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英雄-姜維

關燈
路可退了,孫子雲:深入則專,就是指這個道理。

    隻要避開這種銳氣,等魏軍補給不繼,再在其回撤時給予緻命一擊或者等鐘會大軍撤退,姜維回撤合兵一處,鄧艾不死也難啊! 所以,在蜀漢最後一戰中應負戰敗全責的不識姜維,而是諸葛瞻,他實在對不起他死去的父親啊! 蜀漢最後一件大事就是姜維的假投降了。

    這件事在《漢晉春秋》,《華陽國志》上都有記載,陳壽說姜維“明斷不周,終至隕斃”就是指的這件事。

     姜維的計劃是:先騙取鐘會的信任,再借鐘會之手除去鄧艾,然後策動鐘會謀反,抵抗司馬昭派出的增援部隊,最後除去鐘會,複興蜀漢。

    這個計劃及其危險,幾個步驟,隻要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就會全盤盡覆,前功盡棄。

    但姜維顧不得這些,在國破主降的情況下,他唯有利用鄧艾和鐘會不合這個唯一的條件來博一下,作為一名智将,來施展他個人舞台上最後的一次奇謀! 由于鐘會行事不密,軍士嘩變,被殺死了。

    而姜維更是死後被剖屍,他的那史書上記載的“大如鬥”的膽被血淋淋地挖出,如此慘死也是蜀漢史上僅有的一位....... 曾有人罵姜維假投降是變節的行為,對此我除了憤怒無話可說。

    姜維其實可以有許多的選擇,國君都降了,他本來就是魏将,他為什麼不可以降!但姜維沒有降。

    姜維也可以像北地王那樣自殺來博個忠烈的名聲。

    但姜維也沒有那樣作。

    他恰恰是選擇了最危險,最不合時宜的做法,他自始至終都想維系蜀漢的存在啊!記得有一部動畫片裡有這樣一句話“比賽隻要未到最後一刻,就不能放棄希望,當你放棄希望的時候,也是比賽結束的時候”姜維始終都沒有放棄希望,他奮鬥到了最後一刻,正确地說直到姜維倒下的那一刻,蜀漢才算是真正滅亡...... 到底是什麼信念支持着姜維至死不渝地維系蜀漢,我想姜維這樣做不是為别人,正是為報答當時把所有重任委托給他的孔明。

    姜維是為了報答孔明的知遇之恩而奮戰到最後一刻的姜維是一個真正的“士”!一個甘“為知己者死”的“士”! [為了忘卻的記憶] 先賢已逝,留給我們後人的是無盡的追思。

    三國因其曆史上的特殊性,造就了無數的英才,當人們在為關張的武勇贊歎不已,為孔明那近似神的業績而感歎,當有人在為魏延鳴不平的時候卻很少有人提起姜維,即使提到,也是将他和蜀漢的滅亡聯系在一起,給予的則至多是惋惜和指責。

     後世對姜維的評價是不公正的,姜維因為特殊的曆史情形,注定成為蜀漢滅亡的見證者,殉葬者,注定為蜀漢的滅亡背負上沉重的責任(比他先死的人可以說都逃過此劫,在世的名氣又沒他大) 但曆史對姜維又是公平的,它給予了姜維廣闊的舞台讓他得以展現一名智勇雙全的将領的全部潛質,并且忠實地記錄下姜維為蜀漢所作的一切,讓我們後人看到的是一個頂天立地為蜀漢獻出自己畢生才能的男子漢! 姜維作為一名将領不僅能使用謀略來迷惑敵軍取得勝利,同時他也能憑借自己的武勇斬殺敵方大将,可以說他同時具備了智将和勇将的素質。

    沒有人能做到像他那樣來守護衰退的蜀漢,他的才能即使放到名将如雲的前三國,也絕對是一流的。

    進前十名肯定沒問題! 或許隻差一步姜維就能力挽狂瀾,複興蜀漢了,可政治上那樣腐敗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姜維成為了腐朽政治的犧牲品,但是沒有他那超前的軍事觀,采取以攻為守的政策,腐朽的蜀漢政權何來能維持20多年,後人對姜維的評價是不公的!就是像對明末的降将洪承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