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敲破鐵木魚 50年卧薪嘗膽
關燈
小
中
大
前文鐵笛子、南曼、晏文嬰三人由嶽王廟殺賊上路,為防賊黨警覺,發生枝節,又經兩個以雙環為記的隐名英俠暗中勸告,特意改走小路,先想多尋幾個幫手,準備明春應敵,因在途中盼望黑雕不曾相遇,想起此雕自從遇見賀回被其引走,後來文嬰半夜出走去向孫氏弟兄暗中勸告受逼逃回之事,連乃師六月梅明月光雙劍夏南莺俱都在場,并将老賊尼法蓮大師和神力羅漢驚退回去,雕卻始終不見,心疑雕已飛回。
這類事雖然從未有過,但是自己曾在途中繞道訪友,事前又未指明相見時地,遇見賀回時所約之處已早過去,就算追來,經過多日,這大一片地方也難尋覓。
這時已是臘月中旬,相隔間中也隻兩日途程,正由大片曠野中經過,遙望前途天邊人影出沒,知是前途村鎮,方想趕往打尖稍歇,準備連夜上路,可以早到一天,忽又見前面現出兩匹快馬,其行如飛,正覺人馬都是少有見到,猛又瞥見最前面馬塵歇處湧出一群手持器械的土人,朝着兩馬追逐叫罵,剛剛退回。
二女心方一動,那兩匹快馬業已馳近。
相隔約有半裡,鐵笛子好似有什警覺,大喝追去,馬上兩人也自改道往旁急竄,二女忙同追趕。
眼看鐵笛子全力窮追,已快追上,内中一人忽然轉身倒坐,呼喝了幾聲,揚手發出一溜火光,兩腿一夾,馬行更快,翻蹄亮掌貼地急馳,晃眼越溝而去,馬上人身子一轉,重又改坐複原。
再看鐵笛子似知逃人厲害,業已停步,也在手指前面,朝馬上兩人大聲呼喝。
二女相隔較遠,文嬰剛聽出一兩句,南曼已大聲急呼,朝鐵笛子迎去。
原來南曼早就覺着來人眼生,就是仇敵一面,以前多半也未見過,否則憑自己的目力,怎麼也能看出兩分,不知鐵笛子何以這等急法,對方也似有意避開,望影而逃。
正在邊追邊想,心中不解,忽見倒騎馬背的一個一面發話,将手連揮,一面揚手發出一溜火光。
先當敵人發出暗器火器之類,心方憤怒,待要加急追上,忽見鐵笛子人已立定,正朝火星落處縱去,同時看出那火星乃是一道旗花,作一弧形向空發出,再往下落,并無傷人之意。
因是白天,光不甚亮,二女相隔又遠,鐵笛子突然一追,心有成見,隻當來人對直跑來,眼看臨近,見了三人方始落荒竄去,形迹可疑,雙方呼喝之聲又聽不出,二馬來時後面又有村人追趕喝罵,雖不知雙方怎會老遠把人認出,始終當作仇敵看待,不曾留意。
及見旗花火星宛如一溜銀線落地即滅,插向冰雪地裡,長隻尺許,好似哪裡見過,念頭一轉,立時醒悟。
見鐵笛子業已回身,忙即迎上前去。
剛一對面,便見鐵笛子手持一枝形如一劍,長約兩寸,劍柄護手上用火烙成雙環記号,似暗器不是暗器的小竹片。
南曼驚道:"那旗花我已想起,正是昔年師父用天山鷹名字縱橫西北諸省常用的信号,已有多年未用。
我還是在你未來以前,十來歲上見到過一次,你我下山以前師父曾經說起,歸隐前半年曾被一同道至交将所剩幾枝旗花信号取走,并曾仿制,也是一位前輩隐名老俠,名叫左直,八九年前還到我們山中訪看師父,老鐵笛子齊師伯并與同來,聚了十多天方始走開,由此不曾再有信息。
此老劍術高強,自成一家,連齊師伯對他都極佩服,方才馬上兩人用此旗花,又有這類雙環信号,莫非嶽王廟所遇便是這兩人麼,既是他們,為何離村時節那樣騷亂,仿佛曾在村中擾鬧,被村人追趕出來呢?"鐵笛子笑答:"他因何事被人誤會,這個我還不曉得,但這馬上兩位少年正是嶽王廟所遇,一點不差。
先因隔遠,風雪太大,他們又各戴着一頂皮風帽,更認不出面目,直到内中一位馬上回身發話,叫我不要追他,并說雕已回山,不久新桃源便有事情發生,此來也是追趕我們,還借了人家兩匹好馬,因走大道,繞向前面,問出我們尚未經過,村中業已留信,催我速回,我才聽出是他,到了前村定知底細,我們快走。
"說完三人又将未燒完的旗花消滅,匆匆往前趕去。
