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英雄-姜維

關燈
姜維,曆史對他的評價是不公正的 因個人的原因,非常喜愛三國,不僅喜歡書也喜歡三國類的GAME,尤其對文武雙全的武将極其喜愛,最典型莫過于姜維最近仔細閱讀《三國志》,發現作者陳壽對他的評價并不高,說他是“玩衆黩施”,也就是浪費人力物力的意思,而《資治通鑒》的評注者胡三省更是斥責姜維“屢敗而不止,為亡蜀張本”,而且現在有不少人認為姜維後期北伐使軍民疲憊,從而最終導緻了蜀漢的滅亡。

    至少他的大罪之一是沒能按諸葛亮生前囑咐守住陰平小道。

    那麼曆史上的姜維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是否是像史家們所說的“粗有才略,窮兵黩武”的人呐?讓我們揭開曆史的面紗,重回過去的時光,去認識一個真正的姜維吧!曆來對姜維的北伐貶多褒少,像《三國演義》篇末的長詩就有“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勳勞”之說。

    而大多數人也認為姜維的北伐極大地消耗了蜀漢的财力物力,緻使日後被魏軍一攻即亡。

    真的是這樣嗎?不管别的,讓我們先來看看姜維在曆史上的曆次北伐吧。

    根據《三國志》記載,姜維的北伐不止九次,而是十一次。

     第一次,238年,姜維和蔣琬合作率偏師出隴右,結果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第二此,公元244年,姜維和費緯出兵興勢,派王平襲擊魏将曹爽,曹爽大敗,勉強保住關中。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維率兵出隴西,與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收服了涼州胡王白虎文,活文戴。

     第四次,公元249年,姜維派廖化去洮城,由于鄧艾事先得到情報,廖化最後無功而返. 第五次,公元250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于洮西,平手。

     第六次,公元254年,姜維率兵圍南安,因糧草接濟不上,主動退兵。

     第七次,公元255年,姜維出隴西狄道,魏将李簡率衆投降。

    維乘勝攻取河關,臨洮兩縣,殺死魏将徐質。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維再出狄道,大敗雍州刺史王經,斬殺魏軍數萬,後來魏軍大舉增援,于是回撤。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維與鄧艾戰于段谷,由于蜀将胡濟失期不至,蜀軍大敗,死傷慘重。

     第十次,公元258年,姜維利用諸葛誕在淮南反叛,率數萬人出駱谷,與鄧艾相持不下。

    諸葛誕兵敗,姜維引兵退還。

     第十一次,公元261年,姜維領兵進秦川,又遭鄧艾相距,力戰不勝,撤兵縱觀姜維曆次北伐,具體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

    而且姜維北伐的基點已經從諸葛亮時秦嶺西縣和子午谷一線推進到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線了。

    正是因為姜維多次挫敗曹魏大将曹爽,王經,才使得魏軍一直被卡制在秦嶺一線。

    土狹民寡僅一州之地的蜀漢竟迫使擁有九州之地的強大的曹魏被迫采取戰略防守長達三十年,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至于北伐中的兩次失敗,都是敗在魏将鄧艾手裡,我一向認為鄧艾是魏國最優秀的将領。

    而且姜維攻,鄧艾守,從兵力和補給上也是魏國占優,姜維敗在他的手裡可謂敗得其所。

    說姜維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維系了不斷衰退的蜀漢政權,一點也不過分。

     曾有人說姜維北伐造成了蜀漢“兵困民疲”,這的确是不克避免的,但同樣道理魏國也有損耗啊,而且作為戰敗方的魏國損耗遠比蜀漢來得大,因此我們不妨認為正是姜維的積極北伐才縮小了蜀魏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啊。

     有一種觀點,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

    隻需死守消耗魏軍,不至于過早被滅亡。

    這句話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