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生要一個星期才答對,大學教授花一年時間也答不對。
”為什麼?)答案是:“第三條蟲說謊。
” 小孩子常常說謊,所以一猜就猜到第三條蟲說謊,大學教授要讨論N度空間、相對論關系、排列、坐标、生物學上蟲的定義、蟲的視野等等問題,永遠答不對。
凡是打官司、刑事或民事訴訟,必定有人說謊,隐瞞事實,以緻同一件事中幾個人說法不同,數人或一人歪曲事實真相,最後真相大白,這時所有偵探小說、犯罪故事的固定結構,非此不可,毫不稀奇。
自古以來,一切審判、公案、破案的故事,基本結構便是各人說法不同,清官(或包公、彭公、施公、狄公、況公、所羅門王)或偵探(或福爾摩斯、或白羅、或範斯)抽絲剝繭,查明真相,那也是固定結構。
中國明代短篇小說中,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中有《況太守審死孩兒》,有人把個死了的小兒去抛棄,給況太守查到了,那人說是爛牛肉,再查下去,原來是個私生孩兒,是個寡婦生的,那人知曉了,想以此去逼奸寡婦,再查下去,原來是那寡婦與傭工所生,再查下去,是那傭工引誘寡婦而緻成孕。
另一篇《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有個姓劉的有一妻一妾,他嶽父借了十五貫錢給他做生意,他回家跟妾侍開玩笑,說将他押給了人,得到這筆錢。
他妾侍不甘願,殺了那姓劉的。
那小妾在途中見到少年崔甯,兩人同路而行,崔甯恰好賣了絲綢,得錢十五貫回家,追捕者捉住二人,以為二人私奔,謀殺親夫,各人口供不同,縣官糊塗,見有十五貫錢為證物,将二人判處死刑。
《聖經》中的故事,是說古時以色列有二妓女各生一子,一妓不慎将己子壓死,夜中偷換,另妓見死者非己子,告到所羅門王處,二妓各執一詞。
所羅門王命取刀來,要将活孩劈為兩半,各分一半。
其母憐子,甯願不要,另妓無動于衷,覺得不妨一拍兩散。
所羅門王判孩子歸其真母,重罰另妓。
至于《天方夜譚》中的故事,就更加複雜了。
數年前在澳洲墨爾本古書店中購到倫敦在一八八三年出版的RichardBurton所譯的全譯本,共八厚本之多,其中蘇丹王妃雪哈拉查德為了延命,每夜向蘇丹王講連續故事,故事精采百出,生動之極。
她是我們報刊上寫連載小說人的祖先。
木匠以魯班先師為祖,演員以唐明皇為祖,我們連載小說家的祖先可美麗聰明無比,她講了一千零一夜的連續故事,蘇丹王再也舍不得殺她,隻好娶了她為王妃。
她的故事一個套一個,巴格達一名理發匠有六個兄弟,自己講一個故事,六兄弟又各講一個,故事有真有假,三姊妹中兩個姊姊變成了黑狗,三姊妹固然各有故事,每隻黑狗也都有奇妙故事。
說到講真假故事,世上自有《天方夜譚》之後,橫掃全球,《羅生門》何足道哉! 我生性不喜說話,但自到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書後,對着學生不得不多講幾句,以緻新結交的朋友孔慶東教授在文章中說我有點“嘴碎唠叨”,大概這是教書先生的不良習氣吧。
本來,讀者們對我的小說提出批評意見是一番好意。
這些意見大都甚好,最近我對小說重作修改,連并不重要的批評也都接受了而作了修改,對批評者心中也真正的感謝。
但還不免加了不少“注釋”和說明,對不同意得批評作了回應,那仍是教書先生唠叨的習氣使然。
其實小說作者不應對自己作品多作辯解,人家不同意就不同意好了。
正如《笑傲江湖》中小尼姑儀琳講《百喻經》笑話,有人以為秃子的頭是石頭,用犁去打,打出了血,那秃子忍不住教乖了對方:“這是我的頭,不是石頭!”其實,讓他去打好了,何必教乖了他? 二〇〇三年六月
