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
汝于如來阿羅呵所。
虛妄下賤。
作斯妄語。
汝今知罪。
誠心忏悔。
善法日增。
惡事退減。
今我愍汝。
受汝忏悔。
令汝善法增長。
常不退失。
時閉口姓聚落主。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頂禮而去。
(一三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那羅健陀城賣疊林中。
爾時結集論者聚落主。
作是思惟。
我今不應往見尼乾。
當到佛所。
作是念已,尋往詣佛。
問訊已訖。
在一面坐。
爾時佛告結集論者聚落主。
彼尼乾陀若提之子。
為諸弟子。
說何等法。
時聚落主。
白佛言:世尊,彼尼乾陀。
常作是說。
若作殺業。
随殺時多。
必堕惡趣。
入于地獄。
偷盜邪淫。
及妄語等。
亦複如是,随作時多。
必堕地獄。
爾時世尊,告聚落主。
若如尼乾之所說者,衆生都無墜堕惡趣入于地獄。
所以者何。
如尼乾說。
若作殺業。
随殺時多。
必堕惡趣。
入于地獄。
偷盜邪淫。
及妄語等。
亦如是者,一切衆生。
殺生時少。
不殺時多。
若以時多。
入地獄者,殺生時少。
不殺時多。
是故不應堕惡趣中。
入于地獄。
偷盜邪淫。
及妄語等。
亦複如是,作業時少。
不作時多。
悉皆不應墜堕惡趣入于地獄。
佛複告聚落主。
如汝說者,都無有人入于地獄。
時聚落主。
即白佛言:實爾瞿昙。
佛複告聚落主。
世間若有教導者,出能善量。
有慧分别。
在思量地。
以己言辯才。
是凡夫地。
為諸弟子。
說如是法。
若殺生者,盡堕惡道。
入于地獄。
随作業時多。
以是多業。
牽入地獄。
盜竊邪淫。
并妄語時。
亦複如是,随作業時多。
堕于惡趣。
入于地獄。
其諸弟子。
專心信樂。
彼師所說,至心受持。
作如是言:我教導主。
知彼前境。
見彼所見。
此諸弟子。
複有弟子。
而語之言:我教導主。
作如是說。
若有殺生時。
随殺時多。
堕于惡趣。
入于地獄。
彼孫弟子。
作是念言:我先殺生。
必堕地獄。
偷盜邪淫。
及妄語時。
必堕惡道。
入于地獄。
因此作見。
即得是見。
是名邪見。
不舍是見。
不解疑惑。
不悔所作。
惡業之因。
而猶常作如是惡業。
心不肯改。
不能滿足。
心所解脫。
亦不滿足。
慧解脫。
亦不滿足。
以心解脫慧解脫不滿足故。
诽謗賢聖。
謗賢聖故。
即是邪見。
佛複告聚落主。
設有一人。
作是邪見。
堕在惡道。
入于地獄。
一切衆生。
皆有因緣染污心垢。
以是緣故。
一切衆生。
得業結使。
設有佛出。
如來應正遍知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佛以種種因緣呵于殺生。
偷盜邪淫。
及妄語等。
亦複如是,兼贊歎彼勝法有決定信解。
複白佛言:我之世尊,真實知見。
種種說法。
令我得與弟子說如是法。
種種因緣。
呵責殺生。
贊歎不殺生。
種種因緣。
贊不妄語。
不邪淫。
不偷盜。
我于昔時。
已曾殺生偷盜邪淫。
及妄語等。
我以此因緣。
常自悔責。
雖自悔責。
而得名為不作罪業。
是故深自悔責。
如是惡業。
以忏悔故。
皆除疑悔。
增進善業。
更不殺生偷盜邪淫及妄語等。
悔責先造。
後更不作種種惡業。
以是之故。
心得滿足。
而獲解脫。
亦能滿足慧解脫心慧滿故。
不謗賢聖。
不謗賢聖故。
便得正見。
佛告聚落主。
以能修于正見緣故。
身壞命終。
得向善趣生于天上。
以能忏悔正見之故。
能淨一切衆生之心。
亦能淨于衆生結業煩惱罪垢。
賢聖弟子。
得聞此事。
即時修學。
若時及時分。
時分中間。
中間晝夜已過。
如是時中。
為殺時多。
不殺時多。
以義推之。
殺生時少。
不殺時多。
我于彼時故作殺生。
我實不善。
所作非理。
我從今已後。
更不複殺。
我于一切更不生嫌。
更不生恨。
亦不生嫉。
深生歡喜。
