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号。
崇祯皇帝迫得吊死煤山。
若非漢奸吳三桂賣國,引清兵入關,這天下就是姓李的了。
自古草莽英雄,從未有如闖王這般威風的。
”他歎了一口氣道:“唉,隻可惜他剛成大事,轉眼成空。
崇祯十七年三月闖王破北京,四月出京迎戰清兵,月底兵敗西奔。
這花花江山從此送進了滿清鞑子的手裡。
” 劉元鶴向他瞪了一眼,心道:“這和尚好大膽,竟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
”寶樹緩緩還刀入盒,說道:“闖王與吳三桂大戰時中箭重傷,從北京退到山西、陝西,清兵和吳三桂一路追來,又退到河南、湖廣,将士自相殘殺,部屬四散。
後來退到武昌府通山縣九宮山,敵兵重重圍困,幾次沖殺不出,終于英雄到了末路。
” 苗若蘭望着盒中軍刀,想橡闖王當年的英烈雄風,不禁神往,待想到他兵敗身死,又自黯然。
寶樹道:“闖王身邊有四名衛士,個個武藝高強,一直赤膽忠心地保他。
這四名衛士一個姓胡,一個姓苗,一個姓範,一個姓田,軍中稱為胡苗範田。
” 殷吉、田青文等一聽到“胡苗範田”四字,已知這四名衛士必與今日之事有重大關連。
田青文斜眼望了苗若蘭一眼,隻見她拿着一根撥火棒輕輕撥着爐中炭火,兀自出神,她白玉般的臉頰為火光一映,微現紅暈。
寶樹擡頭望着屋頂,說道:“這四大衛士跟着闖王出死入生,不知經曆過多少艱險,也不知救過闖王多少次性命。
闖王自将他們待作心腹。
這四人之中,又以那姓胡的武功最強,人最能幹,闖王軍中稱他為‘飛天狐狸’!”衆人聽到這裡,都不禁“哦”的一聲。
寶樹繼續說他的故事:“闖王給圍在九宮山上,危急萬分,眼見派出去求援的使者一到山腳,就給敵軍截住殺死,隻得派姓苗、姓範、姓田三名衛士黑夜裡沖出去求救。
姓胡的留下保護闖王。
不料等到苗範田三名衛士領得援軍前來救駕,闖王卻已遭害身死了。
“三名衛士大哭一場,那姓範的當場就要自刎殉主。
但另外兩名衛士說道,該當先報這血海深仇。
三人在九宮山四下裡打聽闖王殉難的詳情,那姓胡的衛士似乎尚在人間。
三人心想此人武藝蓋世,足智多謀,若得有他主持,闖王大仇可報。
當下分頭探訪他的下落。
“武林中故老相傳,隻因這番找尋,生出一場軒然大波來。
苗範田三人日後将當時情景,都詳詳細細說給了自己的兒子知道,并立下家規,每一代都須将這番話傳給後嗣,好叫苗範田三家子孫,世世代代不忘此事。
” 寶樹說到這裡,眼望苗若蘭,說道:“老和尚是外人,隻知道個大概。
苗姑娘若肯給我們說說,定然清楚明白得多。
”衆人心中均想:“原來苗人鳳父女便是這姓苗衛士的後代。
” 苗若蘭眼望火盆,說道:“在我七歲那一年,有一晚見爹爹磨洗長劍。
我說我怕刀劍,要爹爹收起了别玩。
爹說這柄劍還得殺一個人,才能收起永遠不用。
我摟住他頭頸,求他不要殺人,他就跟我說了一個故事。
“他說許多許多年以前,老百姓都窮得沒飯吃、沒衣穿,大家隻好吃樹皮草根。
後來連樹皮草根也吃完了,隻好吃泥巴,很多人都餓死了。
做媽媽的沒飯吃,生不出奶,許多小孩子也都在媽媽懷裡餓死了。
可是官府還是要向老百姓征糧,财主還是要向窮人迫租催債。
老百姓交不出,又有許多人給官府殺了,給财主捉去關起來。
爹爹教我唱了一個歌兒,說是那時候一位文武雙全的公子作的。
要不要我念出來啊?” 衆人齊聲道:“請姑娘念。
”寶樹聽她說“文武雙全的公子”七字,知道必是李自成手下的大将李岩,隻聽她念道:“年來蝗旱苦頻仍,嚼齧禾苗歲不登。
