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甯
關燈
小
中
大
甘甯,吳國大将。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随劉表、黃祖。黃祖兵敗被殺後,歸降孫權。為著名水軍将領,勇猛過人,打仗常沖鋒陷陣,一生建立戰功無數。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還,未傷一人。劉備伐吳時,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時樹上有數百隻烏鴉,圍繞着他的屍體,也不飛走。孫權得到甘甯已死的消息後,悲痛不已,并立廟祭祀他。後人有詩歎道:
吳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
酬君重知己,報友化仇雠。
劫寨将輕騎,驅兵飲巨瓯,
神鴉能顯聖,香火永千秋。
———————————————————
土匪到將軍──甘寧的直線作戰風格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這樣的國家很可怕;武官不愛錢,也不怕死,這樣的武官很厲害。不要錢,不要命,如此武将,誰與争鋒?
吳國名将甘甯就是這個類型。
●拚命三郎
甘甯不怕死。赤壁之戰後,随周瑜進攻魏将曹仁駐守的南郡。甘甯先攻下夷陵,進城防禦。曹仁派遣五六千人攻城,而甘甯原來部衆隻有幾百人,加上俘擄投降的,總數僅有一千。魏軍搭建高樓,居高臨下,箭射如雨,士卒吓得面無人色,甘甯卻談笑風生,不當一回事,隻暗中派人向周瑜求援。後來周瑜派兵,解除圍城之危。
甘甯不怕死。幾年後(建安十九年),甘甯跟随孫權,攻打曹魏重鎮皖縣。甘甯手持煮制過的熟絹,做為繩索,身先士卒,攀登城牆,成功攻進皖縣。
幸好攻城功成,否則統帥親自爬牆,鐵定被後人罵為草莽無略。但這就是甘甯的作戰風格,不怕死,不要命。從曆史記載看不出甘甯用過任何兵法計策,或許照他的邏輯,可以直來直往,何必彎彎曲曲?
甘甯不怕死。前述幾項還算小兒科。甘甯最耀眼的演出,莫過于百騎夜劫曹營。《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有精彩的叙述。此事也有所本,裴注引《江表傳》說,甘甯挑選手下健兒百餘人,直接殺進曹營,拔開鹿角,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斬下魏兵數十首級,風光回營。
●關羽怕甘甯?
這樣的打法,連蜀漢第一猛将關羽也怕。
甘甯跟着魯肅鎮守益陽時,關羽精挑五千兵馬,抵達縣城上遊十多裡外的湠瑴蕚涑艘苟珊右u擊。當時甘甯領兵三百而已,請魯肅加派五百人給他。甘甯拍胸脯保證:「隻要關羽知道我的動靜,一定不敢渡河,渡河一定成為我的戰俘。」
魯肅挑選一千人給甘甯,果然,關羽按兵不動,駐守湠撎幈會崛朔Q為關羽濑。
關羽和甘甯都被後人神化。據雲,甘甯祠廟前頗多大樹,常有烏鴉停栖,人稱「吳王神鴉」,甘甯常遣神鴉保佑舟楫客旅(媽祖級的烏鴉?)。辛棄疾詞:「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指的就是這個現象。兩位神格大将交手,甘甯占了上風,可見多厲害。
●甘甯的作戰風格
根據《三國志》的描述,甘甯的性格和領導風格,大概這樣:
1麤(粗)猛好殺。
2開爽。
3有計略。
4輕财。(這點迥異于吳将潘璋,也就是前面說的「武官也不愛錢」)
5敬士。(這點關羽做不到)
6能厚養健兒(這點張飛做不到),健兒亦樂為用命(讓人聯想起吳起、李廣)。
從出道到老死,甘甯始終保持勇猛有勁的硬漢作風。性格影響風格。甘甯的領導風格,似乎和他幹強盜時差不多調調。好惡分明,直來直往。
甘甯十幾歲就當了土匪頭子。他們攜弓帶弩,頭插羽毛,挂着鈴铛,百姓聽到鈴聲,就知道甘甯來了。這票人幹了什麼勾當?從平民到官僚,你怎麼對他,他就怎麼對你。若熱情相待,甘甯一幫人也跟你交歡共處,否則,就在當地行搶。直到二十幾歲。
什麼原因讓他改邪歸正,不清楚,反正金盆洗手後,甘甯認真讀起諸子百家,然後投靠劉表,又投黃祖,都不受重用,最後到了吳國,周瑜、呂蒙大力推薦,孫權識貨,甘甯正式展開軍旅生涯。
就因為待過劉表、黃祖兩處,且不獲賞識,甘甯清楚這兩人的斤兩,所以建議孫權滅黃祖,攻劉表,取得荊州,圖忠嬷荨?br>
由此可見,先幹土匪再念書的甘甯,多有企畫頭腦,決不是光會殺戮嘶喊的武夫。和孫權一席話,不是很有「隆中對」的架勢嗎?甚至不輸「隆中對」。雖然文采沒那麼好,不過「隆中對」文字再好,也是陳壽事後編出來的,隻能怪陳壽偏心,幫孔明寫得那麼好。加上孔明和甘甯後來發展路徑不同,孔明的規畫大師形象就明顯蓋過甘甯了。
先幹土匪再念書,要比先當書生再當土匪還要厲害。這其實是甘甯最與衆不同的地方,英雄不怕出身低,出身低,反而造就另一種風格。
—————————
吳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
酬君重知己,報友化仇雠。
劫寨将輕騎,驅兵飲巨瓯,
神鴉能顯聖,香火永千秋。
———————————————————
土匪到將軍──甘寧的直線作戰風格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這樣的國家很可怕;武官不愛錢,也不怕死,這樣的武官很厲害。不要錢,不要命,如此武将,誰與争鋒?