這條路三人常走,土人十九相識,還未走近,已有幾個少年村人迎上前來,鐵笛子笑問:"你們怎知我來,改了形貌也能認出?"内中一人答說:"不是為了鐵大爺還不至于得罪兩個好人呢。
"鐵笛子忙問經過,才知那兩個騎馬壯士因由另一條路飛馳而來,業已過頭,趕往前途老遠十裡外,忽遇一人,得知鐵笛子等尚還未到,并說那是回山必由之路,知道趕過了頭,忙又折回。
恰值腹饑,馬又跑了長路,便往當地打尖。
因其馬快人強,新桃源諸俠出山往來均由當地經過,村人多半相識,情感最深,内中兩個少年曾受諸俠大恩,父母全家死裡逃生,得安生業,養了一大群羊,開些荒地,居然溫飽,感恩最切,無形中做了諸俠耳目,看出來人異樣,臨去時又留下一信,令交鐵笛子,事前并曾探詢三人可曾經過,于是設詞探詢。
内一少年村人不合賣弄聰明,盤問太過,說錯了話,來客中有一人又帶女音,形迹可疑,再一故意取笑,說了幾句仿佛三人是他對頭的話,緻将這兩少年村人激怒,悄悄溜出,暗中約人,想将那兩人留下,等鐵笛子等到後發落。
誰知來人早在前途得信,知道三人必由村中經過,和村人感情甚深,多少有點停留。
同時奉有密令,不宜此時相見,身有急事,就此起身還恐趕他不上,業已改變初計,将信留下,和店主人說上兩句,便自上路,那兩匹馬都是久經訓練的千裡良駒,靈慧勇猛而有長力,來人對它又極看重,一路打尖投宿都是先馬後人,早已喂過馬料,裝備停當,雖然鎮店深居地底,但有一條上下馬匹的斜坡,一躍即上,動作迅速,突出不意,如何攔他得住! 來這男女二位英俠一半是嫌村人盤問大煩,有心戲弄。
一半也是故意引使生疑,以便鐵笛子到來村人好往告知,免得人不經意,萬一疏忽過去。
見兩少年村人面現怒容,相繼退出,知有舉動,心中暗笑,跟蹤上馬飛馳出村。
衆村人在為首兩少年領頭之下,拿了器械追出,人馬已跑出老遠,遙望前途果然走來三人,形貌服裝均與馬上人所說相似,又正朝兩馬追去,内有幾個壯漢便拿了刀棍之類欲往接應,見馬逃遠,迎将上來,見鐵笛子等三人果與方才兩人所說相同,鐵、南二人口音一聽而知,對于當地村人又都相識,不曾掩飾,自然當時認出。
三人便告以誤會,那兩個馬上人也是朋友,并非歹人,這時村人俱在等信,紛紛迎上
這類事雖然從未有過,但是自己曾在途中繞道訪友,事前又未指明相見時地,遇見賀回時所約之處已早過去,就算追來,經過多日,這大一片地方也難尋覓。
這時已是臘月中旬,相隔間中也隻兩日途程,正由大片曠野中經過,遙望前途天邊人影出沒,知是前途村鎮,方想趕往打尖稍歇,準備連夜上路,可以早到一天,忽又見前面現出兩匹快馬,其行如飛,正覺人馬都是少有見到,猛又瞥見最前面馬塵歇處湧出一群手持器械的土人,朝着兩馬追逐叫罵,剛剛退回。
二女心方一動,那兩匹快馬業已馳近。
相隔約有半裡,鐵笛子好似有什警覺,大喝追去,馬上兩人也自改道往旁急竄,二女忙同追趕。
眼看鐵笛子全力窮追,已快追上,内中一人忽然轉身倒坐,呼喝了幾聲,揚手發出一溜火光,兩腿一夾,馬行更快,翻蹄亮掌貼地急馳,晃眼越溝而去,馬上人身子一轉,重又改坐複原。
再看鐵笛子似知逃人厲害,業已停步,也在手指前面,朝馬上兩人大聲呼喝。
二女相隔較遠,文嬰剛聽出一兩句,南曼已大聲急呼,朝鐵笛子迎去。
原來南曼早就覺着來人眼生,就是仇敵一面,以前多半也未見過,否則憑自己的目力,怎麼也能看出兩分,不知鐵笛子何以這等急法,對方也似有意避開,望影而逃。
正在邊追邊想,心中不解,忽見倒騎馬背的一個一面發話,将手連揮,一面揚手發出一溜火光。
先當敵人發出暗器火器之類,心方憤怒,待要加急追上,忽見鐵笛子人已立定,正朝火星落處縱去,同時看出那火星乃是一道旗花,作一弧形向空發出,再往下落,并無傷人之意。
因是白天,光不甚亮,二女相隔又遠,鐵笛子突然一追,心有成見,隻當來人對直跑來,眼看臨近,見了三人方始落荒竄去,形迹可疑,雙方呼喝之聲又聽不出,二馬來時後面又有村人追趕喝罵,雖不知雙方怎會老遠把人認出,始終當作仇敵看待,不曾留意。
