槐裡侯”。
咱們且不管馬騰的起兵究竟是兵亂呢,還是起義,總之要說這樣一位造反者對漢朝忠心耿耿,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馬騰的兒子馬超沒有跟老爹一起到槐裡去,仍舊駐紮在西涼,并且還和仇人韓遂勾勾搭搭。
這裡就要說到他的不忠不孝了。
演義上是曹操先殺死馬騰,馬超才打着為父報仇的旗号造反的,但是曆史上的事件發生次序卻完全相反。
建安十六年,曹操準備讨伐盤踞漢中的張魯,先命司隸校尉鐘繇帶兵前往長安做戰前準備。
馬超、韓遂,還有其他的許多西涼割據勢力,比如楊秋、李堪、成銀等,認為鐘繇是來襲擊自己的,于是先下手為強,聯合造反,殺奔長安而來。
從當時形勢來看,曹操确實不可能在沒有平定涼州的前提下,就冒然兵發漢中。
但是為了盡快在西線打開局面,曹操很可能用安撫和收編的辦法來對付隴西群豪。
但是韓、馬這樣一動,就迫使曹操必須武力解決涼州了。
馬超等人不是對自己的實力估計過高,就是對形勢分析錯誤,才會導緻這樣的局面之産生。
并且,這種舉動導緻的另外一個直接後果,就是馬騰之被殺。
明明老子在人家手裡,還敢造反,從這點上來看,說馬超是枭雄或許可以,說他是孝子,可就完全驢唇不對馬嘴了。
在《魏書·張既傳》裡面,裴松之附了一段引自《魏略》的閻行的故事,裡面提到馬超起兵,簡直讓人惡心。
閻行,後改名閻豔,字彥明,是韓遂的女婿,為人骁勇。
當他還不過韓遂手下一個無名小将的時候,韓、馬相攻,“(閻)行嘗刺(馬)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用斷折的矛柄擊打馬超的脖子,幾乎把馬超打死!建安十四年,閻行被派往曹操處,回來就勸說韓遂送兒子到許都做人質,而同時他也請求曹操給他爹一個宿衛的名号,留在許都。
馬超造反的時候,據說韓遂正在外面打仗,初始并不知道,回到根據地一看,耶,怎麼他們扯着我的旗号已經起兵了?馬超還編瞎話騙韓遂,說:“前鐘司隸(鐘繇)任超使取将軍,關東人不可複信也。
”——“鐘繇要我逮捕你,這種家夥怎麼能相信?”接着,還說了一段絕對無恥的話。
馬超說:“今超棄父,以将軍為父,将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
”也就是說:“我不要老爹啦,您就是我的老爹呀;您也别要兒子啦,我就是您的兒子啊。
”這叫什麼話?!如此無恥無良的話,就是出于很多人都敬仰的後來蜀漢五虎上将之一馬超之口嗎?!這段話說明,馬超明明知道自己這麼一反,老爹馬騰在關中會落個什麼下場。
他不是沒有想到,也不是形勢所逼,也不是心存僥幸,他是一心一意要扔了老爹,認仇做父了! 兩軍在渭水邊排開陣勢,曹操還想和平地解決問題,終究敵人是少一個比多一個好,他就把韓、馬二人叫到陣前打話。
就在這種情況下,“許褚裸衣戰馬超”的故事就上場了。
讓咱們來看看史書上的記載:“太祖(曹操)與(韓)遂、(馬)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将(許)褚。
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
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瞠目盼之。
超不敢動,乃各罷。
”哪裡有什麼數十合大戰,其實是馬超想偷襲捉曹操,結果被許褚一瞪眼,就害怕得不敢動了。
西涼兵戰鬥力很強,當時曹軍中普遍存有畏敵的傾向,都說:“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
曹操卻不擔心:“戰在我,非在賊也。
賊雖習長矛,将使不得以刺,諸君但觀之耳。
”他想一戰基本解決涼州問題,于是故意示弱,使西涼各軍以為曹軍不足慮,紛紛來援,然後切斷敵人的後路,在渭水邊展開決戰。
馬超大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被曹操拒絕了,于是又“固請割地,求送任子”,打算送兒子去做人質。
曹操這下算徹底看清了所謂“錦馬超”的真面目——這種家夥怎麼能夠信任呢——于是假裝同意,卻暗中離間馬超和韓遂的關系,馬超一敗再敗,被迫向西逃竄。
曹操追趕馬超到安定的時候,突然傳來蘇伯在河間造反的消息。
曹操倉促回軍,馬超卷土重來,“隴上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
漢中張魯派大将楊昂幫助馬超,合軍萬餘,進攻冀城。
涼州從事楊阜等募兵死守,整整七個月救兵不至,刺史韋康等被迫請和,打開城門。
誰料馬超一進城,立刻教唆楊昂殺死韋康等——所謂殺降不祥,馬超很快就要嘗到其中的苦果了。
後面的故事,往往被看演義的朋友忽略,其實是很令人感動的。
馬超入冀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殺死楊阜。
楊阜正好老婆死了,請假歸葬,跑去和舅子姜叙商量為刺史報仇的事情。
姜叙此時和其母一起住在曆城,楊阜當着這娘兒倆的面,痛哭求告,姜母深明大義,叫姜叙一切聽妹夫的安排。
于是,楊、姜二人,和鄉人姜隐、趙昂、尹奉、姚瓊、孔信,以及武都人李俊、王靈,安定梁寬,南安趙衢、龐恭等密謀,在馬超破城的下一個月(九月),于鹵城起兵讨超。
馬超大怒,領兵殺向鹵城。
他前腳才走,後面梁寬、趙衢等人就内應占領了冀城,宰掉了馬超的妻兒。
馬超無路可走,襲擊曆城,捉到了姜叙的老娘。
姜母破口大罵:“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這話罵得狠,不知道喜歡馬超的朋友,看了史書上的記載以後,将怎樣反駁這幾句話?! 馬超大怒,殺死了姜母。
楊阜等合兵來戰,楊阜身先士卒,家族兄弟戰死七人,終于把馬超打敗。
馬超隻好凄凄慘慘往投漢中張魯去也。
然後,又是演義中一段為了擡高劉備集團而對馬超的粉飾。
演義上說,劉備攻打成都,劉璋向張魯求救,張魯派馬超往援,還和張飛挑燈夜戰,一場好厮殺。
隻因為有奸人在張魯面前說馬超的壞話,馬超進退兩難,才在李恢的勸說下,歸附劉備。
然而史書上卻完全是另一種記載,說因為“魯不足與計事”馬超“聞先主(劉備)圍劉璋于成都,密書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