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而又玄的英雄--周澤雄
關燈
小
中
大
席"的親昵程度。
至于"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驚世評價,更是把劉備擡舉到雲端上了去。
那麼劉備到底有哪些不同尋常之處呢? 我們試着再向他湊近一點,我們可以先考察一下他的形象。
他的形象當然夠奇怪的:史書上說他"身長七尺五寸",根據吳承洛先生《中國度量衡史》提供的換算數據,我可以把劉備的身高精确為172.5厘米,幾乎是最為标準的中國人身高。
那麼,"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之類描述又是怎麼回事呢?這顯然是小說家羅貫中在參考了《三國志》後勾畫出的一副典型的帝王之相。
我請讀者諸君仔細想想大作家羅貫中為我們獻上的這副美妙殊相,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一個兩耳垂肩,雙手下垂竟能超過膝蓋的家夥,你會有何感想?"目能自視其耳",我相信隻有耳大如扇的豬八戒老兄才能做到,要麼,劉備兩眼的距離特别遼闊。
我們知道,眼距開闊,這既非美相,通常亦與智力不及有關。
反正,如果我們把陳壽和羅貫中的差勁形容當回事的話,我要說劉備實在奇醜無比。
至于"面如冠玉,唇若塗脂"雲雲,我們同樣不能被字面美感所魅惑了,因為,撇開這八個字表面上的美感,難道那不是一副白無常的尊容嗎?中國古人在形容人臉方面實在沒啥長進,多喜歡用些濫調門。
何況,三國時代"面如冠玉"的人也忒多了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到《三國演義》裡去數數。
至于娘娘腔十足的所謂"唇若塗脂",不消說竟然也是關羽的相貌特征。
附帶提一下,說關羽"面如重棗"也失真得很,你且拿一枚山東大棗朝人臉上比劃比劃看,管保把人吓死。
關羽的臉是有點紅,也許有點像美國總統克林頓,英國浪蕩球星加斯科因的形象也不妨參考斟酌。
我不成其結論的結論是:劉備的形象肯定有點不同尋常,但未必是小說家告訴我們的那副尊容。
劉備還有什麼與衆不同之處呢?他有點武藝,小時曾靠"勇力"在鄉裡有點名氣,但放在三國的大環境裡,劉備這點功夫實在不值得挂齒,對付幾個鄉下潑皮還湊合,上陣取敵将之頭則是難為他了。
劉備有一句讓世上女權主義者氣炸了肺的格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過去看過一部印度電影,其中一個大惡棍也曾把女人比做襯衫,"髒了就可以扔掉。
"我們還是不要拿今天的标準去苛求古人了,須知劉備的魅力,相當程度上正和他這份獨到的"妻子觀"有關。
事實上我發現劉備與兄弟們同床共寝的熱情,并不亞于與妻子們纏綿,他與自己最鐘愛的大将幾乎都有過"寝則同席"的經曆,他的英雄氣概則尤其反映在不顧妻子死活上,劉備妻子失陷敵手的次數,我已懶得統計。
先曾為呂布所虜,後又落入呂布部将高順手中,後再為曹操所虜,再後又為趙子龍所拚命搭救……這标準若放在今天,我肯定劉備連競選州長的資格都沒有。
"要認識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交什麼朋友。
"我們且循着這句西洋諺語的指點,看看劉備的交遊如何?這得先交代一下背景。
東漢末期,作為多年封建割據的自然結果,士族大姓在社會上的地位、影響也日見彰著,豪門閥閱可以輕易左右時勢;與此同時,社會上盛行起品評人物的風習,任何想跻身主流社會的人士,都希望先赢得一塊較好的口碑。
就像今天社會生成了一種名叫"股評家"的奇怪行業一樣,當時的社會也水到渠成地産生了一種專吃開口飯的家夥,他們的職業就是品評人物、月旦士林,在茶餘飯後對社會中人指指點點,說這個該幹什麼,說那個不配幹什麼,便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他們的家也因此具有某種巴黎十九世紀貴婦沙龍的特征,成了各種流言蜚語的集散地,成為人才聚集、發布的園地。
這類人中以橋玄、何颙、許劭為代表。
曹操年輕時為了從許劭(字子将)口中讨到一句評價,不惜采取脅迫的态度。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裡說,這位許子将每月都要更改品評的主題("月旦"二字即由此而得),有次去某郡任職,竟吓得當地有點頭臉的人齊刷刷地"改操飾行"起來,唯恐被他的金口一喝斥,把個大好前程拗折了去。
我們試着看看曹操手下的衆多謀士,他們大多投靠曹操前已在這場聲名競争中有所斬獲,如荀彧即被南陽何颙贊許為"王佐才也",賈诩則被目為"有(張)良、(陳)平之奇",鐘繇少年時即被人看出"有貴相"。
此外,曹操的衆多武士大多也非出身泛泛,曹操在接納他們的同時,往往也能将他們随身攜帶的千餘名家将整編到隊列中去。
現在可以試着擺擺劉備手下将士的譜,我們立刻就會發現,他們在投靠劉備之前,幾乎沒有一個有資格讓别人說一聲"久仰"。
劉備青年時代結交的多為商賈布衣(後者即劉備自稱的"白身"),考慮到兩漢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如中山巨商張世平、蘇雙之類,即使家資累萬,仍然位于社會階層結構的底層。
"兵子"張飛,不管是否屠夫出身,其為士大夫(如名士劉巴)所不屑,則毋庸置疑;關羽追随劉備前乃一亡命之徒,與劉備鞭撻督郵後的命運正相仿佛,顯然還沒有來得及在江湖揚名立萬;趙雲無疑也是一個下層武士,