”為什麼?)答案是:“第三條蟲說謊。
” 小孩子常常說謊,所以一猜就猜到第三條蟲說謊,大學教授要讨論N度空間、相對論關系、排列、坐标、生物學上蟲的定義、蟲的視野等等問題,永遠答不對。
凡是打官司、刑事或民事訴訟,必定有人說謊,隐瞞事實,以緻同一件事中幾個人說法不同,數人或一人歪曲事實真相,最後真相大白,這時所有偵探小說、犯罪故事的固定結構,非此不可,毫不稀奇。
自古以來,一切審判、公案、破案的故事,基本結構便是各人說法不同,清官(或包公、彭公、施公、狄公、況公、所羅門王)或偵探(或福爾摩斯、或白羅、或範斯)抽絲剝繭,查明真相,那也是固定結構。
中國明代短篇小說中,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中有《況太守審死孩兒》,有人把個死了的小兒去抛棄,給況太守查到了,那人說是爛牛肉,再查下去,原來是個私生孩兒,是個寡婦生的,那人知曉了,想以此去逼奸寡婦,再查下去,原來是那寡婦與傭工所生,再查下去,是那傭工引誘寡婦而緻成孕。
另一篇《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有個姓劉的有一妻一妾,他嶽父借了十五貫錢給他做生意,他回家跟妾侍開玩笑,說将他押給了人,得到這筆錢。
他妾侍不甘願,殺了那姓劉的。
那小妾在途中見到少年崔甯,兩人同路而行,崔甯恰好賣了絲綢,得錢十五貫回家,追捕者捉住二人,以為二人私奔,謀殺親夫,各人口供不同,縣官糊塗,見有十五貫錢為證物,将二人判處死刑。
《聖經》中的故事,是說古時以色列有二妓女各生一子,一妓不慎将己子壓死,夜中偷換,另妓見死者非己子,告到所羅門王處,二妓各執一詞。
所羅門王命取刀來,要将活孩劈為兩半,各分一半。
其母憐子,甯願不要,另妓無動于衷,覺得不妨一拍兩散。
所羅門王判孩子歸其真母,重罰另妓。
至于《天方夜譚》中的故事,就更加複雜了。
數年前在澳洲墨爾本古書店中購到倫敦在一八八三年出版的RichardBurton所譯的全譯本,共八厚本之多,其中蘇丹王妃雪哈拉查德為了延命,每夜向蘇丹王講連續故事,故事精采百出,生動之極。
她是我們報刊上寫連載小說人的祖先。
木匠以魯班先師為祖,演員以唐明皇為祖,我們連載小說家的祖先可美麗聰明無比,她講了一千零一夜的連續故事,蘇丹王再也舍不得殺她,隻好娶了她為王妃。
她的故事一個套一個,巴格達一名理發匠有六個兄弟,自己講一個故事,六兄弟又各講一個,故事有真有假,三姊妹中兩個姊姊變成了黑狗,三姊妹固然各有故事,每隻黑狗也都有奇妙故事。
說到講真假故事,世上自有《天方夜譚》之後,橫掃全球,《羅生門》何足道哉! 我生性不喜說話,但自到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書後,對着學生不得不多講幾句,以緻新結交的朋友孔慶東教授在文章中說我有點“嘴碎唠叨”,大概這是教書先生的不良習氣吧。
本來,讀者們對我的小說提出批評意見是一番好意。
這些意見大都甚好,最近我對小說重作修改,連并不重要的批評也都接受了而作了修改,對批評者心中也真正的感謝。
但還不免加了不少“注釋”和說明,對不同意得批評作了回應,那仍是教書先生唠叨的習氣使然。
其實小說作者不應對自己作品多作辯解,人家不同意就不同意好了。
正如《笑傲江湖》中小尼姑儀琳講《百喻經》笑話,有人以為秃子的頭是石頭,用犁去打,打出了血,那秃子忍不住教乖了對方:“這是我的頭,不是石頭!”其實,讓他去打好了,何必教乖了他? 二〇〇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