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鐵羽竟中分 古洞陰森驚異事 昏光搖冷夜 哀呻慘厲驚雄心
關燈
小
中
大
暗中一路摸索掩将過去。
走完三分之二,相隔對面出口不遠,前面亂石更多,越發難走,方想,這厮如在洞中潛伏,這裡點上燈火不會被人看出,莫非把人害死便自走去,怎會沒有一絲亮光?幾次側耳靜聽,均不再有聲息,沿途亂石縱橫錯落,黑暗之中實在礙腳。
剛想取出燈筒朝地面稍微照看,人也由一大石之後繞出。
忽然瞥見相隔不遠石堆前面洞頂上有光影微微閃動,石縫中也有火光映射,崖洞高大,光不甚亮,忙即停手,雙手緊握兵刃暗器,輕悄悄掩将過去。
暗中走來,稍有火光便可辨路,同時又聽得有人低語囑咐同伴之聲,口音甚熟,雖未聽清,業已明了幾分,心情越發緊張,一路戒備,又繞過兩座大小石堆,方始到達。
火光照處,前面石縫中插着一技粗如人臂的火把,火焰熊熊,火頭雖大,但因崖洞高大,四外奇石森立,互相掩映,猙獰飛舞,宛如鬼怪,尺來高的火頭吃洞中陰風一吹,光焰搖搖,明暗不定。
火又有煙,這一帶石縫甚多,到處都有冷風灌進,陰氣逼人,越發顯得景物森厲,看去可怖。
目前到處,瞥見火把對面怪石下倒着兩人,正是曾空兒與尚勤兩位小俠。
空兒雖然被擒,神氣還好,正在低聲勸告;尚勤卻是憤怒已極,人又斜卧在一片亂石堆上,身子不能轉動,石角尖厲,更加難受,人也怒發如狂,見鐵笛子尋來,滿臉愧憤之容,剛剛急呼: "六哥快些賜我一劍,這厮欺人大甚,今生敵他不過,不想活了。
" 鐵笛子見二人身上并無綁索,人卻不能轉動,便料敵人不是好相與,不知點的什麼厲害穴道,能否解破還無把握,急怒交加之中還有别的顧慮,略一尋思,空兒聽尚勤怒吼,正在一旁低聲埋怨,見鐵笛子想要伸手,忙又低聲急呼:"六哥且慢,此時我們被人點了穴道。
"鐵笛子見他神情緊張,目光注定洞口那面,忙即将身折轉,接口悄答: "小弟知道這位老人家偌大年紀,如何與我們後生小輩一般見識。
我雖不知點的什麼穴道,以二兄的本領尚被點倒,恐非小弟所能解救,不過尚兄後背緊貼在一片碎石之上,此時不能運用真氣,如何能耐?我自會小心将他移開,曾兄不必多慮。
尚兄跌在這樣成名老輩手裡,他倒勝之不武,你并不算丢人,何必這樣負氣?"随說人已伸手,将尚勤腿頸輕輕托起,放在一片平石之上卧倒,就這樣人已痛得滿頭直冒冷汗。
鐵笛子心中有氣,但一想到事關重大,小不忍則亂大謀,這類點穴法厲害已極,自己就能問明地方解救過來,暫時人也難于行動,一個不巧被對方加上殺手,反而有害,隻有擡回解救,有人相助,預先服上靈藥,比較穩妥,但是必須軟床來擡,還要慢走,此時此地如何尋人?對頭分明有心作對,人也必在附近隐藏,稍一出手,二人立有性命之憂。
再者人也不敢離開。
心中隻管又恨又急,左右兩難,表面還不敢露出。
想了想,隻得強忍怒火,準備先問明了經過再作計較。
看出曾空兒比較心平氣和,人也機警,忙朝尚勤匆匆勸慰了兩句,轉朝空兒身旁趕去,開口悄問:"人在哪裡?"空兒答說: "方才在此,六哥未到以前一去不歸,是否走開拿他不定。
事情也難全怪一面,你須留心洞口,此人動作神速如電,但他下手以前并不暗算,如今事還難料,容我說完經過,再定如何?" 鐵笛子問完前情,才知曾、尚二俠下山不久,乃師又是峨眉派名宿商風子第三代的門人,洛陽三劍中的老大哥大皓鈎沙一塵,和間中諸俠老鐵笛子齊全、武當男女諸俠師徒多人長幼兩輩多是深交,二人未下山以前便聽說起關中新桃源男女諸俠的英名,心生響應,大俠智生和華亭小雙俠以前又見過一兩面,先到間中尋人未見,山口外土人是認得諸俠的全都守口如瓶,諸俠又是行蹤無定,當時改變形貌,近山一帶格外小心,不願外人知道。
