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章:國難家仇
關燈
小
中
大
獵,但内功還是以專修玄門功夫為宜。
其中的功訣法門,你都是會的,待敵兵退後,我再與你共同好好研習。
”楊過道:“昨晚我走火之事,你可千萬别跟郭伯母說,她知道後定要笑我,說我學了龍姑姑旁門左道的功夫,以緻累得你辛苦一場。
”郭靖道:“我自然不說。
其實龍姑娘的功夫也非旁門左道,那是你自己胡思亂想,未得澄慮守一之故。
”真所謂君子可欺以方,楊過一番花言巧語,竟将郭靖騙得沒半點疑心,他知此事隻要給黃蓉獲悉,定然逃不過她的掌心,聽郭靖答應不告知黃蓉,當下心中大安。
二人縱馬城西,見有一條小溪橫出山下。
郭靖道:“這條溪水雖小,卻是大大有名,名叫檀溪。
”楊過“啊”了一聲道:“劉皇叔躍馬過檀溪,原來這溪水是在此處。
”郭靖道:“劉備當年所乘之馬,名叫的盧,相馬者說能妨主,那知這的盧竟躍過溪水,逃脫追兵,救了劉皇叔的性命。
”他說到此處,不禁想起了楊過之父楊康,喟然歎道:“其實世人也均與這的盧馬一般,為善即善,為惡即惡,實無定則,但在每人心中一念之差而已。
” 楊過心下一凜,斜目望郭靖時,見他神色殊有傷感之意,倒不是出言譏刺自己,心想:“他的話雖然不錯,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夫妻倆暗中害死我父,難道也是麼?當真是大言炎炎,不知羞慚。
”他對郭靖事事佩服,但一想到父親死于他夫妻手下,總是不自禁的胸間橫生惡念。
二人策馬行了一陣,到得一座小山之上,升崖眺望,漢水浩浩南流。
隻見四郊大批難民,拖男帶女的湧向襄陽,郭靖伸鞭指着難民人流,道:“蒙古兵定是在四鄉加緊屠戮,令我百姓流離失所,實堪痛恨。
”從山上望下去見道旁有一塊石碑,碑上刻着一行大字曰:“唐工部郎杜甫故裡。
”楊過道:“襄陽城真是了不起,原來這位大詩人的故鄉便在此處。
”郭靖揚鞭吟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踰。
胡來但自守,豈複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 楊過聽他吟得慷慨激昂,跟着念道:“胡來但自守,豈複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郭伯伯,這幾句詩真好,是杜甫做的麼?”郭靖道:“是啊,前幾日你郭伯母念給我聽,我便記下了。
你想中國文章之士,人人都會做詩,但千古隻推杜甫第一,自是因他憂國愛民之故。
”楊過道:“你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麼文武之術雖然不同,道理卻是一般的。
”郭靖聽他體會到了這一節,很是喜歡,說道:“經術文章,我是一點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個販夫走卒,隻要有為國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了。
” 說話之間,忽見城門口的難民回頭奔跑,但後面的人流還是繼續前湧,一時之間,襄陽城外大哭小叫,亂成一團。
郭靖吃了一驚:“幹麼守兵不開城門,放百姓進城?”忙縱馬急奔而前,隻見一排守兵彎弓搭箭,指着難民。
郭靖大叫:“你們幹什麼?快開城門。
”守将見是郭靖,忙打開城門,放他與楊過進城,郭靖道:“衆百姓慘受蒙古兵屠戮,怎不讓他們進來?”守将道:“呂大帥說難民中混有蒙古奸細,千萬不能容其入城,否則為禍不小。
” 十餘年前蒙古軍攻襄陽之時,守城的安撫使名叫呂文德,正是當今守将呂文煥的胞兄,其時郭靖、黃蓉襄助守城,也為放難民入城之事與呂文德大起争執,不意難兄難弟,如出一轍。
郭靖大聲喝道:“便有一兩個奸細,豈能因此誤了數千百姓的性命?快快開城。
”郭靖守城已久,累立奇功,威望早着,他的号令守将不敢不從,隻得一面開城,一面命人飛報呂文煥。
衆百姓扶老攜幼,湧入城來,堪堪将完,突見遠處塵頭大起,蒙古軍自北來攻。
宋兵各自在城垛後守住,隻見城下敵軍之前,當先一批,馬衣衫褴褛,手執棍棒,并無一件真正軍器,亂糟糟不成行列,齊聲叫道:“城上不要放箭,咱們都是大宋百姓啊。
”蒙古精兵鐵騎,卻躲在百姓之後。
自成吉思汗以來,蒙古軍一直用這驅敵國百姓先攻的法子,守兵隻要手軟罷射,蒙古兵随即跟上。
這法子殘暴毒辣,往往得收奇效。
郭靖久在蒙古軍中,自然深知其法,但要破解,卻是苦無良策。
隻見蒙古精兵持槍執刀,驅逼宋民上城,衆百姓越行越近,最先頭的已爬上雲梯。
襄陽安撫使呂文煥騎了一匹青馬,四城巡視,眼見情勢危急,下令道:“守城要緊,放箭!”衆兵箭如雨下,慘叫聲中,衆百姓紛紛中箭跌倒,其餘的百姓回頭便走。
蒙古兵一刀便砍去一個首級,一槍便刺個窟窿,逼着衆百姓攻城。
楊過站在郭靖身旁,見到這般慘狀,大是憤恨,隻聽呂文煥叫道:“放箭!”又是一排羽箭射了下去。
郭靖大叫:“使不得,莫錯殺了好人!”呂文煥道:“如此危急,便是好人,也隻得錯殺了。
”郭靖道: “不,好人怎能錯殺?”