生歡喜故。
深生愛樂。
生愛樂故。
深得猗樂。
深猗樂故。
得受于樂。
以受樂故。
其心得定。
賢聖弟子。
心得定故。
得與慈俱。
與慈俱故。
無怨嫌恨。
得于無嫉。
其心廣大。
志趣弘博。
無量無邊。
善修慈故。
于彼東方一切衆生。
都無怨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于一切世界。
普生慈心。
作是意解。
當修立如是善心。
于善中住。
爾時世尊,取地少土置于爪上。
問造論姓聚落主言:大地土多。
土上土多。
聚落主言:爪上之土。
極為鮮少。
不可方喻。
大地之土。
百分千分千億分。
不得比喻共相挍量。
佛告聚落主。
所有罪業。
如爪上土大地之土。
算數譬喻不能量度。
聚落主言:如是如是,惡業挍量可知。
如是少業。
不能牽人令堕惡道。
亦不能住。
亦不可計。
夫行慈者,所得功德。
如大地土。
殺生之罪。
如爪上土。
悲之功德。
如大地土。
偷盜之罪。
如爪上土。
喜之功德。
如大地土。
邪淫之罪。
如爪上土。
舍之功德。
如大地土。
妄語之罪。
如爪上土。
如來分别如是法時。
造論姓聚落主。
聞佛所說,遠塵離垢。
得法眼清淨。
得法證法。
見法知法。
得法邊際。
度諸疑惑。
不随他信。
尋得已辦。
即起離坐。
整衣合掌。
白佛言:世尊我已得度。
我已得度。
今歸依佛。
歸依法僧。
為優婆塞。
盡其形命。
信心清淨。
聚落主複白佛言:世尊,譬如為利養故。
作于惡罵。
日日轉惡。
尚失己财。
況複得利。
我亦如是,為得利故。
親近愚癡不善尼乾。
我以狂惑。
親近于彼。
供養恭敬。
我于彼所。
不得善利。
為其所陷。
将堕地獄。
世尊拔我。
得離惡趣。
今重歸佛法僧。
我盡形壽。
為優婆塞。
我先于彼愚癡尼乾所。
有信心愛念恭敬。
悉皆舍棄。
我今第三。
亦重歸依佛法僧寶。
盡我形壽。
為優婆塞。
不生不信。
時造論姓聚落主。
聞佛所說,歡喜頂禮而去。
動搖及鬥诤,調馬與惡性。
頂發并牟尼,王發及驢姓。
饑馑與種田,說何論為十。
汝于如來阿羅呵所。
虛妄下賤。
作斯妄語。
汝今知罪。
誠心忏悔。
善法日增。
惡事退減。
今我愍汝。
受汝忏悔。
令汝善法增長。
常不退失。
時閉口姓聚落主。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頂禮而去。
(一三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那羅健陀城賣疊林中。
爾時結集論者聚落主。
作是思惟。
我今不應往見尼乾。
當到佛所。
作是念已,尋往詣佛。
問訊已訖。
在一面坐。
爾時佛告結集論者聚落主。
彼尼乾陀若提之子。
為諸弟子。
說何等法。
時聚落主。
白佛言:世尊,彼尼乾陀。
常作是說。
若作殺業。
随殺時多。
必堕惡趣。
入于地獄。
偷盜邪淫。
及妄語等。
亦複如是,随作時多。
必堕地獄。
爾時世尊,告聚落主。
若如尼乾之所說者,衆生都無墜堕惡趣入于地獄。
所以者何。
如尼乾說。
若作殺業。
随殺時多。
必堕惡趣。
入于地獄。
偷盜邪淫。
及妄語等。
亦如是者,一切衆生。
殺生時少。
不殺時多。
若以時多。
入地獄者,殺生時少。
不殺時多。
是故不應堕惡趣中。
入于地獄。
偷盜邪淫。
及妄語等。
亦複如是,作業時少。
不作時多。
悉皆不應墜堕惡趣入于地獄。
佛複告聚落主。
如汝說者,都無有人入于地獄。
時聚落主。
即白佛言:實爾瞿昙。
佛複告聚落主。
世間若有教導者,出能善量。
有慧分别。
在思量地。
以己言辯才。
是凡夫地。
為諸弟子。
說如是法。
若殺生者,盡堕惡道。
入于地獄。
随作業時多。
以是多業。
牽入地獄。
盜竊邪淫。
并妄語時。
亦複如是,随作業時多。
堕于惡趣。
入于地獄。
其諸弟子。
專心信樂。
彼師所說,至心受持。
作如是言:我教導主。
知彼前境。
見彼所見。
此諸弟子。
複有弟子。
而語之言:我教導主。
作如是說。
