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二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長者,請佛及僧施設大會。

    爾時世尊與諸大衆圍繞。

    至彼大長者家。

    時彼尊者婆耆奢。

    于僧直次守于僧房。

    當于爾時有多女人詣彼僧坊。

    時女人中有一端正美色之者,時婆耆奢見斯事已,為色壞心生于欲想。

    複自思念。

    我今妄想失于大利期于非利。

    人身難得命終亦然。

    若生是心名為不善。

    甯舍壽命不作欲想。

    我于今者不名出家。

    何以故?見于少壯端正女人。

    不自制心便生欲想。

    我今當說厭惡之患。

    即說偈言: 我今舍俗累,住于出家法。

    無明欲所逐,将失本善心。

    如牛食他苗,甘味無制者,五欲亦如是,貪嗜無慚愧。

     若不禁制者,必害善法苗。

    譬如刹利子,具習諸伎藝。

    設有善射術,具滿一千人。

    如是刹利子,戰鬥力勝彼。

     比丘念具足,如彼刹利子。

    當持智慧力,斷滅于欲覺。

    既除欲覺已,快樂常寂滅。

    我親佛前聞,二種之親友。

     趣向涅槃道,是我心所樂。

    我修不放逸,處林住空寂。

    我熟贊于心是名立正法。

    後必趣于死若得涅槃時。

     當知是惡心雲何能見我。

     (二五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婆耆奢。

    于有德者謙順柔軟諸比丘所。

    心生憍慢。

    尋自覺知呵責于己。

    我極失利都無饒益。

    人身難得出家難遇。

    我既得之不能謹慎。

    輕于出家輕于受命。

    以己智能輕篾于彼謙順柔軟有德比丘。

    我今當說厭惡慢心。

    即說偈言: 汝悉舍諸慢,不應自貢高。

    莫以慢自退,後悔無所及。

    一切諸衆生,皆為慢所害。

    為害堕地獄,是故我今者, 不應恃才辯,而生憍慢心。

    若遠憍慢者,能舍諸障蓋。

    淨心懷恭恪,獲得于三明。

    謙卑如是者,名得念比丘。

     憍陳如舍利,龍脅及自恣。

    不樂及欲結,出離及憍慢。

     (二五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婆耆奢。

    獨處閑靜善能修己。

    勤行精進終不放逸。

    住如是地逮得三明。

    時尊者婆耆奢作是念。

    我今獨處閑靜逮得三明。

    我欲贊己所得三明。

    即說偈言: 我昔如荒醉,經曆諸城邑。

    遊行得值佛,即蒙大福利。

    瞿昙大悲愍,為我說正法。

    我聞正法已,即得清淨信。

     思惟出家者,世間大導師。

    導化無不普,男女及長幼。

    中年及老病,佛曰是親友。

    能示善方所,衆生無明盲。

     将導示其門,雲何名為門。

    所謂四真谛,從因則生苦。

    從苦得出家,見于八正道。

    拔出諸衆生,安隐趣涅槃。

     我修不放逸,林野空寂處。

    獲得于三明,作佛教已訖。

     (二五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佛告諸比丘,我今欲演說四句偈法汝等至心谛聽谛聽。

    我今當說。

    雲何名為四句義。

    善說最為上,仙聖之所說, 愛語非粗語,是名為第二。

    實語非妄語,是名為第三。

    說法不非法,是名為第四。

    是名演四句,四句之偈義。

     爾時婆耆奢在衆會中。

    而作是念。

    佛今演于四句之法。

    我今欲于一句以一偈贊。

    爾時婆耆奢即從座起。

    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婆耆奢欲有所說,唯願聽許。

    佛告之言:恣聽汝說。

    爾時婆耆奢。

    即說偈言: 諸有所說不惱己,亦不害他名善說。

    常當愛語令他喜,亦不造作諸過惡。

    從諸佛口有所說,必得安樂趣涅槃。

     能斷諸苦贊善說,實語甘露最無上實語應語得大利安立實說善丈夫。

     (二五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佛告諸比丘,世有良醫能治四病應為王師。

    何謂為四。

    一善能知病。

    二能知病所從起。

    三者病生已善知治愈。

    四者已差之病令更不生。

    能如是者名世良醫。

    佛亦成就四種之法。

    如來至真等正覺無上良醫。

    亦拔衆生四種毒箭。

    雲何為四。

    所謂是苦是苦習是苦滅是苦滅道。

    佛告比丘。

    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如此毒箭非是世間醫所能知。

    生苦因緣及能斷生苦。

    亦不知老病死憂悲苦惱因緣及能斷除。

    唯有如來至真等正覺無上良醫。

    知生苦因緣及以斷苦。

    乃至知老病死憂悲苦惱。

    知其因緣及以斷除。

    是以如來善能拔出四種毒箭。

    故得稱為無上良醫。

    爾時尊者婆耆奢在彼會坐。

    作是念言:我今當贊如來所說拔四毒箭喻法。

    即從座起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 我今歸命佛,愍于群生類。

    最上第一尊,能拔出毒箭。

    世有四種醫,能治四種病。

    所謂療身疾,嬰兒眼毒箭。

     如來治眼病,過于彼世醫。

    能以智慧錍,決無明眼膜。

    如來治身患,過于彼世醫。

    世醫所療者,唯能治四大。

     如來善分别,六界十八界。

    以此法能治,三毒身重病。

    能治嬰愚病,最勝無有上。

    故我今敬禮,瞿昙之大師。

     醫王名迦留,多施人湯藥。

    複有一明醫,名為婆呼盧。

    瞻毗及耆婆,如是醫王等。

    皆能療衆病,是等四種師治者必得差雖差病還發。

     亦複不免死,如來無上醫。

    所可療治者,拔毒盡苦際。

    畢竟離生死,終更不受苦。

    無量億那由,阿僧祇衆生。

     佛治令盡苦,畢竟不還發。

    我今白大衆,諸賢在會者,甘露不死藥,鹹當至心服。

    諸人應受信,最上治目者, 療身拔毒箭,諸醫無與等。

    是故宜至心,歸命瞿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