吳國名将甘甯就是這個類型。
●拚命三郎
甘甯不怕死。赤壁之戰後,随周瑜進攻魏将曹仁駐守的南郡。甘甯先攻下夷陵,進城防禦。曹仁派遣五六千人攻城,而甘甯原來部衆隻有幾百人,加上俘擄投降的,總數僅有一千。魏軍搭建高樓,居高臨下,箭射如雨,士卒吓得面無人色,甘甯卻談笑風生,不當一回事,隻暗中派人向周瑜求援。後來周瑜派兵,解除圍城之危。
甘甯不怕死。幾年後(建安十九年),甘甯跟随孫權,攻打曹魏重鎮皖縣。甘甯手持煮制過的熟絹,做為繩索,身先士卒,攀登城牆,成功攻進皖縣。
幸好攻城功成,否則統帥親自爬牆,鐵定被後人罵為草莽無略。但這就是甘甯的作戰風格,不怕死,不要命。從曆史記載看不出甘甯用過任何兵法計策,或許照他的邏輯,可以直來直往,何必彎彎曲曲?
甘甯不怕死。前述幾項還算小兒科。甘甯最耀眼的演出,莫過于百騎夜劫曹營。《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有精彩的叙述。此事也有所本,裴注引《江表傳》說,甘甯挑選手下健兒百餘人,直接殺進曹營,拔開鹿角,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斬下魏兵數十首級,風光回營。
●關羽怕甘甯?
這樣的打法,連蜀漢第一猛将關羽也怕。
甘甯跟着魯肅鎮守益陽時,關羽精挑五千兵馬,抵達縣城上遊十多裡外的湠瑴蕚涑艘苟珊右u擊。當時甘甯領兵三百而已,請魯肅加派五百人給他。甘甯拍胸脯保證:「隻要關羽知道我的動靜,一定不敢渡河,渡河一定成為我的戰俘。」
魯肅挑選一千人給甘甯,果然,關羽按兵不動,駐守湠撎幈會崛朔Q為關羽濑。
關羽和甘甯都被後人神化。據雲,甘甯祠廟前頗多大樹,常有烏鴉停栖,人稱「吳王神鴉」,甘甯常遣神鴉保佑舟楫客旅(媽祖級的烏鴉?)。辛棄疾詞:「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指的就是這個現象。兩位神格大将交手,甘甯占了上風,可見多厲害。
●甘甯的作戰風格
根據《三國志》的描述,甘甯的性格和領導風格,大概這樣:
1麤(粗)猛好殺。
2開爽。
3有計略。
4輕财。(這點迥異于吳将潘璋,也就是前面說的「武官也不愛錢」)
5敬士。(這點關羽做不到)
6能厚養健兒(這點張飛做不到),健兒亦樂為用命(讓人聯想起吳起、李廣)。
從出道到老死,甘甯始終保持勇猛有勁的硬漢作風。性格影響風格。甘甯的領導風格,似乎和他幹強盜時差不多調調。好惡分明,直來直往。
甘甯十幾歲就當了土匪頭子。他們攜弓帶弩,頭插羽毛,挂着鈴铛,百姓聽到鈴聲,就知道甘甯來了。這票人幹了什麼勾當?從平民到官僚,你怎麼對他,他就怎麼對你。若熱情相待,甘甯一幫人也跟你交歡共處,否則,就在當地行搶。直到二十幾歲。
什麼原因讓他改邪歸正,不清楚,反正金盆洗手後,甘甯認真讀起諸子百家,然後投靠劉表,又投黃祖,都不受重用,最後到了吳國,周瑜、呂蒙大力推薦,孫權識貨,甘甯正式展開軍旅生涯。
就因為待過劉表、黃祖兩處,且不獲賞識,甘甯清楚這兩人的斤兩,所以建議孫權滅黃祖,攻劉表,取得荊州,圖忠嬷荨?br>
由此可見,先幹土匪再念書的甘甯,多有企畫頭腦,決不是光會殺戮嘶喊的武夫。和孫權一席話,不是很有「隆中對」的架勢嗎?甚至不輸「隆中對」。雖然文采沒那麼好,不過「隆中對」文字再好,也是陳壽事後編出來的,隻能怪陳壽偏心,幫孔明寫得那麼好。加上孔明和甘甯後來發展路徑不同,孔明的規畫大師形象就明顯蓋過甘甯了。
先幹土匪再念書,要比先當書生再當土匪還要厲害。這其實是甘甯最與衆不同的地方,英雄不怕出身低,出身低,反而造就另一種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