至于"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驚世評價,更是把劉備擡舉到雲端上了去。
那麼劉備到底有哪些不同尋常之處呢? 我們試着再向他湊近一點,我們可以先考察一下他的形象。
他的形象當然夠奇怪的:史書上說他"身長七尺五寸",根據吳承洛先生《中國度量衡史》提供的換算數據,我可以把劉備的身高精确為172.5厘米,幾乎是最為标準的中國人身高。
那麼,"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之類描述又是怎麼回事呢?這顯然是小說家羅貫中在參考了《三國志》後勾畫出的一副典型的帝王之相。
我請讀者諸君仔細想想大作家羅貫中為我們獻上的這副美妙殊相,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一個兩耳垂肩,雙手下垂竟能超過膝蓋的家夥,你會有何感想?"目能自視其耳",我相信隻有耳大如扇的豬八戒老兄才能做到,要麼,劉備兩眼的距離特别遼闊。
我們知道,眼距開闊,這既非美相,通常亦與智力不及有關。
反正,如果我們把陳壽和羅貫中的差勁形容當回事的話,我要說劉備實在奇醜無比。
至于"面如冠玉,唇若塗脂"雲雲,我們同樣不能被字面美感所魅惑了,因為,撇開這八個字表面上的美感,難道那不是一副白無常的尊容嗎?中國古人在形容人臉方面實在沒啥長進,多喜歡用些濫調門。
何況,三國時代"面如冠玉"的人也忒多了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到《三國演義》裡去數數。
至于娘娘腔十足的所謂"唇若塗脂",不消說竟然也是關羽的相貌特征。
附帶提一下,說關羽"面如重棗"也失真得很,你且拿一枚山東大棗朝人臉上比劃比劃看,管保把人吓死。
關羽的臉是有點紅,也許有點像美國總統克林頓,英國浪蕩球星加斯科因的形象也不妨參考斟酌。
我不成其結論的結論是:劉備的形象肯定有點不同尋常,但未必是小說家告訴我們的那副尊容。
劉備還有什麼與衆不同之處呢?他有點武藝,小時曾靠"勇力"在鄉裡有點名氣,但放在三國的大環境裡,劉備這點功夫實在不值得挂齒,對付幾個鄉下潑皮還湊合,上陣取敵将之頭則是難為他了。
劉備有一句讓世上女權主義者氣炸了肺的格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過去看過一部印度電影,其中一個大惡棍也曾把女人比做襯衫,"髒了就可以扔掉。
"我們還是不要拿今天的标準去苛求古人了,須知劉備的魅力,相當程度上正和他這份獨到的"妻子觀"有關。
事實上我發現劉備與兄弟們同床共寝的熱情,并不亞于與妻子們纏綿,他與自己最鐘愛的大将幾乎都有過"寝則同席"的經曆,他的英雄氣概則尤其反映在不顧妻子死活上,劉備妻子失陷敵手的次數,我已懶得統計。
先曾為呂布所虜,後又落入呂布部将高順手中,後再為曹操所虜,再後又為趙子龍所拚命搭救……這标準若放在今天,我肯定劉備連競選州長的資格都沒有。
"要認識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交什麼朋友。
"我們且循着這句西洋諺語的指點,看看劉備的交遊如何?這得先交代一下背景。
東漢末期,作為多年封建割據的自然結果,士族大姓在社會上的地位、影響也日見彰著,豪門閥閱可以輕易左右時勢;與此同時,社會上盛行起品評人物的風習,任何想跻身主流社會的人士,都希望先赢得一塊較好的口碑。
就像今天社會生成了一種名叫"股評家"的奇怪行業一樣,當時的社會也水到渠成地産生了一種專吃開口飯的家夥,他們的職業就是品評人物、月旦士林,在茶餘飯後對社會中人指指點點,說這個該幹什麼,說那個不配幹什麼,便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他們的家也因此具有某種巴黎十九世紀貴婦沙龍的特征,成了各種流言蜚語的集散地,成為人才聚集、發布的園地。
這類人中以橋玄、何颙、許劭為代表。
曹操年輕時為了從許劭(字子将)口中讨到一句評價,不惜采取脅迫的态度。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裡說,這位許子将每月都要更改品評的主題("月旦"二字即由此而得),有次去某郡任職,竟吓得當地有點頭臉的人齊刷刷地"改操飾行"起來,唯恐被他的金口一喝斥,把個大好前程拗折了去。
我們試着看看曹操手下的衆多謀士,他們大多投靠曹操前已在這場聲名競争中有所斬獲,如荀彧即被南陽何颙贊許為"王佐才也",賈诩則被目為"有(張)良、(陳)平之奇",鐘繇少年時即被人看出"有貴相"。
此外,曹操的衆多武士大多也非出身泛泛,曹操在接納他們的同時,往往也能将他們随身攜帶的千餘名家将整編到隊列中去。
現在可以試着擺擺劉備手下将士的譜,我們立刻就會發現,他們在投靠劉備之前,幾乎沒有一個有資格讓别人說一聲"久仰"。
劉備青年時代結交的多為商賈布衣(後者即劉備自稱的"白身"),考慮到兩漢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如中山巨商張世平、蘇雙之類,即使家資累萬,仍然位于社會階層結構的底層。
"兵子"張飛,不管是否屠夫出身,其為士大夫(如名士劉巴)所不屑,則毋庸置疑;關羽追随劉備前乃一亡命之徒,與劉備鞭撻督郵後的命運正相仿佛,顯然還沒有來得及在江湖揚名立萬;趙雲無疑也是一個下層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