二人間不出來,又往山中尋找,不料發現一本靈藥,又由一個裝束樵夫的村人口内探出諸俠均在外面救災,連往山東、河南一帶尋訪,直到智生等男女五人快要回轉方始見面,中間連與惡賊相遇、拼鬥多次,均因那株藥草而起。
二人心高好勝,樹敵頗多,先還想和兩個著名兇賊拼他到底,後經徐立再三勸說,最好等鐵笛子夫婦事完,合在一起商計停當,再将這類惡賊一網打盡,免得輕舉妄動,人少勢單,反為所傷。
同時又遇一位師執談起乃師人已回山,二人急于将那藥草送回,并向師父求教,便和智、徐諸俠約定相見之期,各自回轉洛陽伊阙,乃師沙一塵問明在外經過,又向二人警告了一陣,令其留山用功,到時再往赴約。
走前談起二人在外樹敵之事,重又告誡說:"你二人雖然得我傳授,到底功力尚淺,遇事必須審慎,否則你們走後我便要往海外采藥,不能顧你,受到惡人侵害豈不冤枉?"二人便向師父力言:"此去決不贻羞師門,那班惡賊實在可恨,遇上還是放他不過,好在阆中諸位弟兄姊妹業已結交了一多半,同仇敵忾,早已商定,有此許多同道之交決可無害。
" 沙一塵最愛惜這兩個門人,仍不放心,又寫了一封親筆書信,令交智、徐二人,轉交閻中諸俠的師長,意似二人年幼,功力尚淺,外面朋友又少,難得雙方少年弟兄一見如故,正好合在一起随同曆練,并學新桃源救濟窮苦的方法,以為将來立功之計。
智生見那信不曾封口,看出沙一塵的用意,似因新桃源深藏山中,每年要由山外救進不少的人,外面惡賊對頭又多,平日戒備嚴密,除卻救入山中的苦難人民,不知對方來曆底細決不使其走進,越是來人有點本領越發留意。
雙方師門淵源雖深,和諸俠見面時少,曾、尚二人更是初交,因其得有師傳,膽大好勝。
近來各地惡賊橫行,二人樹敵又多,恐其吃虧受害,師長人又去往海外,要過幾年才回,無法兼顧,欲令二人從此和自己這些弟兄姊妹合在一起,就便曆練,一同除害救人,但因雙方相交日淺,故未明言,借此一信略露心意,想起師門交情和對方師徒的為人,多此兩個好幫手自然求之不得,當時喜諾,并告二人:"諸位師長前年結伴出遊,要到過年二三月間同往洞庭湖心洲作那按時舉行的聚
走完三分之二,相隔對面出口不遠,前面亂石更多,越發難走,方想,這厮如在洞中潛伏,這裡點上燈火不會被人看出,莫非把人害死便自走去,怎會沒有一絲亮光?幾次側耳靜聽,均不再有聲息,沿途亂石縱橫錯落,黑暗之中實在礙腳。
剛想取出燈筒朝地面稍微照看,人也由一大石之後繞出。
忽然瞥見相隔不遠石堆前面洞頂上有光影微微閃動,石縫中也有火光映射,崖洞高大,光不甚亮,忙即停手,雙手緊握兵刃暗器,輕悄悄掩将過去。
暗中走來,稍有火光便可辨路,同時又聽得有人低語囑咐同伴之聲,口音甚熟,雖未聽清,業已明了幾分,心情越發緊張,一路戒備,又繞過兩座大小石堆,方始到達。
火光照處,前面石縫中插着一技粗如人臂的火把,火焰熊熊,火頭雖大,但因崖洞高大,四外奇石森立,互相掩映,猙獰飛舞,宛如鬼怪,尺來高的火頭吃洞中陰風一吹,光焰搖搖,明暗不定。
火又有煙,這一帶石縫甚多,到處都有冷風灌進,陰氣逼人,越發顯得景物森厲,看去可怖。
目前到處,瞥見火把對面怪石下倒着兩人,正是曾空兒與尚勤兩位小俠。
空兒雖然被擒,神氣還好,正在低聲勸告;尚勤卻是憤怒已極,人又斜卧在一片亂石堆上,身子不能轉動,石角尖厲,更加難受,人也怒發如狂,見鐵笛子尋來,滿臉愧憤之容,剛剛急呼: "六哥快些賜我一劍,這厮欺人大甚,今生敵他不過,不想活了。
" 鐵笛子見二人身上并無綁索,人卻不能轉動,便料敵人不是好相與,不知點的什麼厲害穴道,能否解破還無把握,急怒交加之中還有别的顧慮,略一尋思,空兒聽尚勤怒吼,正在一旁低聲埋怨,見鐵笛子想要伸手,忙又低聲急呼:"六哥且慢,此時我們被人點了穴道。
"鐵笛子見他神情緊張,目光注定洞口那面,忙即将身折轉,接口悄答: "小弟知道這位老人家偌大年紀,如何與我們後生小輩一般見識。
