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連城寶藏
關燈
小
中
大
金大佛,佛像肚中都是珠寶,你為什麼不要?你要使什麼詭計?”
狄雲搖了搖頭,正想走出廟去,忽聽得腳步聲響,許多人蜂擁而來。
他縱身上了屋頂,向外望去,隻見一百多人打着火把,喧嘩叫嚷,快步奔來,正是那一群江湖豪客,隻聽得有人喝罵:“萬圭,他媽的,快走,快走!”狄雲本想要走,一聽到“萬圭”兩字,當即停步。
他還沒為戚芳報仇。
這一群人争先恐後地入廟,狄雲看得清楚,萬圭被幾個大漢扭着,目青鼻腫,已給人飽打了一一頓,身上仍穿着那件酸秀才的衣衫。
原來他喬裝成個教書先生的模樣,故意将城牆邊的一衆江湖豪士引開,好讓萬震山到天甯寺來尋寶。
但在衆人的跟随查究之下,終于露出了馬腳。
各人以性命相脅,逼着他帶到天甯寺來。
戚長發聽得人聲,急忙躍上神壇,想要掩住佛像劍痕中露出來的黃金。
但遲了一步,衆人已見到他站在神壇之上,雙手去掩佛像的大肚子。
這時數十根火把照耀之下廟中有如白晝。
各人眼見到金光,一齊大聲發喊,搶将上去,七手八腳的,便去斬剝佛像上的泥塑。
各人刀砍劍削,不多時佛像身上到處發出燦爛金光。
跟着有人發現佛像背後的暗門,伸手進去,掏出了大批珠寶,站在後面的便用力将他擠開。
珠寶一把把地摸出來。
強有力的豪士便從别人手中劫奪。
突然間門外号角聲嗚嗚吹起,廟門大開,數十名兵丁沖了進來,高叫:“知府大人到,誰都不許亂動。
”随後一人身穿官服,傲然而迸,正是荊州府知府淩退思。
他在城内城外耳目衆多,這些江湖豪客之中便混得有他的部屬,一得訊息,立時提兵趕來。
淩退思害死丁典、逼死女兒,仍對“連城訣”不得絲毫頭緒,但他找尋荊州大寶藏的癡心始終不息,雖知梅念笙與此有關,但不知關鍵是在“唐詩劍法”。
他繼續付出大批賄賂,在荊州府知府任上連任,又以“龍沙幫”幫主身份,派出幫衆查探,終于得到訊息,這“連城訣”關連到一本《唐詩選輯》。
淩退思是翰林出身,文才卓超,一翻《唐詩選輯》,見有些詩篇是晚唐詩人所作,上距梁元帝五六酉年,梁元帝的大寶藏絕無可能在唐詩中留有線索,于是進一步潛心偵查。
才知原來梁元帝藏妥寶藏後,将所經手的官兵匠人盡數殺戮,後來他為北周官兵所害,寶藏就此絕無蹤迹。
到得大清康熙年間,忽有一位身具高強武功的高僧駐錫荊州天甯寺,無意中發現了寶藏,他将此訊息寫成書信,托人送交給當時天地會廣東紅旗香主吳六奇,請他去發掘出來,作天地會反清複明之用。
因怕洩漏機密,他将寶藏所在處用密碼(劍訣)注入一本當時流傳的《唐詩選輯》之中,送交吳六奇。
吳六奇是他師兄的弟子,同門相傳,和那高僧都會“唐詩劍法”,知道劍法的次序。
不幸密碼送到時,吳六奇遭難,為人所害,這劍訣密碼便流落在外。
送信人輾轉将訊息傳了出來,訊息若不與《唐詩選輯》連在一起,湊不成一塊;得訊之人如不會“唐詩劍法”,雖知劍訣,但不知劍招次序,寶藏也就難以找到。
梅念簽是那高僧與吳六奇的同派門人,會使“唐詩劍法”,後來又得了劍訣,事機不密,落得給三個徒弟背叛殺害的下場。
一衆江湖豪客見了這許多珠寶,哪裡還忌憚什麼官府?各人隻拼命地搶奪珍寶。
地下滾滿了珍珠、寶石、金器、白玉、翡翠、珊瑚、祖母綠、貓兒眼…… 淩退思的部屬又怎會不搶?兵丁先俯身撿拾,于是官長也搶了起來。
誰都不肯落後。
威長發在搶、萬圭在搶、連堂堂知搿大人淩退思,也忍不住将一把把珠寶揣入懷中。
一搶奪,便不免鬥毆。
于是有人打勝了,有人流血,有人死了。
這些人越鬥越厲害,有人突然間撲到金佛上,抱住了佛像狂咬,有的人用頭猛撞。
狄雲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這樣?就算是财迷心竅,也不該這麼發瘋?” 不錯,他們個個都發了瘋,紅了眼亂打、亂咬、亂撕。
