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張遼
關燈
小
中
大
樂進、李典等将七千餘人屯合肥(曹操派遣三将守衛合肥)。
太祖征張魯,教(注釋:教:諸侯王公的文書,這裡可以理解為錦囊)與護軍薛悌(給護軍薛悌一個密封的文書),署函邊曰“賊至乃發”(在邊緣寫着:敵人到了才打開)。
俄而(孫)權率十萬衆圍合肥,乃共發教(看曹操的錦囊),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将軍出戰;樂将軍守,護軍匆得與戰。
”諸将皆疑(兵力懸殊,出戰的話怎麼能赢呢?)。
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等到救兵趕到),彼(孫權軍)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這是叫我們在他們還來不及合流之前襲擊他們),折其盛勢,以安衆心,然後可守也。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英雄所見略同)。
于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八百壯士),椎牛飨将士(大吃大喝一番),明日大戰。
平旦(清晨),張遼被甲持朝(全副武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将,大呼自名,沖壘入,至孫權麾下(身先士卒,直闖本陣)。
孫權大驚,衆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孫權被這仿佛神兵天降的突襲吓得夠嗆,大家連忙保護孫權撤退到一個土山之上,用長戟守衛)。
遼叱權下戰(張遼:豎子孫仲謀,下來應戰!),權不敢動(孫權暗忖:如此猛将,如何可奈何!),望見遼所将衆少(突然發現張遼的人數不多),乃聚圍遼數重(包圍戰法)。
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雖有重重包圍,奈何張遼當世之猛将,硬是殺出一條血路),遼将麾下數十人得出,餘衆号呼曰:“将軍棄我乎!”(然而還是有一部分人馬被圍困。
。
。
)遼複還突圍(好一個張遼,回馬又殺了進去),拔出餘衆(全員脫出!)。
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孫權雖然人多勢衆,卻無人能阻擋張遼之鋒芒)。
自旦戰至日中(從白天大戰到中午),吳人奪(奪:喪失)氣(吳軍喪氣),還修守備(張遼領軍回城修築守備工事),衆心乃安,諸将鹹服(全軍上下心悅誠服!)。
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孫權攻不下合肥,撤退了)。
遼率諸軍追擊,幾複獲權(張遼不愧亂世之青龍,竟然還敢引兵追擊,甚至幾度差點擒獲孫權)。
太祖大壯遼(曹操這才意識到,張遼不是普通的猛将啊!),拜征東将軍。
建安二十一年,太祖複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歎息者良久(對當日的戰鬥依然感慨不已)。
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其他事迹—— 曹丕歎服——黃初二年,遼朝洛陽宮,文帝引遼會建始殿,親問破吳意狀。
帝歎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
”為起第舍,又特為遼母作殿,以遼所從破吳軍應募步卒,皆為虎贲。
深得器重——遼還屯雍丘,得疾。
帝(曹丕)遣侍中劉晔将太醫視疾。
虎贲問消息,道路相屬。
疾未瘳,帝迎遼就行在所,車駕親臨,執其手,賜以禦衣,太官日送禦食。
疾小差,還屯。
孫權喪膽——孫權複叛,帝(曹丕)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
權甚憚焉,敕諸将:“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英雄之死——是歲遼與諸将破權将呂範。
遼病笃,遂薨于江都。
帝為流涕,谥曰剛侯。
官位——前将軍,内朝官,亞于車騎、骠騎和大将軍
太祖征張魯,教(注釋:教:諸侯王公的文書,這裡可以理解為錦囊)與護軍薛悌(給護軍薛悌一個密封的文書),署函邊曰“賊至乃發”(在邊緣寫着:敵人到了才打開)。
俄而(孫)權率十萬衆圍合肥,乃共發教(看曹操的錦囊),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将軍出戰;樂将軍守,護軍匆得與戰。
”諸将皆疑(兵力懸殊,出戰的話怎麼能赢呢?)。
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等到救兵趕到),彼(孫權軍)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這是叫我們在他們還來不及合流之前襲擊他們),折其盛勢,以安衆心,然後可守也。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英雄所見略同)。
于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八百壯士),椎牛飨将士(大吃大喝一番),明日大戰。
平旦(清晨),張遼被甲持朝(全副武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将,大呼自名,沖壘入,至孫權麾下(身先士卒,直闖本陣)。
孫權大驚,衆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孫權被這仿佛神兵天降的突襲吓得夠嗆,大家連忙保護孫權撤退到一個土山之上,用長戟守衛)。
遼叱權下戰(張遼:豎子孫仲謀,下來應戰!),權不敢動(孫權暗忖:如此猛将,如何可奈何!),望見遼所将衆少(突然發現張遼的人數不多),乃聚圍遼數重(包圍戰法)。
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雖有重重包圍,奈何張遼當世之猛将,硬是殺出一條血路),遼将麾下數十人得出,餘衆号呼曰:“将軍棄我乎!”(然而還是有一部分人馬被圍困。
。
。
)遼複還突圍(好一個張遼,回馬又殺了進去),拔出餘衆(全員脫出!)。
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孫權雖然人多勢衆,卻無人能阻擋張遼之鋒芒)。
自旦戰至日中(從白天大戰到中午),吳人奪(奪:喪失)氣(吳軍喪氣),還修守備(張遼領軍回城修築守備工事),衆心乃安,諸将鹹服(全軍上下心悅誠服!)。
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孫權攻不下合肥,撤退了)。
遼率諸軍追擊,幾複獲權(張遼不愧亂世之青龍,竟然還敢引兵追擊,甚至幾度差點擒獲孫權)。
太祖大壯遼(曹操這才意識到,張遼不是普通的猛将啊!),拜征東将軍。
建安二十一年,太祖複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歎息者良久(對當日的戰鬥依然感慨不已)。
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其他事迹—— 曹丕歎服——黃初二年,遼朝洛陽宮,文帝引遼會建始殿,親問破吳意狀。
帝歎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
”為起第舍,又特為遼母作殿,以遼所從破吳軍應募步卒,皆為虎贲。
深得器重——遼還屯雍丘,得疾。
帝(曹丕)遣侍中劉晔将太醫視疾。
虎贲問消息,道路相屬。
疾未瘳,帝迎遼就行在所,車駕親臨,執其手,賜以禦衣,太官日送禦食。
疾小差,還屯。
孫權喪膽——孫權複叛,帝(曹丕)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
權甚憚焉,敕諸将:“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英雄之死——是歲遼與諸将破權将呂範。
遼病笃,遂薨于江都。
帝為流涕,谥曰剛侯。
官位——前将軍,内朝官,亞于車騎、骠騎和大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