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
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塵飛爨絕煙,數日難求一餐粥。
官府征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狼豺。
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
骷髅遍地積如山,業重難過饑餓關。
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斑。
” 此時正當乾隆中葉,雖稱太平盛世,可是每年水災旱災,不少地方老百姓日子也不好過。
衆人聽她一字一句,念得字正腔圓,聲音中充滿了凄楚之情,想起在江湖上的所見所聞,都不禁聳然動容。
苗若蘭道:“我爹爹說,到後來老百姓實在再也挨不下去了,終于有一位大英雄出來,領着他們打到北京。
但可惜這位英雄做了皇帝之後,處事不當,也沒善待百姓,手下有些将軍不守規矩,反而去害百姓,搶百姓的妻子兒女和衣物東西,于是老百姓又不服那英雄了。
他以為老百姓的心都向着那位作歌兒的公子,便将那公子殺了。
這樣一來,他手下的人都亂了起來。
這位大英雄沒多久就給奸人害死。
”說到這裡,長長歎了口氣,過了一會,才道:“他手下的三名衛士去找尋另一個衛士,要他出個主意,給這位大英雄報仇。
“這時候異族人來做了皇帝,到處捉拿那位大英雄的朋友。
這三個衛士沒法安身,隻得喬裝改扮。
一個扮成賣藥的江湖郎中,一個扮成叫化子,另一個力氣最大,就扮成了腳夫。
他們和那第四個衛士是結義兄弟,數十年來同甘共苦,真比親兄弟還要好。
他們時時刻刻想念他。
可是找了七八年,竟沒半點音訊,想來他定是在保護那位大英雄的時候戰死了,三個人都十分傷心。
” 衆人聽她說話的語氣聲調,就像是給小孩子講故事一般,料是學着當年父親的口吻,均想:金面佛外号中雖有個“佛”字,聽說他為人嫉惡如仇,出手狠辣,可是對女兒卻這般溫柔慈愛。
隻聽她繼續講下去:“再過幾年,他們決定不再尋訪這位義兄了。
三人一商量,都說害死大英雄的那個漢奸現在封了王,在雲南享福,決意去刺死他,好為大英雄和義兄報仇。
于是三個人動身去雲南。
” 劉元鶴、熊元獻師兄弟對望了一眼,心知她所說的漢奸,就是爵封平西王的吳三桂。
苗若蘭又道:“三人到了昆明,在大漢奸的居所前後探訪明白。
三月初五那天晚上,三人帶了兵刃暗器,越牆進去。
那大漢奸防備得十分周密,三個人剛進去,就給衛士發覺了。
那三人武藝高強,一動上手,二十多個衛士或死或傷,阻擋不住,讓他們沖進了卧室。
眼見那大漢奸逃走不了,哪知旁邊突然閃出一人,擋在大漢奸面前。
三人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這人就是他們尋訪了多年的義兄。
這人武功比他們高,保護着大漢奸,不許三人殺他。
三人又驚又怒,和他動起手來。
不久外面又湧進數十名衛士,三人寡不敵衆,隻得逃走。
腳夫公公卻失手遭擒。
“大漢奸親自審問。
腳夫公公破口大罵,罵他将漢人江山送給了鞑子。
大漢奸打折了他雙腿,關在牢裡。
那個義兄大概想想不好意思,偷偷到牢中放了他出去。
腳夫公公與郎中公公、化子公公會面後,三人抱頭痛哭,真想不到結義兄長竟會變節投敵。
三人暗中再一打聽,竟查出一件更加叫人痛恨萬分的事來,原來當日三人從九宮山沖出去求救,那義兄等了幾天不見援兵,竟親手将大英雄害死,向敵人投降。
