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茂盛。
種種寶衣天幡幢蓋天冠寶飾真珠嬰珞所有莊嚴。
譬如西方安樂世界。
是諸大衆見是事已,複作思惟今我當往遊觀彼園。
爾時唯除三惡衆生及無色天。
其馀所有一切大衆。
皆從毛孔入如來身處園而坐。
爾時如來還舍神足。
時諸大衆各各還得如本相見。
各相謂言如來今者為在何處。
爾時彌勒菩薩告諸大衆。
汝等當知我今與汝等悉在如來身分之中。
爾時大衆即見如來身之内外。
尋自覺知與無量大衆集聚。
共處如來身中。
複相謂言:我等為從何處得入。
誰将導我令入是中。
彌勒菩薩複告之曰:谛聽谛聽如來今者現大神通變化之力。
複為利益我等大衆将欲說法。
仁等今當一心專念。
爾時大衆聞是語已,長跪合掌受教而聽。
爾時世尊以一切行門而演說法。
何等名為一切行門。
出生死淤泥入八聖道。
具足成就得一切智。
善男子,有十專心發菩於提能入是門。
何等為十。
一者欲令衆生悉得解脫。
回向随喜故。
二者發大悲心攝衆生故。
三者欲度未度。
精勤修治無上法船故。
四者欲解未解者莊嚴。
觀脫於虛妄颠倒故。
五者欲師子吼無所怖畏莊嚴。
觀於諸法性無我故。
六者欲随所到一切世界心無分别。
善學諸法同十喻故。
七者欲得光明莊嚴世界。
修治戒聚令清淨故。
八者成就莊嚴如來十力。
具足一切波羅蜜故。
九者成就莊嚴四無所畏。
如說而作故。
十者莊嚴十八不共之法。
随所聞法悉得無馀。
不放逸故。
是名十法專心發於無上菩提則能入是一切行門。
即得不退無上菩提。
無相行門。
智道行門。
一切法無我心無思惟。
不生不滅是名菩薩不退轉地。
以是故非退非不退。
非斷非常非定非亂。
說是法時。
如來腹内八十億恒河沙等菩薩摩诃薩。
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可數菩薩摩诃薩得諸三昧甚深法忍。
悉從如來身毛孔出。
心大驚怪歎未曾有。
即於佛前頭面著地為佛作禮。
起已忽然各還十方本佛世界。
複聞釋迦牟尼如來所演音聲。
過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等諸佛世界。
無諸障閡。
是諸菩薩雖還彼界。
續聞如來所演音教。
章句義味無所減少。
如在佛前近聽無異。
身亦如是遍諸十方無量世界。
亦有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聲聞亦見毛孔出入無礙。
如是第二乃至一切一一毛孔出入無礙。
十方世界亦如是,爾時大衆從釋迦如來毛孔中出。
頭面禮佛右繞三匝住於佛前。
以種種音聲而贊歎佛。
爾時欲界色界諸天。
雨種種華塗香末香幢幡嬰珞微妙技樂供養如來。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無畏等地。
長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如是大經當名何等。
雲何奉持。
佛告無畏等地菩薩。
是經當名解了一切陀羅尼門。
亦名無量佛。
亦名大衆。
亦名授菩薩記。
亦名四無所畏出現於世。
亦名一切諸三昧門。
亦名示現諸佛世界。
亦名猶如大海。
亦名無量。
亦名大悲蓮華。
無畏等地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是經讀誦通利。
為他人說乃至一偈得幾所福。
佛告無畏等地菩薩。
我已先說所得福德。
今當為汝更略說之。
善男子善女人。
若有受持是經讀誦通利為他人說乃至一偈。
於後五十歲中。
乃至有能書寫一偈。
所得功德勝諸菩薩十大劫中行六波羅蜜。
何以故?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夜叉羅刹龍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拘辦荼餓鬼毗舍遮人及非人有瞋恚心者,聞是經已即得清淨柔軟歡喜。
而離諸病忿怒怨賊種種鬥诤。
消滅一切暴風惡雨。
病者得愈。
饑渴者得飽滿。
受諸快樂和合相願。
瞋恚之者能令忍辱。
怖畏者無所畏怖受諸歡樂。
有煩惱者令離煩惱。
能令善根一切增長。
能拔惡道所有衆生。
能示三乘出要之路。
能得甚深法忍三昧陀羅尼門。
能與衆生作大利益。
能坐道場金剛之座。
能破四魔。
能示一切助菩提法。
能轉法輪。
無聖财者能令具足。
能令無量無邊衆生入無畏城。
以是因緣。
能持此經讀誦通利。
為他人說乃至一偈。
若後末世五十歲中乃至有能書寫一偈。
得如是等無量無邊福德之聚。
是故我今說如是經。
如是大經當付囑誰。
誰能於後五十歲中護持是法。
誰能與諸在在處處不退菩薩宣說令聞。
誰複能為行非法欲惡貪邪見不信善惡有果報者,演布是教。
爾時大衆皆知佛心。
於時有一大仙夜叉。
名無怨沸宿坐於衆中。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即從坐起。
将是夜叉至於佛所。
是時如來告是夜叉大仙。
汝今當受是經。
乃至末後五十歲中。
為不退菩薩乃至不信善惡報者,演布是教。
爾時夜叉即白佛言:我於過去八十四大劫中。
以本願故作仙夜叉。
修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教化無量無邊阿僧祇人。
安止於四無量心。
複令無量無邊衆生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今當為未來之世一切衆生作擁護故。
於後末世五十歲中受持是經。
乃至從他聞四句偈。
要當讀誦悉令通利。
流布與人令不斷絕。
佛說是經已,寂意菩薩諸天大衆。
乾闼婆等人及非人。
皆大歡喜。
頭面作禮退坐而去。