狄雲見到钤劍雙俠中的汪嘯風在其中,見到“落花流水”的花鐵幹也在其中,更有不少人是曾到雪谷中去救水笙、又出言侮辱她的群豪大漢,其中很有些是為人仁義的豪俠。
他們一般地都變成了野獸,在亂咬、亂搶,将珠寶塞到嘴裡,咬得格格作響,有的人把珠寶吞人了肚裡。
狄雲蓦地裡明白了:“這些珠寶上喂得有極厲害的毒藥。
當年藏寶的皇帝怕魏兵搶劫,因此在珠寶上塗了毒藥。
”他想去救師父,但已來不及了。
這些人中毒之後,人人都難活命,淩退思、萬圭、魯坤、蔔坦、沈城等人作了不少惡,終于發了大财,但不必去殺他們,他們都已活不成了。
狄雲在丁典和淩姑娘的墳前種了幾百棵菊花。
他沒雇人幫忙,全是自己動手。
他是莊稼人,鋤地種植的事本是内行。
隻不過他從前很少種花,種的是辣椒、黃瓜、冬瓜、白菜、茄子、空心菜…… 他離了荊州城,抱着空心菜,匹馬走上了征途。
他不願再在江湖上厮混,他要找一個人迹不到的荒僻之地,将空心菜養大成人。
他回到了川邊的雪谷。
戚芳在萬家給他的一百兩銀子,除了在荊州城給丁典和淩姑娘整理墳墓之外,便是酬謝照顧空心菜那家農婦的一些使費,以及一路從鄂西來到川邊的旅途膳宿之費。
他在成都給空心菜買了一大包衣服鞋襪,自己也買了些棉衣褲和布衣褲、幾十雙草鞋,包成一大包都負在背上。
來到川邊石渠的雪谷口上,還剩下三十幾兩幾錢銀子,他在手裡掂了掂,用力擲出,抛入了路邊的峽谷之中,心道:“便有黃金萬兩,珍寶無數,在雪谷裡又有什麼用?” 但師妹沒有一起來,今後永遠永遠不能再來了,再見她一面也不能,寂寞得很,凄涼得很。
“舅舅,舅舅,為什麼你又哭了?你想念我媽嗎?我們說好了的,誰也不許再哭!” 鵝毛般的大雪又開始飄下,來到了昔日的山洞前。
突然之間,遠遠望見山洞前站着一個少女。
那是水笙! 她滿臉歡笑,向他飛奔過來,又笑又叫:“我等了你這麼久!我知道你終于會回來的。
你如不來,我要在這裡等你十年,你十年不來,我到江湖上找你一百年!” (全書完)
他縱身上了屋頂,向外望去,隻見一百多人打着火把,喧嘩叫嚷,快步奔來,正是那一群江湖豪客,隻聽得有人喝罵:“萬圭,他媽的,快走,快走!”狄雲本想要走,一聽到“萬圭”兩字,當即停步。
他還沒為戚芳報仇。
這一群人争先恐後地入廟,狄雲看得清楚,萬圭被幾個大漢扭着,目青鼻腫,已給人飽打了一一頓,身上仍穿着那件酸秀才的衣衫。
原來他喬裝成個教書先生的模樣,故意将城牆邊的一衆江湖豪士引開,好讓萬震山到天甯寺來尋寶。
但在衆人的跟随查究之下,終于露出了馬腳。
各人以性命相脅,逼着他帶到天甯寺來。
戚長發聽得人聲,急忙躍上神壇,想要掩住佛像劍痕中露出來的黃金。
但遲了一步,衆人已見到他站在神壇之上,雙手去掩佛像的大肚子。
這時數十根火把照耀之下廟中有如白晝。
各人眼見到金光,一齊大聲發喊,搶将上去,七手八腳的,便去斬剝佛像上的泥塑。
各人刀砍劍削,不多時佛像身上到處發出燦爛金光。
跟着有人發現佛像背後的暗門,伸手進去,掏出了大批珠寶,站在後面的便用力将他擠開。
珠寶一把把地摸出來。
強有力的豪士便從别人手中劫奪。
突然間門外号角聲嗚嗚吹起,廟門大開,數十名兵丁沖了進來,高叫:“知府大人到,誰都不許亂動。
”随後一人身穿官服,傲然而迸,正是荊州府知府淩退思。
他在城内城外耳目衆多,這些江湖豪客之中便混得有他的部屬,一得訊息,立時提兵趕來。
淩退思害死丁典、逼死女兒,仍對“連城訣”不得絲毫頭緒,但他找尋荊州大寶藏的癡心始終不息,雖知梅念笙與此有關,但不知關鍵是在“唐詩劍法”。
他繼續付出大批賄賂,在荊州府知府任上連任,又以“龍沙幫”幫主身份,派出幫衆查探,終于得到訊息,這“連城訣”關連到一本《唐詩選輯》。
淩退思是翰林出身,文才卓超,一翻《唐詩選輯》,見有些詩篇是晚唐詩人所作,上距梁元帝五六酉年,梁元帝的大寶藏絕無可能在唐詩中留有線索,于是進一步潛心偵查。