其中的功訣法門,你都是會的,待敵兵退後,我再與你共同好好研習。
”楊過道:“昨晚我走火之事,你可千萬别跟郭伯母說,她知道後定要笑我,說我學了龍姑姑旁門左道的功夫,以緻累得你辛苦一場。
”郭靖道:“我自然不說。
其實龍姑娘的功夫也非旁門左道,那是你自己胡思亂想,未得澄慮守一之故。
”真所謂君子可欺以方,楊過一番花言巧語,竟将郭靖騙得沒半點疑心,他知此事隻要給黃蓉獲悉,定然逃不過她的掌心,聽郭靖答應不告知黃蓉,當下心中大安。
二人縱馬城西,見有一條小溪橫出山下。
郭靖道:“這條溪水雖小,卻是大大有名,名叫檀溪。
”楊過“啊”了一聲道:“劉皇叔躍馬過檀溪,原來這溪水是在此處。
”郭靖道:“劉備當年所乘之馬,名叫的盧,相馬者說能妨主,那知這的盧竟躍過溪水,逃脫追兵,救了劉皇叔的性命。
”他說到此處,不禁想起了楊過之父楊康,喟然歎道:“其實世人也均與這的盧馬一般,為善即善,為惡即惡,實無定則,但在每人心中一念之差而已。
” 楊過心下一凜,斜目望郭靖時,見他神色殊有傷感之意,倒不是出言譏刺自己,心想:“他的話雖然不錯,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夫妻倆暗中害死我父,難道也是麼?當真是大言炎炎,不知羞慚。
”他對郭靖事事佩服,但一想到父親死于他夫妻手下,總是不自禁的胸間橫生惡念。
二人策馬行了一陣,到得一座小山之上,升崖眺望,漢水浩浩南流。
隻見四郊大批難民,拖男帶女的湧向襄陽,郭靖伸鞭指着難民人流,道:“蒙古兵定是在四鄉加緊屠戮,令我百姓流離失所,實堪痛恨。
”從山上望下去見道旁有一塊石碑,碑上刻着一行大字曰:“唐工部郎杜甫故裡。
”楊過道:“襄陽城真是了不起,原來這位大詩人的故鄉便在此處。
”郭靖揚鞭吟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踰。
胡來但自守,豈複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 楊過聽他吟得慷慨激昂,跟着念道:“胡來但自守,豈複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郭伯伯,這幾句詩真好,是杜甫做的麼?”郭靖道:“是啊,前幾日你郭伯母念給我聽,我便記下了。
你想中國文章之士,人人都會做詩,但千古隻推杜甫第一,自是因他憂國愛民之故。
”楊過道:“你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麼文武之術雖然不同,道理卻是一般的。
”郭靖聽他體會到了這一節,很是喜歡,說道:“經術文章,我是一點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個販夫走卒,隻要有為國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了。
” 說話之間,忽見城門口的難民回頭奔跑,但後面的人流還是繼續前湧,一時之間,襄陽城外大哭小叫,亂成一團。
郭靖吃了一驚:“幹麼守兵不開城門,放百姓進城?”忙縱馬急奔而前,隻見一排守兵彎弓搭箭,指着難民。
郭靖大叫:“你們幹什麼?快開城門。
”守将見是郭靖,忙打開城門,放他與楊過進城,郭靖道:“衆百姓慘受蒙古兵屠戮,怎不讓他們進來?”守将道:“呂大帥說難民中混有蒙古奸細,千萬不能容其入城,否則為禍不小。
” 十餘年前蒙古軍攻襄陽之時,守城的安撫使名叫呂文德,正是當今守将呂文煥的胞兄,其時郭靖、黃蓉襄助守城,也為放難民入城之事與呂文德大起争執,不意難兄難弟,如出一轍。
郭靖大聲喝道:“便有一兩個奸細,豈能因此誤了數千百姓的性命?快快開城。
”郭靖守城已久,累立奇功,威望早着,他的号令守将不敢不從,隻得一面開城,一面命人飛報呂文煥。
衆百姓扶老攜幼,湧入城來,堪堪将完,突見遠處塵頭大起,蒙古軍自北來攻。
宋兵各自在城垛後守住,隻見城下敵軍之前,當先一批,馬衣衫褴褛,手執棍棒,并無一件真正軍器,亂糟糟不成行列,齊聲叫道:“城上不要放箭,咱們都是大宋百姓啊。
”蒙古精兵鐵騎,卻躲在百姓之後。
自成吉思汗以來,蒙古軍一直用這驅敵國百姓先攻的法子,守兵隻要手軟罷射,蒙古兵随即跟上。
這法子殘暴毒辣,往往得收奇效。
郭靖久在蒙古軍中,自然深知其法,但要破解,卻是苦無良策。
隻見蒙古精兵持槍執刀,驅逼宋民上城,衆百姓越行越近,最先頭的已爬上雲梯。
襄陽安撫使呂文煥騎了一匹青馬,四城巡視,眼見情勢危急,下令道:“守城要緊,放箭!”衆兵箭如雨下,慘叫聲中,衆百姓紛紛中箭跌倒,其餘的百姓回頭便走。
蒙古兵一刀便砍去一個首級,一槍便刺個窟窿,逼着衆百姓攻城。
楊過站在郭靖身旁,見到這般慘狀,大是憤恨,隻聽呂文煥叫道:“放箭!”又是一排羽箭射了下去。
郭靖大叫:“使不得,莫錯殺了好人!”呂文煥道:“如此危急,便是好人,也隻得錯殺了。
”郭靖道: “不,好人怎能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