及見旗花火星宛如一溜銀線落地即滅,插向冰雪地裡,長隻尺許,好似哪裡見過,念頭一轉,立時醒悟。
見鐵笛子業已回身,忙即迎上前去。
剛一對面,便見鐵笛子手持一枝形如一劍,長約兩寸,劍柄護手上用火烙成雙環記号,似暗器不是暗器的小竹片。
南曼驚道:"那旗花我已想起,正是昔年師父用天山鷹名字縱橫西北諸省常用的信号,已有多年未用。
我還是在你未來以前,十來歲上見到過一次,你我下山以前師父曾經說起,歸隐前半年曾被一同道至交将所剩幾枝旗花信号取走,并曾仿制,也是一位前輩隐名老俠,名叫左直,八九年前還到我們山中訪看師父,老鐵笛子齊師伯并與同來,聚了十多天方始走開,由此不曾再有信息。
此老劍術高強,自成一家,連齊師伯對他都極佩服,方才馬上兩人用此旗花,又有這類雙環信号,莫非嶽王廟所遇便是這兩人麼,既是他們,為何離村時節那樣騷亂,仿佛曾在村中擾鬧,被村人追趕出來呢?"鐵笛子笑答:"他因何事被人誤會,這個我還不曉得,但這馬上兩位少年正是嶽王廟所遇,一點不差。
先因隔遠,風雪太大,他們又各戴着一頂皮風帽,更認不出面目,直到内中一位馬上回身發話,叫我不要追他,并說雕已回山,不久新桃源便有事情發生,此來也是追趕我們,還借了人家兩匹好馬,因走大道,繞向前面,問出我們尚未經過,村中業已留信,催我速回,我才聽出是他,到了前村定知底細,我們快走。
"說完三人又将未燒完的旗花消滅,匆匆往前趕去。
這條路三人常走,土人十九相識,還未走近,已有幾個少年村人迎上前來,鐵笛子笑問:"你們怎知我來,改了形貌也能認出?"内中一人答說:"不是為了鐵大爺還不至于得罪兩個好人呢。
"鐵笛子忙問經過,才知那兩個騎馬壯士因由另一條路飛馳而來,業已過頭,趕往前途老遠十裡外,忽遇一人,得知鐵笛子等尚還未到,并說那是回山必由之路,知道趕過了頭,忙又折回。
恰值腹饑,馬又跑了長路,便往當地打尖。
因其馬快人強,新桃源諸俠出山往來均由當地經過,村人多半相識,情感最深,内中兩個少年曾受諸俠大恩,父母全家死裡逃生,得安生業,養了一大群羊,開些荒地,居然溫飽,感恩最切,無形中做了諸俠耳目,看出來人異樣,臨去時又留下一信,令交鐵笛子,事前并曾探詢三人可曾經過,于是設詞探詢。
内一少年村人不合賣弄聰明,盤問太過,說錯了話,來客中有一人又帶女音,形迹可疑,再一故意取笑,說了幾句仿佛三人是他對頭的話,緻将這兩少年村人激怒,悄悄溜出,暗中約人,想将那兩人留下,等鐵笛子等到後發落。
誰知來人早在前途得信,知道三人必由村中經過,和村人感情甚深,多少有點停留。
同時奉有密令,不宜此時相見,身有急事,就此起身還恐趕他不上,業已改變初計,将信留下,和店主人說上兩句,便自上路,那兩匹馬都是久經訓練的千裡良駒,靈慧勇猛而有長力,來人對它又極看重,一路打尖投宿都是先馬後人,早已喂過馬料,裝備停當,雖然鎮店深居地底,但有一條上下馬匹的斜坡,一躍即上,動作迅速,突出不意,如何攔他得住! 來這男女二位英俠一半是嫌村人盤問大煩,有心戲弄。
一半也是故意引使生疑,以便鐵笛子到來村人好往告知,免得人不經意,萬一疏忽過去。
見兩少年村人面現怒容,相繼退出,知有舉動,心中暗笑,跟蹤上馬飛馳出村。
衆村人在為首兩少年領頭之下,拿了器械追出,人馬已跑出老遠,遙望前途果然走來三人,形貌服裝均與馬上人所說相似,又正朝兩馬追去,内有幾個壯漢便拿了刀棍之類欲往接應,見馬逃遠,迎将上來,見鐵笛子等三人果與方才兩人所說相同,鐵、南二人口音一聽而知,對于當地村人又都相識,不曾掩飾,自然當時認出。
三人便告以誤會,那兩個馬上人也是朋友,并非歹人,這時村人俱在等信,紛紛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