才知原來梁元帝藏妥寶藏後,将所經手的官兵匠人盡數殺戮,後來他為北周官兵所害,寶藏就此絕無蹤迹。
到得大清康熙年間,忽有一位身具高強武功的高僧駐錫荊州天甯寺,無意中發現了寶藏,他将此訊息寫成書信,托人送交給當時天地會廣東紅旗香主吳六奇,請他去發掘出來,作天地會反清複明之用。
因怕洩漏機密,他将寶藏所在處用密碼(劍訣)注入一本當時流傳的《唐詩選輯》之中,送交吳六奇。
吳六奇是他師兄的弟子,同門相傳,和那高僧都會“唐詩劍法”,知道劍法的次序。
不幸密碼送到時,吳六奇遭難,為人所害,這劍訣密碼便流落在外。
送信人輾轉将訊息傳了出來,訊息若不與《唐詩選輯》連在一起,湊不成一塊;得訊之人如不會“唐詩劍法”,雖知劍訣,但不知劍招次序,寶藏也就難以找到。
梅念簽是那高僧與吳六奇的同派門人,會使“唐詩劍法”,後來又得了劍訣,事機不密,落得給三個徒弟背叛殺害的下場。
一衆江湖豪客見了這許多珠寶,哪裡還忌憚什麼官府?各人隻拼命地搶奪珍寶。
地下滾滿了珍珠、寶石、金器、白玉、翡翠、珊瑚、祖母綠、貓兒眼…… 淩退思的部屬又怎會不搶?兵丁先俯身撿拾,于是官長也搶了起來。
誰都不肯落後。
威長發在搶、萬圭在搶、連堂堂知搿大人淩退思,也忍不住将一把把珠寶揣入懷中。
一搶奪,便不免鬥毆。
于是有人打勝了,有人流血,有人死了。
這些人越鬥越厲害,有人突然間撲到金佛上,抱住了佛像狂咬,有的人用頭猛撞。
狄雲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這樣?就算是财迷心竅,也不該這麼發瘋?” 不錯,他們個個都發了瘋,紅了眼亂打、亂咬、亂撕。
狄雲見到钤劍雙俠中的汪嘯風在其中,見到“落花流水”的花鐵幹也在其中,更有不少人是曾到雪谷中去救水笙、又出言侮辱她的群豪大漢,其中很有些是為人仁義的豪俠。
他們一般地都變成了野獸,在亂咬、亂搶,将珠寶塞到嘴裡,咬得格格作響,有的人把珠寶吞人了肚裡。
狄雲蓦地裡明白了:“這些珠寶上喂得有極厲害的毒藥。
當年藏寶的皇帝怕魏兵搶劫,因此在珠寶上塗了毒藥。
”他想去救師父,但已來不及了。
這些人中毒之後,人人都難活命,淩退思、萬圭、魯坤、蔔坦、沈城等人作了不少惡,終于發了大财,但不必去殺他們,他們都已活不成了。
狄雲在丁典和淩姑娘的墳前種了幾百棵菊花。
他沒雇人幫忙,全是自己動手。
他是莊稼人,鋤地種植的事本是内行。
隻不過他從前很少種花,種的是辣椒、黃瓜、冬瓜、白菜、茄子、空心菜…… 他離了荊州城,抱着空心菜,匹馬走上了征途。
他不願再在江湖上厮混,他要找一個人迹不到的荒僻之地,将空心菜養大成人。
他回到了川邊的雪谷。
戚芳在萬家給他的一百兩銀子,除了在荊州城給丁典和淩姑娘整理墳墓之外,便是酬謝照顧空心菜那家農婦的一些使費,以及一路從鄂西來到川邊的旅途膳宿之費。
他在成都給空心菜買了一大包衣服鞋襪,自己也買了些棉衣褲和布衣褲、幾十雙草鞋,包成一大包都負在背上。
來到川邊石渠的雪谷口上,還剩下三十幾兩幾錢銀子,他在手裡掂了掂,用力擲出,抛入了路邊的峽谷之中,心道:“便有黃金萬兩,珍寶無數,在雪谷裡又有什麼用?” 但師妹沒有一起來,今後永遠永遠不能再來了,再見她一面也不能,寂寞得很,凄涼得很。
“舅舅,舅舅,為什麼你又哭了?你想念我媽嗎?我們說好了的,誰也不許再哭!” 鵝毛般的大雪又開始飄下,來到了昔日的山洞前。
突然之間,遠遠望見山洞前站着一個少女。
那是水笙! 她滿臉歡笑,向他飛奔過來,又笑又叫:“我等了你這麼久!我知道你終于會回來的。
你如不來,我要在這裡等你十年,你十年不來,我到江湖上找你一百年!”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