滿清皇帝封了他一個大官,眼下已在那大漢奸手下做到提督。
” 衆人聽到這裡,臉上一齊變色。
他們都曾聽說闖王是在九宮山為人所害,有的說是老百姓殺的,有的說是官軍殺的,卻不知兇手竟是他的心腹衛士。
苗若蘭歎了一口氣,說道:“三個人訪查确實,決意去跟他算賬。
隻三人本就難以勝他,現下腳夫公公受了傷,更加不是敵手。
正在躊躇,忽然那義兄派人送來一封信,約三人三月十五晚間在滇池飲酒。
“三人知他必有詭計,但想他對三人的住處動靜知道得清清楚楚,在此處他大權在握,要避也避不了。
事已至此,就算龍潭虎穴,也隻好去闖。
到了那日,三人身上暗帶兵刃,到滇池邊赴約。
隻見他早在那裡等候,孤身一人,并沒帶親随衛兵,穿的也是一身粗布青衣,就和當年四人同在軍中時所穿的一樣。
四人在小酒店裡買了些熟肉、燒雞、饅頭,打了十幾斤白酒,上船到滇池中賞月飲食。
“四人一面喝酒,一面說些從前同在軍中的豪事勝概。
那三人見他絕口不提那位大英雄的名字,也就忍着不說。
但見他一大碗一大碗地喝酒,眼見月至中天,他仰天叫道:‘三位兄弟,咱們多經患難,死去活來,終于得能久别重逢,我今日好歡喜啊!’” 這樣一句豪氣奔放的話,從一個溫柔文雅的少女口中說出來,頗為不倫不類,可是衆人為故事中外弛内張的情勢所懾,皆未在意。
隻聽她又道:“那位扮成郎中的公公再也忍耐不住,冷笑道:‘你做了大官,身享榮華富貴,自然歡喜。
隻不知大王現下心中如何?’那位大英雄後來做了皇帝,不過四個衛士一直叫他做大王。
“那義兄歎了口氣道:‘唉,大王定然寂寞得緊。
待此間大事一了,我就指點三位兄弟去拜見大王。
’ “三人一聽,個個怒氣沖天,心道:‘好哇,你還想殺我們三人,叫我們去陰曹地府和大王相會。
’腳夫公公伸手入
崇祯皇帝迫得吊死煤山。
若非漢奸吳三桂賣國,引清兵入關,這天下就是姓李的了。
自古草莽英雄,從未有如闖王這般威風的。
”他歎了一口氣道:“唉,隻可惜他剛成大事,轉眼成空。
崇祯十七年三月闖王破北京,四月出京迎戰清兵,月底兵敗西奔。
這花花江山從此送進了滿清鞑子的手裡。
” 劉元鶴向他瞪了一眼,心道:“這和尚好大膽,竟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
”寶樹緩緩還刀入盒,說道:“闖王與吳三桂大戰時中箭重傷,從北京退到山西、陝西,清兵和吳三桂一路追來,又退到河南、湖廣,将士自相殘殺,部屬四散。
後來退到武昌府通山縣九宮山,敵兵重重圍困,幾次沖殺不出,終于英雄到了末路。
” 苗若蘭望着盒中軍刀,想橡闖王當年的英烈雄風,不禁神往,待想到他兵敗身死,又自黯然。
寶樹道:“闖王身邊有四名衛士,個個武藝高強,一直赤膽忠心地保他。
這四名衛士一個姓胡,一個姓苗,一個姓範,一個姓田,軍中稱為胡苗範田。
” 殷吉、田青文等一聽到“胡苗範田”四字,已知這四名衛士必與今日之事有重大關連。
田青文斜眼望了苗若蘭一眼,隻見她拿着一根撥火棒輕輕撥着爐中炭火,兀自出神,她白玉般的臉頰為火光一映,微現紅暈。
寶樹擡頭望着屋頂,說道:“這四大衛士跟着闖王出死入生,不知經曆過多少艱險,也不知救過闖王多少次性命。
闖王自将他們待作心腹。
這四人之中,又以那姓胡的武功最強,人最能幹,闖王軍中稱他為‘飛天狐狸’!”衆人聽到這裡,都不禁“哦”的一聲。
寶樹繼續說他的故事:“闖王給圍在九宮山上,危急萬分,眼見派出去求援的使者一到山腳,就給敵軍截住殺死,隻得派姓苗、姓範、姓田三名衛士黑夜裡沖出去求救。
姓胡的留下保護闖王。