若有殺生時。
随殺時多。
堕于惡趣。
入于地獄。
彼孫弟子。
作是念言:我先殺生。
必堕地獄。
偷盜邪淫。
及妄語時。
必堕惡道。
入于地獄。
因此作見。
即得是見。
是名邪見。
不舍是見。
不解疑惑。
不悔所作。
惡業之因。
而猶常作如是惡業。
心不肯改。
不能滿足。
心所解脫。
亦不滿足。
慧解脫。
亦不滿足。
以心解脫慧解脫不滿足故。
诽謗賢聖。
謗賢聖故。
即是邪見。
佛複告聚落主。
設有一人。
作是邪見。
堕在惡道。
入于地獄。
一切衆生。
皆有因緣染污心垢。
以是緣故。
一切衆生。
得業結使。
設有佛出。
如來應正遍知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佛以種種因緣呵于殺生。
偷盜邪淫。
及妄語等。
亦複如是,兼贊歎彼勝法有決定信解。
複白佛言:我之世尊,真實知見。
種種說法。
令我得與弟子說如是法。
種種因緣。
呵責殺生。
贊歎不殺生。
種種因緣。
贊不妄語。
不邪淫。
不偷盜。
我于昔時。
已曾殺生偷盜邪淫。
及妄語等。
我以此因緣。
常自悔責。
雖自悔責。
而得名為不作罪業。
是故深自悔責。
如是惡業。
以忏悔故。
皆除疑悔。
增進善業。
更不殺生偷盜邪淫及妄語等。
悔責先造。
後更不作種種惡業。
以是之故。
心得滿足。
而獲解脫。
亦能滿足慧解脫心慧滿故。
不謗賢聖。
不謗賢聖故。
便得正見。
佛告聚落主。
以能修于正見緣故。
身壞命終。
得向善趣生于天上。
以能忏悔正見之故。
能淨一切衆生之心。
亦能淨于衆生結業煩惱罪垢。
賢聖弟子。
得聞此事。
即時修學。
若時及時分。
時分中間。
中間晝夜已過。
如是時中。
為殺時多。
不殺時多。
以義推之。
殺生時少。
不殺時多。
我于彼時故作殺生。
我實不善。
所作非理。
我從今已後。
更不複殺。
我于一切更不生嫌。
更不生恨。
亦不生嫉。
深生歡喜。
生歡喜故。
深生愛樂。
生愛樂故。
深得猗樂。
深猗樂故。
得受于樂。
以受樂故。
其心得定。
賢聖弟子。
心得定故。
得與慈俱。
與慈俱故。
無怨嫌恨。
得于無嫉。
其心廣大。
志趣弘博。
無量無邊。
善修慈故。
于彼東方一切衆生。
都無怨嫌。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于一切世界。
普生慈心。
作是意解。
當修立如是善心。
于善中住。
爾時世尊,取地少土置于爪上。
問造論姓聚落主言:大地土多。
土上土多。
聚落主言:爪上之土。
極為鮮少。
不可方喻。
大地之土。
百分千分千億分。
不得比喻共相挍量。
佛告聚落主。
所有罪業。
如爪上土大地之土。
算數譬喻不能量度。
聚落主言:如是如是,惡業挍量可知。
如是少業。
不能牽人令堕惡道。
亦不能住。
亦不可計。
夫行慈者,所得功德。
如大地土。
殺生之罪。
如爪上土。
悲之功德。
如大地土。
偷盜之罪。
如爪上土。
喜之功德。
如大地土。
邪淫之罪。
如爪上土。
舍之功德。
如大地土。
妄語之罪。
如爪上土。
如來分别如是法時。
造論姓聚落主。
聞佛所說,遠塵離垢。
得法眼清淨。
得法證法。
見法知法。
得法邊際。
度諸疑惑。
不随他信。
尋得已辦。
即起離坐。
整衣合掌。
白佛言:世尊我已得度。
我已得度。
今歸依佛。
歸依法僧。
為優婆塞。
盡其形命。
信心清淨。
聚落主複白佛言:世尊,譬如為利養故。
作于惡罵。
日日轉惡。
尚失己财。
況複得利。
我亦如是,為得利故。
親近愚癡不善尼乾。
我以狂惑。
親近于彼。
供養恭敬。
我于彼所。
不得善利。
為其所陷。
将堕地獄。
世尊拔我。
得離惡趣。
今重歸佛法僧。
我盡形壽。
為優婆塞。
我先于彼愚癡尼乾所。
有信心愛念恭敬。
悉皆舍棄。
我今第三。
亦重歸依佛法僧寶。
盡我形壽。
為優婆塞。
不生不信。
時造論姓聚落主。
聞佛所說,歡喜頂禮而去。
動搖及鬥诤,調馬與惡性。
頂發并牟尼,王發及驢姓。
饑馑與種田,說何論為十。