種種寶衣天幡幢蓋天冠寶飾真珠嬰珞所有莊嚴。
譬如西方安樂世界。
是諸大衆見是事已,複作思惟今我當往遊觀彼園。
爾時唯除三惡衆生及無色天。
其馀所有一切大衆。
皆從毛孔入如來身處園而坐。
爾時如來還舍神足。
時諸大衆各各還得如本相見。
各相謂言如來今者為在何處。
爾時彌勒菩薩告諸大衆。
汝等當知我今與汝等悉在如來身分之中。
爾時大衆即見如來身之内外。
尋自覺知與無量大衆集聚。
共處如來身中。
複相謂言:我等為從何處得入。
誰将導我令入是中。
彌勒菩薩複告之曰:谛聽谛聽如來今者現大神通變化之力。
複為利益我等大衆将欲說法。
仁等今當一心專念。
爾時大衆聞是語已,長跪合掌受教而聽。
爾時世尊以一切行門而演說法。
何等名為一切行門。
出生死淤泥入八聖道。
具足成就得一切智。
善男子,有十專心發菩於提能入是門。
何等為十。
一者欲令衆生悉得解脫。
回向随喜故。
二者發大悲心攝衆生故。
三者欲度未度。
精勤修治無上法船故。
四者欲解未解者莊嚴。
觀脫於虛妄颠倒故。
五者欲師子吼無所怖畏莊嚴。
觀於諸法性無我故。
六者欲随所到一切世界心無分别。
善學諸法同十喻故。
七者欲得光明莊嚴世界。
修治戒聚令清淨故。
八者成就莊嚴如來十力。
具足一切波羅蜜故。
九者成就莊嚴四無所畏。
如說而作故。
十者莊嚴十八不共之法。
随所聞法悉得無馀。
不放逸故。
是名十法專心發於無上菩提則能入是一切行門。
即得不退無上菩提。
無相行門。
智道行門。
一切法無我心無思惟。
不生不滅是名菩薩不退轉地。
以是故非退非不退。
非斷非常非定非亂。
說是法時。
如來腹内八十億恒河沙等菩薩摩诃薩。
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可數菩薩摩诃薩得諸三昧甚深法忍。
悉從如來身毛孔出。
心大驚怪歎未曾有。
即於佛前頭面著地為佛作禮。
起已忽然各還十方本佛世界。
複聞釋迦牟尼如來所演音聲。
過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等諸佛世界。
無諸障閡。
是諸菩薩雖還彼界。
續聞如來所演音教。
章句義味無所減少。
如在佛前近聽無異。
身亦如是遍諸十方無量世界。
亦有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聲聞亦見毛孔出入無礙。
如是第二乃至一切一一毛孔出入無礙。
十方世界亦如是,爾時大衆從釋迦如來毛孔中出。
頭面禮佛右繞三匝住於佛前。
以種種音聲而贊歎佛。
爾時欲界色界諸天。
雨種種華塗香末香幢幡嬰珞微妙技樂供養如來。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無畏等地。
長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如是大經當名何等。
雲何奉持。
佛告無畏等地菩薩。
是經當名解了一切陀羅尼門。
亦名無量佛。
亦名大衆。
亦名授菩薩記。
亦名四無所畏出現於世。
亦名一切諸三昧門。
亦名示現諸佛世界。
亦名猶如大海。
亦名無量。
亦名大悲蓮華。
無畏等地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是經讀誦通利。
為他人說乃至一偈得幾所福。
佛告無畏等地菩薩。
我已先說所得福德。
今當為汝更略說之。
善男子善女人。
若有受持是經讀誦通利為他人說乃至一偈。
於後五十歲中。
乃至有能書寫一偈。
所得功德勝諸菩薩十大劫中行六波羅蜜。
何以故?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夜叉羅刹龍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拘辦荼餓鬼毗舍遮人及非人有瞋恚心者,聞是經已即得清淨柔軟歡喜。
而離諸病忿怒怨賊種種鬥诤。
消滅一切暴風惡雨。
病者得愈。
饑渴者得飽滿。
受諸快樂和合相願。
瞋恚之者能令忍辱。
怖畏者無所畏怖受諸歡樂。
有煩惱者令離煩惱。
能令善根一切增長。
能拔惡道所有衆生。
能示三乘出要之路。
能得甚深法忍三昧陀羅尼門。
能與衆生作大利益。
能坐道場金剛之座。
能破四魔。
能示一切助菩提法。
能轉法輪。
無聖财者能令具足。
能令無量無邊衆生入無畏城。
以是因緣。
能持此經讀誦通利。
為他人說乃至一偈。
若後末世五十歲中乃至有能書寫一偈。
得如是等無量無邊福德之聚。
是故我今說如是經。
如是大經當付囑誰。
誰能於後五十歲中護持是法。
誰能與諸在在處處不退菩薩宣說令聞。
誰複能為行非法欲惡貪邪見不信善惡有果報者,演布是教。
爾時大衆皆知佛心。
於時有一大仙夜叉。
名無怨沸宿坐於衆中。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即從坐起。
将是夜叉至於佛所。
是時如來告是夜叉大仙。
汝今當受是經。
乃至末後五十歲中。
為不退菩薩乃至不信善惡報者,演布是教。
爾時夜叉即白佛言:我於過去八十四大劫中。
以本願故作仙夜叉。
修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教化無量無邊阿僧祇人。
安止於四無量心。
複令無量無邊衆生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今當為未來之世一切衆生作擁護故。
於後末世五十歲中受持是經。
乃至從他聞四句偈。
要當讀誦悉令通利。
流布與人令不斷絕。
佛說是經已,寂意菩薩諸天大衆。
乾闼婆等人及非人。
皆大歡喜。
頭面作禮退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