不料等到苗範田三名衛士領得援軍前來救駕,闖王卻已遭害身死了。
“三名衛士大哭一場,那姓範的當場就要自刎殉主。
但另外兩名衛士說道,該當先報這血海深仇。
三人在九宮山四下裡打聽闖王殉難的詳情,那姓胡的衛士似乎尚在人間。
三人心想此人武藝蓋世,足智多謀,若得有他主持,闖王大仇可報。
當下分頭探訪他的下落。
“武林中故老相傳,隻因這番找尋,生出一場軒然大波來。
苗範田三人日後将當時情景,都詳詳細細說給了自己的兒子知道,并立下家規,每一代都須将這番話傳給後嗣,好叫苗範田三家子孫,世世代代不忘此事。
” 寶樹說到這裡,眼望苗若蘭,說道:“老和尚是外人,隻知道個大概。
苗姑娘若肯給我們說說,定然清楚明白得多。
”衆人心中均想:“原來苗人鳳父女便是這姓苗衛士的後代。
” 苗若蘭眼望火盆,說道:“在我七歲那一年,有一晚見爹爹磨洗長劍。
我說我怕刀劍,要爹爹收起了别玩。
爹說這柄劍還得殺一個人,才能收起永遠不用。
我摟住他頭頸,求他不要殺人,他就跟我說了一個故事。
“他說許多許多年以前,老百姓都窮得沒飯吃、沒衣穿,大家隻好吃樹皮草根。
後來連樹皮草根也吃完了,隻好吃泥巴,很多人都餓死了。
做媽媽的沒飯吃,生不出奶,許多小孩子也都在媽媽懷裡餓死了。
可是官府還是要向老百姓征糧,财主還是要向窮人迫租催債。
老百姓交不出,又有許多人給官府殺了,給财主捉去關起來。
爹爹教我唱了一個歌兒,說是那時候一位文武雙全的公子作的。
要不要我念出來啊?” 衆人齊聲道:“請姑娘念。
”寶樹聽她說“文武雙全的公子”七字,知道必是李自成手下的大将李岩,隻聽她念道:“年來蝗旱苦頻仍,嚼齧禾苗歲不登。
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
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塵飛爨絕煙,數日難求一餐粥。
官府征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狼豺。
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
骷髅遍地積如山,業重難過饑餓關。
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斑。
” 此時正當乾隆中葉,雖稱太平盛世,可是每年水災旱災,不少地方老百姓日子也不好過。
衆人聽她一字一句,念得字正腔圓,聲音中充滿了凄楚之情,想起在江湖上的所見所聞,都不禁聳然動容。
苗若蘭道:“我爹爹說,到後來老百姓實在再也挨不下去了,終于有一位大英雄出來,領着他們打到北京。
但可惜這位英雄做了皇帝之後,處事不當,也沒善待百姓,手下有些将軍不守規矩,反而去害百姓,搶百姓的妻子兒女和衣物東西,于是老百姓又不服那英雄了。
他以為老百姓的心都向着那位作歌兒的公子,便将那公子殺了。
這樣一來,他手下的人都亂了起來。
這位大英雄沒多久就給奸人害死。
”說到這裡,長長歎了口氣,過了一會,才道:“他手下的三名衛士去找尋另一個衛士,要他出個主意,給這位大英雄報仇。
“這時候異族人來做了皇帝,到處捉拿那位大英雄的朋友。
這三個衛士沒法安身,隻得喬裝改扮。
一個扮成賣藥的江湖郎中,一個扮成叫化子,另一個力氣最大,就扮成了腳夫。
他們和那第四個衛士是結義兄弟,數十年來同甘共苦,真比親兄弟還要好。
他們時時刻刻想念他。
可是找了七八年,竟沒半點音訊,想來他定是在保護那位大英雄的時候戰死了,三個人都十分傷心。