我雖不知點的什麼穴道,以二兄的本領尚被點倒,恐非小弟所能解救,不過尚兄後背緊貼在一片碎石之上,此時不能運用真氣,如何能耐?我自會小心将他移開,曾兄不必多慮。
尚兄跌在這樣成名老輩手裡,他倒勝之不武,你并不算丢人,何必這樣負氣?"随說人已伸手,将尚勤腿頸輕輕托起,放在一片平石之上卧倒,就這樣人已痛得滿頭直冒冷汗。
鐵笛子心中有氣,但一想到事關重大,小不忍則亂大謀,這類點穴法厲害已極,自己就能問明地方解救過來,暫時人也難于行動,一個不巧被對方加上殺手,反而有害,隻有擡回解救,有人相助,預先服上靈藥,比較穩妥,但是必須軟床來擡,還要慢走,此時此地如何尋人?對頭分明有心作對,人也必在附近隐藏,稍一出手,二人立有性命之憂。
再者人也不敢離開。
心中隻管又恨又急,左右兩難,表面還不敢露出。
想了想,隻得強忍怒火,準備先問明了經過再作計較。
看出曾空兒比較心平氣和,人也機警,忙朝尚勤匆匆勸慰了兩句,轉朝空兒身旁趕去,開口悄問:"人在哪裡?"空兒答說: "方才在此,六哥未到以前一去不歸,是否走開拿他不定。
事情也難全怪一面,你須留心洞口,此人動作神速如電,但他下手以前并不暗算,如今事還難料,容我說完經過,再定如何?" 鐵笛子問完前情,才知曾、尚二俠下山不久,乃師又是峨眉派名宿商風子第三代的門人,洛陽三劍中的老大哥大皓鈎沙一塵,和間中諸俠老鐵笛子齊全、武當男女諸俠師徒多人長幼兩輩多是深交,二人未下山以前便聽說起關中新桃源男女諸俠的英名,心生響應,大俠智生和華亭小雙俠以前又見過一兩面,先到間中尋人未見,山口外土人是認得諸俠的全都守口如瓶,諸俠又是行蹤無定,當時改變形貌,近山一帶格外小心,不願外人知道。
二人間不出來,又往山中尋找,不料發現一本靈藥,又由一個裝束樵夫的村人口内探出諸俠均在外面救災,連往山東、河南一帶尋訪,直到智生等男女五人快要回轉方始見面,中間連與惡賊相遇、拼鬥多次,均因那株藥草而起。
二人心高好勝,樹敵頗多,先還想和兩個著名兇賊拼他到底,後經徐立再三勸說,最好等鐵笛子夫婦事完,合在一起商計停當,再将這類惡賊一網打盡,免得輕舉妄動,人少勢單,反為所傷。
同時又遇一位師執談起乃師人已回山,二人急于将那藥草送回,并向師父求教,便和智、徐諸俠約定相見之期,各自回轉洛陽伊阙,乃師沙一塵問明在外經過,又向二人警告了一陣,令其留山用功,到時再往赴約。
走前談起二人在外樹敵之事,重又告誡說:"你二人雖然得我傳授,到底功力尚淺,遇事必須審慎,否則你們走後我便要往海外采藥,不能顧你,受到惡人侵害豈不冤枉?"二人便向師父力言:"此去決不贻羞師門,那班惡賊實在可恨,遇上還是放他不過,好在阆中諸位弟兄姊妹業已結交了一多半,同仇敵忾,早已商定,有此許多同道之交決可無害。
" 沙一塵最愛惜這兩個門人,仍不放心,又寫了一封親筆書信,令交智、徐二人,轉交閻中諸俠的師長,意似二人年幼,功力尚淺,外面朋友又少,難得雙方少年弟兄一見如故,正好合在一起随同曆練,并學新桃源救濟窮苦的方法,以為将來立功之計。
智生見那信不曾封口,看出沙一塵的用意,似因新桃源深藏山中,每年要由山外救進不少的人,外面惡賊對頭又多,平日戒備嚴密,除卻救入山中的苦難人民,不知對方來曆底細決不使其走進,越是來人有點本領越發留意。
雙方師門淵源雖深,和諸俠見面時少,曾、尚二人更是初交,因其得有師傳,膽大好勝。
近來各地惡賊橫行,二人樹敵又多,恐其吃虧受害,師長人又去往海外,要過幾年才回,無法兼顧,欲令二人從此和自己這些弟兄姊妹合在一起,就便曆練,一同除害救人,但因雙方相交日淺,故未明言,借此一信略露心意,想起師門交情和對方師徒的為人,多此兩個好幫手自然求之不得,當時喜諾,并告二人:"諸位師長前年結伴出遊,要到過年二三月間同往洞庭湖心洲作那按時舉行的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