” 衆人聽她說話的語氣聲調,就像是給小孩子講故事一般,料是學着當年父親的口吻,均想:金面佛外号中雖有個“佛”字,聽說他為人嫉惡如仇,出手狠辣,可是對女兒卻這般溫柔慈愛。
隻聽她繼續講下去:“再過幾年,他們決定不再尋訪這位義兄了。
三人一商量,都說害死大英雄的那個漢奸現在封了王,在雲南享福,決意去刺死他,好為大英雄和義兄報仇。
于是三個人動身去雲南。
” 劉元鶴、熊元獻師兄弟對望了一眼,心知她所說的漢奸,就是爵封平西王的吳三桂。
苗若蘭又道:“三人到了昆明,在大漢奸的居所前後探訪明白。
三月初五那天晚上,三人帶了兵刃暗器,越牆進去。
那大漢奸防備得十分周密,三個人剛進去,就給衛士發覺了。
那三人武藝高強,一動上手,二十多個衛士或死或傷,阻擋不住,讓他們沖進了卧室。
眼見那大漢奸逃走不了,哪知旁邊突然閃出一人,擋在大漢奸面前。
三人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這人就是他們尋訪了多年的義兄。
這人武功比他們高,保護着大漢奸,不許三人殺他。
三人又驚又怒,和他動起手來。
不久外面又湧進數十名衛士,三人寡不敵衆,隻得逃走。
腳夫公公卻失手遭擒。
“大漢奸親自審問。
腳夫公公破口大罵,罵他将漢人江山送給了鞑子。
大漢奸打折了他雙腿,關在牢裡。
那個義兄大概想想不好意思,偷偷到牢中放了他出去。
腳夫公公與郎中公公、化子公公會面後,三人抱頭痛哭,真想不到結義兄長竟會變節投敵。
三人暗中再一打聽,竟查出一件更加叫人痛恨萬分的事來,原來當日三人從九宮山沖出去求救,那義兄等了幾天不見援兵,竟親手将大英雄害死,向敵人投降。
滿清皇帝封了他一個大官,眼下已在那大漢奸手下做到提督。
” 衆人聽到這裡,臉上一齊變色。
他們都曾聽說闖王是在九宮山為人所害,有的說是老百姓殺的,有的說是官軍殺的,卻不知兇手竟是他的心腹衛士。
苗若蘭歎了一口氣,說道:“三個人訪查确實,決意去跟他算賬。
隻三人本就難以勝他,現下腳夫公公受了傷,更加不是敵手。
正在躊躇,忽然那義兄派人送來一封信,約三人三月十五晚間在滇池飲酒。
“三人知他必有詭計,但想他對三人的住處動靜知道得清清楚楚,在此處他大權在握,要避也避不了。
事已至此,就算龍潭虎穴,也隻好去闖。
到了那日,三人身上暗帶兵刃,到滇池邊赴約。
隻見他早在那裡等候,孤身一人,并沒帶親随衛兵,穿的也是一身粗布青衣,就和當年四人同在軍中時所穿的一樣。
四人在小酒店裡買了些熟肉、燒雞、饅頭,打了十幾斤白酒,上船到滇池中賞月飲食。
“四人一面喝酒,一面說些從前同在軍中的豪事勝概。
那三人見他絕口不提那位大英雄的名字,也就忍着不說。
但見他一大碗一大碗地喝酒,眼見月至中天,他仰天叫道:‘三位兄弟,咱們多經患難,死去活來,終于得能久别重逢,我今日好歡喜啊!’” 這樣一句豪氣奔放的話,從一個溫柔文雅的少女口中說出來,頗為不倫不類,可是衆人為故事中外弛内張的情勢所懾,皆未在意。
隻聽她又道:“那位扮成郎中的公公再也忍耐不住,冷笑道:‘你做了大官,身享榮華富貴,自然歡喜。
隻不知大王現下心中如何?’那位大英雄後來做了皇帝,不過四個衛士一直叫他做大王。
“那義兄歎了口氣道:‘唉,大王定然寂寞得緊。
待此間大事一了,我就指點三位兄弟去拜見大王。
’ “三人一聽,個個怒氣沖天,心道:‘好哇,你還想殺我們三人,叫我們去陰曹地府和大王相會。
’腳夫公公伸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